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余生,走向自己,修炼清欢

作者:书报文摘
余生,走向自己,修炼清欢

苏轼曾在诗词中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是呀,喝着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新笋、蓼菜、茼蒿等,这何尝不是人生之乐。

其实,苏轼这种清清静静的欢喜,是来自于对平静、疏淡与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林清玄在他的《清欢》一书中写道:清欢是一种态度,一种处世哲学。

是的,在众生喧哗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持“清欢”的态度,保持着对平淡生活的热爱,我们就能抵达心中念念不忘的幸福。

01

幸福可以如此简单,如此波澜不惊

在我家楼下菜市场外面不远处有一对夫妇。他们在卖荸荠与蔬菜。有人前来问价,不论买与不买,他们的脸上都绽放着憨厚的笑容。

丈夫打理着蔬菜,妻子数着钱。夫妻俩会提前煮好一袋荸荠,闲时丈夫拿了个荸荠放到妻子嘴里,妻子甜甜地笑了。回头,妻子也拿了个荸荠放入丈夫嘴里,丈夫傻傻地笑着。原来幸福可以如此简单,如此波澜不惊。

谁能说平凡的生活方式就不快乐呢。

记得有人说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富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权利拥有者,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平素的生活中,感知到幸福与快乐。

一如这对卖菜的夫妻,他们爱着彼此,爱着这平淡的生活,他们感受到了纯粹的幸福,收获了生命中有滋有味的清欢。

余生,走向自己,修炼清欢

02

用心感受,抵达“清欢”

林清玄在《清欢》一书中讲过一个温暖的故事。

林先生去杭州的旅程中,一位细腻温婉的小读者,送了他一件朴素的礼物:一个装着水与土的瓶子。瓶子上印刻着两行小字:心里总是不忘对你真诚的祝福,就像夜夜不忘升起的星星。除了这个特别的瓶子,小女孩还附了一封信。

她在信中写道:送先生的瓶子里,装的是西湖的水以及白堤与苏堤的泥土。

为了装上清晨最清润的水土,小姑娘一早冒雨来到西湖边。

小姑娘之所以选择送这份礼物,是因为林先生曾在书里写过,他每次离开家去远行时,母亲总让他带着一个装满家乡水土的瓶子。

多么用心的女孩呀!她希望这份小小的礼物,能保佑先生旅途顺安,身心健康……

林先生读着信,闻着瓶子里水与土的芬芳,他的眼睛湿润了。

这份礼物出自一颗纯善柔软的心灵,以及一份天真浪漫的情怀。虽然是寻常的西湖水土,却是一份深情厚谊。

后来,林先生小心翼翼地把水土带回自己家,并放在他的书案上。因为,他觉得这份礼物无比珍贵,他觉得这份精致的礼物,就如同一个小女孩澄澈的心灵,那样美好,那样可爱。

愿我们也如小姑娘和林先生一样,拥有一颗真诚而清明的心,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与清欢。

余生,走向自己,修炼清欢

03

把庸常不易的生活,过成朴素的诗

苏轼曾在诗歌中写道: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大意是说,东栏那边,那株从深青的柳枝间伸出来的梨花,清丽如雪,有种惆怅的美。可人生能看到如此清朗的梨花,能有多少回呢?

世间纷纷扰扰,如何看到洁白的梨花盛开,如何在世间保留着梨花一般明净的心境,值得我们深思。

写到这里,我想起单位附近一个修补鞋的男子。

他的衣衫有些发旧,背驼得厉害,黝黑的脸上皱纹丛生,双手粗糙不堪。他的腰上系着一块黑得发亮的皮革,搭在膝盖上。他认认真真地修理着鞋子。那些鞋子散发的气味,他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一双双鞋子,在他的手里,就如同手工艺品一样。他精心地打理着它们,眼神干净而专注,没有游离不定的彷徨。

而且他一边修鞋子,一边听着手机里播放的笛音。那些悠远的笛声,似乎与他格格不入,可是他却欢喜地听着。

他小店里斑驳的木桌子上有一个塑料瓶,瓶里插了几朵不算新鲜的花。他说是别人扔掉的花束,随意挑了几朵。这几朵花给破旧的小店,增添了一份光彩。

虽然,从物质上来说,他不富有,但他把日子过成了生活,把生活过成了朴素的诗。他在世俗与庸常的日子中,抵达了清欢的生活。他的心如梨花一般纯净,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人生难得是清欢,愿我们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也能寻觅到内心的静谧与喜悦。

余生,走向自己,修炼清欢

作者简介:竹笛清韵。草木情深,人间知味。携一缕烟火岁月,抒一帧清简素淡的文字,更近地抵达初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