天天看点

“数字雪花”飘进鸟巢 激光光柱云上写字

“数字雪花”飘进鸟巢 激光光柱云上写字

“滑雪运动员”机器人。 受访者供图

“数字雪花”飘进鸟巢 激光光柱云上写字

激光光柱冲上云霄,在云上写出“天下一家”,并在云端展示“五环”标志。

“数字雪花”飘进鸟巢 激光光柱云上写字

2月4日晚,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鸟巢举行。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也通过连线形式,与开幕式现场互动。作为一座年轻的科技创新之城,大量具有深圳特色的科技元素亮相冬奥会现场,数字雪花、AI机器人、无人机、激光投影等高科技惊艳全场,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深圳元素”助力科技冬奥。早在冬奥筹办之初,科技部就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专门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批复启动80个“科技冬奥”项目,使得本届冬奥会科技感十足。

深圳高巨创新、光峰科技

无人机、激光投影“花式”登场

在“碳达峰”的大背景下,深圳企业在冬奥会上如何助力碳中和?由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巨创新”)提供的无人机表演和来自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峰科技”)的“云上写字”都值得一提。

2月4日晚,在暖场表演结束后,“冬奥时深圳下雪了”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刷屏深圳人的朋友圈。原来,这是暖场表演中的“重头戏”无人机表演。2022架无人机摆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形象,还模拟雪花纷纷飘落。

在此次“深圳下雪”刷屏的背后,每一片“雪花”不但不耗电,还减少了空气污染。高巨创新总经理李晨亮介绍,此次表演采用的无人机机型超长续航33分钟,支持多次起降节能省电,还可以随时暂停、倒退和返航,在节目彩排时可以随时按照导演需求作出反应,与传统烟花相比极大减少了空气污染。

除了无人机表演,此次深圳暖场表演中的亮点还包括可以在云层上写字的激光投光灯。四条耀眼的激光光柱冲上云霄,在云上写出“天下一家”,并在云端展示“五环”标志,极具视觉震撼力。传统的投影距离一般在500米内,为何暖场表演上的字体能在云中呈现?光峰科技工程事业部总经理张峰告诉南都记者,此次运用的技术在30米~3000米范围内都可以成像,目前业界同类产品最高亮度为6万流明,而此次的投光灯亮度达到10万流明,所以远距离成像人眼也可见。

对于助力碳中和,张峰表示,传统技术的电光转换效率低,发热量大,需要较大的散热装置,体积大,而此次采用的新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电光转换效率,大大降低热损耗,从而更节能,更环保。

优必选科技

AI+机器人助力冰雪运动

在深圳分会场的暖场表演中,由56台机器人带来的集体舞蹈表演非常吸引眼球。他们身穿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挥舞着国旗和奥运会会旗,为奥运健儿喝彩。此外,还有9台机器人化身滑雪、滑冰运动员。他们呈现了单板滑雪和双板滑雪两项经典运动的空中技巧,在兼顾动作的同时,模拟了运动员比赛时的表情并保持稳定性,还原了奥运健儿的飒爽英姿。

这些机器人来自深圳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科技。值得注意的是,9台“滑雪运动员”机器人的滑雪板也暗藏满满的“深圳元素”。优必选科技商务总监李超介绍,滑雪板的手绘设计结合了深圳地标和科技元素,滑雪板上有市民中心、平安大厦、人才公园等深圳地标的图案,还有代表深圳精神的拓荒牛。此外,设计师们还绘制了灵动的线条图案和太空图案等,赋予满满科技感。

华为云、腾讯

虚拟美女主播手语播报

在开幕式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雪花造型”中央,成为主火炬,小小火苗也在传递低碳理念,“雪花造型”也拉近人们与冰雪世界的距离。而许多观众受疫情影响不能亲临现场,央视频便与华为云合作,推出了可人人定制的“数字雪花”,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参与冬奥。

南都记者从华为云相关方面了解到,“数字雪花”是基于华为云MetaStudio数字内容生产线,并率先使用了媒体AI、虚拟ID、云渲染、区块链等前沿云计算技术,可以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雪花”形象、获得“我的冬奥数字雪花”特别证书等。

据了解,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华为云基于千亿级参数的盘古CV大模型,毫秒级精准识别用户照片中的人脸,生成个性化的数字雪花形象;同时还集成了中国国粹——京剧脸谱,根据用户人脸生成独一无二的京剧脸谱形象。

值得一提的还有词汇量超160万、会手语的虚拟美女主播,她还见证了中国队首金的诞生。“中国队,率先冲过终点!”2月5日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后,央视频AI手语数智人主播“聆语”用准确无误的手语,为听障人士传达了北京冬奥冰雪赛事的精彩内容,表达了见证中国队获得“首金”的激动心情。

这个虚拟美女主播“聆语”同样诞生于深圳,由腾讯公司的技术团队打造。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聆语”背后整合了多模态交互技术、3D数字人建模、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使得她的手语表达能力非常接近真人。截至目前,“聆语”的词汇和语句覆盖量超过160万,并针对体育赛事做了大量定向优化,手语可懂度90%以上。

统筹:南都记者 程洋

采写:南都记者 严兆鑫 王玉凤 程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