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作者:平米纪老板

现在上海的家长们最担心的政策就是“多校划片”和“民转公”。

前两天,网上都在传一张图,说是徐汇四大民办只留下1所,另外3所民办都将转为公办!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昨天,一位家长发给我一张宝山区教育局文件的截图,问我是不是上海的“民转公”要开始行动了?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我马上去搜了一下宝山区教育局的公开文件。

结果发现,1月20号的那份文件已经不见了,只有2月11号更新的通知,而内容对于5%却只字未提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如此这般扑朔迷离,实在是让家长们着急……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民转公,到底怎么回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民转公”的由来。

去年7月8号,教育部联合八大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

明确要求不符合“六独立”的“公参民”学校将转公办、或停止办学、或整改成民办!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政策重点

公办转民办,有两大前提:

一是“公参民”,公办学校单独举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除符合“六独立”的学校外)。

二是不符合“六独立”,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

自发布该政策以来,全国多地开始施行义务教育阶段“民转公”的大整改,北京、重庆、武汉、云南等不少地区已经开始落实民办转公办,引发大量关注。

近日,北京市印发的《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就明确了民办在校生比例的要求。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各区控制在15%以内。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估计上海在近期也会发布相关要求,毕竟只留了2年的过渡期,已经箭在弦上了。

在上海升学,教育规划、购置房产

我们是最专业的,赶快扫码私聊纪老板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假如上海实施,民办学校何去何从?

既然是教育部发文,上海也必将会实施。接下来,民办中小学将迎来一次大洗牌,将有三种走向。

一是转为公办。那些本来就是由公办学校,或当地政府举办的,属于“公参民”的“假民办”。

这类学校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政府增加投入,变成非营利学校,民办收费改成公办收费即可。

二是停止办学。虽然不是“公参民”,但不符合“六独立”的那些民办学校,需要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则需要停止办学。

这种会比较复杂,如果真的退出,将会涉及到尚未毕业的学生如何分流或者安置的问题,以便于这些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

或者以资产清算的方式,由政府进行收购,变成公办。

三是继续办学。政策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民办学校都要转公,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满足部分家庭的差异化选择,探索多元的办学模式,这本身对于教育来说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

比如徐汇的世外小学和世外中学,举办者是均瑶集团,完全没有“公参民”的成分,也符合“六独立”,是符合继续办学条件的。

但是像徐汇的华育、杨浦的兰生复旦、闵行的上宝和文来等学校,因为有公参民的成分,要么整改,达到符合民办学校办学的要求。要么转为公办。

而基于民办中小学在校人数不超过5%这条红线,我们来看看,上海现有的民办学校会有多大影响?

截至目前,上海有民办小学86所,民办中学113所,合计占比13.75%。

不过这只是民办学校的占比,并非民办学生在校人数的占比。

我们来看看在校学生人数的占比是多少。

以2019年的数据来做测算,民办小学在校学生数10.56万,民办初中在校学生数7.36万,合计17.92万。

而加上公办学校,合计在校学生总数是127.73万,民办学校在校人数占比14%,远远超过5%的警戒线。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上海统计年鉴2020版)

粗略估算,有60%+的民办学校将面临转公或停办。而具体到每个区,会执行多少比例,还是个未知数。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民转公,家长该如何选择?

民办在读的学生家长很担心:如果转为公办,优秀老师会不会走?教学质量会不会下降?中考的优势还在不在?

其实家长们不用焦虑,可以参考已经转公办的张江集团。

上海民转公要启动了?

领导层、教师队伍、教学管理都不变,改制后的张江集团,可以说还是保留了这块金字招牌。

而对于面临择校的家长来说,幼升小、小升初,到底选公办还是民办?民办转公以后,还值得选吗?

至少可以明确一点,“民办碾压公办”的现象,随着“民转公”的落地,将成为过去时了。家长们不需要再一边倒的追捧民办,择校热度会大大降低,读“家门口的好学校”才是大势所趋。

虽然民转公是好事,但是也有不少家长担心:如果优质民办校转成了公办,那对口房价不是要涨上天?

确实,张集转公之后,对口房价的变化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了。

但是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我猜测民转公后,对口招生的可能性不大。要么区内摇号,要么全市摇号,或者像徐汇的上汇实验那样,几个街道片区内摇号。

可以看到,近几年,教育政策一直不断。从公民同招到民办摇号,从民转公到中招改革,其实都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对整个上海的教育生态总体都是利好的。

读公办也好,读民办也罢,最关键的还是教育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