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清朝妃子为何总戴长指甲套?除了美观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上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女子而言,则更是如此。女人的爱美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即使是穷苦人家的姑娘,也会喜欢摘朵花儿戴在自己头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表达自己爱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近年来拍摄的诸多清宫剧中,皇宫里的妃子雍容华贵,首饰繁多,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要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她们手上长长的指甲套了。
一、女人们手上的艺术
老话说得好,手是人的第二张脸,评判女子除了看是否有一张娇好的脸蛋儿之外,是否有一双纤纤玉手也是重要的标准。
因此,除了在脸上装点胭脂水粉之外,女人对自己的手也十分注重保养,追求白嫩水灵,华丽多姿。
古人经过研制,造出了一种叫“丹蔻”的东西,它是将颜色鲜艳的花瓣捣成汁,加上明矾搅拌制作而成的。
女人们会将这种东西抹在自己的指甲上,然后用布包裹一会儿,之后指甲就会变成红色。
当时化学工业还没有那么发达,古人能想出这种办法足见其聪明才智。
唐人《秋日》诗云:“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其中的凤仙花便是一种常用的花朵种类,足见美甲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普及到了民间。
百姓们往往用美甲装饰,而上档次的则会佩戴指甲套。指甲套起源于汉朝,开始时多为玉制品,显得手指纤细,皮肤白嫩,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
但这些都只在当时的有钱人当中流行,平常百姓的女人还需要干活,手指甲是不可能留的太长的。
而要说指甲套最流行的时代,则非清朝莫属了。不论在哪部清宫剧中,都有它的出现。指甲套往往装饰在后宫妃子们的无名指和小指上,价值不菲,用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些指甲套大多由贵金属制作而成,包括金、银、玉等,也有部分是景泰蓝。为了迎合妃子们的爱美之心,在指甲套上还会篆刻一些吉祥的图案,辅以珠宝玉石,更显贵气逼人。
一般说来,皇后作为后宫之主,佩戴的指甲套最为高贵,以搭配她母仪天下的身份。
其他的妃子如果在后宫地位高,也会在指甲套上体现出来,比其他人的高出一截。
一旦进入宫中,妃子们不管地位高低都不必再从事生产,脏活累活都由下人去做即可。
指甲套作为首饰的一种,尽管会造成许多的不方便,影响双手的活动,但对于妃子们来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也就坚持佩戴了。
这类指甲套仅限特定人群使用,在民间是禁止的,一旦发现有人擅自佩戴,便会被定下窥伺皇家的罪名。因此,我们在电视剧中一看到有女性戴着长长的指甲套,便知道这是宫里面的妃子。
在坊间还有一种传言,说是长长的指甲套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谈到这儿就不得不说一下慈禧太后了。
作为晚清时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一生经历了多次斗争,危机感十分强烈。她自己也清楚树敌太多,因此时刻注意防备。
慈禧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不光布置了大量的侍卫,还给自己打造了专门的指甲套。
传闻她的指甲套里藏有大量的麻药,一旦遇到紧急事件,便可撒出为其争取一定时间,提高逃脱机会。
二、皇帝的小心思——看指甲识人
说到这里,有细心的人可能会问了,一国之君不是皇帝吗,一切不是都应该围绕着皇帝的喜好吗,为什么只说妃子们呢?
这样的理解不得不说有其依据,令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妃子们的指甲套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便是为了方便皇帝。
皇帝要想做好,是十分不容易的,不光要处理军国大事,还要协调各方关系,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大部分时间皇帝都是被事情推着走,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之中。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三宫六院都是他的妃子,这给皇帝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给忙碌的他制造了难题:老婆多了,分不清楚怎么办?
指甲套的作用正在于此,它是一种有相当辨识度的物件,通过观察这样东西的档次就能大概知道它的主人在后宫地位如何。
皇帝尽管是九五至尊,但对于很多有实力的人也不敢太过怠慢,他的妃子许多便是背靠大树。因此,指甲套尽管戴在女人手上,但却给男人提供了方便。
清朝尽管是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但传统的思想却依旧十分浓厚,甚至某些方面可以说到达了极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影响便是如此。
指甲套作为妃子们必不可少的物件,可以说实际上成为了她们身体的一部分,一般不会摘下来。
这既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不是寻常百姓,也能吸引人的眼球,可谓是一举两得。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指甲套的诞生和演变反映了人们追求美的愿望,它已经脱离了一个饰品的意义,成为一种象征。
这也间接体现出了古代皇权的中心地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皇帝的准许,它是得不到发展的;也正因为皇帝认为它能起作用,所以才允许其得到推广。
这种首饰的制作工艺现在肯定还有,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只能在博物馆和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改变不禁让人感叹,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