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习近平在地方是怎样抓经济工作的?

作者:海外网

来源:海外网

近日,《求真》杂志发表文章《新发展阶段如何做好经济工作?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经济工作实践和启示,梳理总结了河北、福建习近平经济工作的突出特点,对各级领导乾部做好新发展阶段经济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今天,在本文的基础上,小组编辑和组织了一些内容,供小组成员学习。

习近平在地方是怎样抓经济工作的?

1983年,习近平河北省正定市办公室工作。(新华社)

在河北和福建期间,习近平的讲话和文章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没有言语必须称为中央委员会,而是贯穿于中央精神,实际落实中央部署。

1988年,针对通货膨胀上升、重复建设的严重问题,中央进行了整改,福建省宁德市经济受到影响。时任宁德国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部署工作中说:"东部大局只能服从全省、全国大局。在当前整体宏观经济调整工作中,如果需要牺牲地方利益,还是应该愿意承担。"

面对一些干部的抱怨,习近平谈到了他的理解:"治理和整顿不是改革,不是停止,而是要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使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和健康。"他要求在治理整合过程中不设新项目,但项目前示范工作不应放松和加强。

习近平始终将地方工作置于国家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当管理局的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坚决服从整体利益;1992年,针对民众"遇红灯绕道、遇黄灯急走、遇绿灯快走"的论调,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站在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考虑这个问题,反复强调,违背中心原则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吃得过中央精神是贯彻落实好中央政策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础。在他的工作中,习近平能够使中央政府正确并寻求全球方法的能力在于,他在不同时期为研究中央政府的总体政策付出了巨大努力。在福州任职期间,习近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工作,其中第一步是"认真学习和认识中心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措施"。

在习近平看来,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他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许多规律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掌握,我们必须善于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习近平就对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复杂性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例如,他强调信息是商品生产的眼球和耳朵,在定期工作中推广建立专门的信息收集和分配机构,他重视供求规律,多次提出引导广大企业建立根据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现代营销理念, 和真正的按需生产。

的确,抓经济工作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看不合格的事。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建议不要搞"三大事件"——三都港的建设、福汶铁路的建设和赛岐中心城的建设。他还指出,福建东部人民连衣食都是问题,地区形势、地区力量根本没有跨越式发展、规模化发展的条件,不能盲目谋求超凡发展。这是从当时因地制宜开始,科学把握经济发展阶段的典型例子。

在服务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习近平也开创了许多今天还很先进的思想实践。比如在宁德工作时,地方财政收支紧张,有的干部有多收人头税(费)的错误观念,习近平及时停止,强调只有企业发展,财政收入才有活水之源,必须有"先取、耕种财力"的金融观, 不要做"排气和鱼"的愚蠢事情。

本世纪初,福建曾查处过厦门远华走私案,案件查案后,一些干部不敢与企业家打交道。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举办了第一次创业者座谈会。他说:"政府官员好,企业家好,我们总是要来回走动,总有事情要商量,你来找我,这是什么关系?"轮到一位绅士像水一样轻盈。"即使在今天,习近平的这些声明和行动也是无价的。

在河北、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始终坚持研究第一。在宁德的两年里,他走遍了宁德的每一个县,扛着一根登山杖,戴着草帽,翻山越岭,浑身荆棘。他涉足的一些非常偏远和孤立的山村,在过去几百年里没有县级官员。

习近平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不用说决策权了。在工作中,如何选择一个好的项目,他问了几个问题:原材料的来源没有保证?运输供应是否及时?设备、技术、资金等是否可用?中国有多少制造商在类似的项目中?生产情况如何?产品市场是否开放?利润是多少?生命力有多长?在决定是否上马之前,请回答这些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显然离不开扎实的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发展思路,制定良好的长期规划。对此,习近平正定在工作中有一句精辟的论述:"决心发展,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正定经济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正定实际,制定10~15年发展规划""正定县规划,经过充分研究、讨论、权衡、成熟, 然后通过全国人大立法确定下来。

习近平曾主持制定福州市"3820"项目总体规划,即福州市三年、八年、二十年发展规划,远未与国内一般城市五年规划相媲美。他强调,一旦计划到位,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在福州期间,他指导了县(区)工作,每年年初实施"3820"工程。二十年后,"3820"工程各项目标全部实现,福州年均经济增速达到15.42%。

为什么习近平在工作中总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前瞻性思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总是在不断学习。习近平经常强调多读书多学,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读完不同类型的书,读完后做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为自己规划了四项学习任务: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历史中学习,向群众学习智慧。他不仅自己学习,而且驱使干部一起学习,结合当地实际检验,亲自监考。1989年,习近平组织了宁德市委、部门委员和县县委书记的特读班,在福州期间,安排干部到清华大学等高校培养基层年轻乾部。

虽然习近平在河北、福建的经济工作实践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不同历史阶段经济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也不尽相同,但他的许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仍然行之有效,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新阶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发展。

原创/张晓普

编辑/计时

寻源/寻.com

原文链接/"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工作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经济工作中的实践与启示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