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吟唱

说明:本文为知名评论家周其伦先生为本人出版的散文集《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作的序言。我与先生远隔万水千山,素昧平生,但如故交已久。先生深悟我每一篇文章传达的情感和思考,百忙之中对书中的篇目认真阅读,精彩点评,就如深入到了我的内心。让为更加坚信文字是有情感的,不仅会说话,会讲故事,更能在浓浓的真情传递中渗出浓得化不开的情和爱。特在本人壹点号刊出,以表达对先生由衷的敬意和感谢。一切美好遇见都值得我们珍惜。

周其伦,重庆市作协、评协会员,重庆十佳读书人,有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文学》《广州文艺》《中华文学选刊》《山东文学》《莽原》《满族文学》等上百家报刊。《文学报》重点作者,在《新华书目报》开设“文坛素描”专栏,出版小说平点专集《安于悦读》获得好评。

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吟唱

—崔洪国散文精品集《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序)

周 其 伦

齐鲁大地真是一个多情而又大气的地方,这里的生态环境连天接海,具有很沉稳的开放格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既有山的情怀又有海的壮阔,这样得天独厚的生存优势,也使得这块土地上的活色生香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宽广,这样的一些大气的人文特点在我们文学的版图上也显得尤为弥足珍贵。这些年来,我和山东文学界的朋友交往比较多,也为那里文学氛围的深广与浓厚深感敬佩,所以,这次当我读到《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一书时,这样的敬佩之情便再度加深。

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吟唱

崔洪国最新创作的散文集《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选集》将分为“黄海听涛”、“泉城水韵”、“乡情随笔”、“游历纪实”四大版块进行浓墨重彩地呈现,全书共计安排了48篇作品,从他独特的个人记忆里彰显出文学艺术的厚重。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作者在语言文字上的把控和情感铺陈上的亲和,他把自己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纵情吟唱宣泄得姿态万千,也为山东的散文群落增添了一种新的力量。

崔洪国现供职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曾经挂职于海阳市委常委多年,又担任过该市徐家店镇的党委书记。这样丰富的生活历练必将为他今天的文学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他这些年感悟的进一步升华,他的文学创作热情也开始渐渐找到了喷发的契机。先后在《中国海洋报》《胶东文学》《海阳作家》《山东工人报》《烟台日报》《滨州日报》《滨州广播电视报》等众多报刊上发表过大量的散文佳作,其中《场院里,那露天的电影》《老屋》《石磨情怀》《听取蛙声一片》《又见金麦千重浪》《感知两个城市的温度》《那些看云的日子》《与海阳最美的邂逅》等篇什都获得了读者的好评,还出版了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

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吟唱

《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选集》是作者的第二部散文集,其中收入的作品大部分都曾经在《海阳作家》上集中发表过,这次作者在出版时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归置,显示出他写作情怀的丰沛和自信。我们在《与海阳最美的邂逅》里就读到了作者这样的语句:“特别是当今日春意勃发的时候,每一处都是万木葱荣,醉人的绿色覆盖着从北部山区到南部海滨的角角落落;各种知名抑或默默无闻的花儿争奇斗艳般盛开在田野乡间和人们的视野中,点缀着从冬日醒转来的激情,点燃了一份久想欢歌的快乐和愉悦。”作者在这里借景抒情,将自己丰富的情感与当下心境非常熨帖地结合在一起,在作者愉悦而又真诚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思绪有了一次诗意的腾挪与跳跃。“真的,邂逅,也许很短暂,哪怕是一天,一年,但如我说过的,陪伴却很久远。更因为那份流盼传情投入了更深更多的情感,便更应在平静淡泊的日子里细细品味、细细思量,细细品味,细细思量……”。从作者如许真诚的叙述中,我们更多地则是读到了他的不懈的对文字的精巧拿捏。

我记得书中还有一篇叫做《一起相约去日照》的文章,也写得细腻生动情趣盎然,作者对渔民生活的刻画那叫一个活灵活现,而且特别注重对他们精神追求的描摹。“渔民出海很讲究,很重仪式感和心灵寄托。在他们心中,国旗就是移动的国土,走到哪里,都有强大的祖国在佑护;竖起的竹竿是他们心中的发财树,鱼获满满,满载而归是他们最大最朴素的心愿。”我之所以对这篇作品情有独钟,是因为它里面提到的日照这个城市曾经是我很有感触的地方,特别期待能够早日到那里去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仅仅用了不多篇幅的建构,就非常鲜活地描摹了日照渔民最真实的民风情怀,特别是渔民们对庄严国旗的那份朴素情感显得尤为动人。同样,作者在《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一文里,也娓娓讲述着他听从组织的统一安排,被选派到海阳挂职、并任职徐家店镇书记时那种很深很浓的浓郁情结,文章里也有很多生动的细节值得我们咀嚼。

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吟唱

到了《听取蛙声一片》的出现,作者则一改话风,让个人细微的情感有机地与山海旖旎的风光相互辉映,使得他在文学天地里的游走有了更宽广的余地。“在海阳挂职那会,我住的亚沙村东边就是海阳闻名遐迩的小孩儿口湿地公园。公园被南北贯通的东村河一分为二,河的东西两岸丛生着五彩缤纷的花朵。除此呢,就是在偌大一片空阔的土地上,还疏密相间地散布着成百上千棵或纤弱,或挺直的绿化树,风姿绰约地摇荡在温煦的春风里,萌生着势不可挡的生机。到盛夏的时节,一株株茁壮地成长着,倔强而神奇,繁茂成浩瀚的绿色海洋,兀自壮观成一道四季不同的风景。”“比之无忧无虑的青蛙,我们好多人毕竟摆脱不了朝为青丝暮成雪的慨叹和宿命的羁绊。因此,倘若在那醉人的蛙声里找寻和固守一份淡泊和宁静,也算是一种自由从容的人生了。”你看,作者从静夜蛙声里触摸到的东西是否就多了一种理性色彩的展露。

随着他吟唱的继续,我们还可以读到许多亮丽的语句。在《烟台是个好地方》《济南的雨》《泉城花海》等三篇作品中,作者的对景物的记录也更加如影随形,特别是巧用景物的勾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更是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比如前者里的“烟台是我安放青春的地方,是我人生梦想起航的地方,在我的内心,烟台一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大学求学的四年就是从紧邻清泉寨的烟大开始的。……离去的时候,美丽的港城正是云蒸霞蔚,彩锦满天,风吹浪卷,万物生辉,我又打开了手机上歌曲《烟台》的视频这首静静的歌,唱给海风听吧,想着念着的人,还是你啊,随了这优美的旋律,真想,把一颗心,留下。”而到了《济南的雨》里,作者的底气似乎就更为强盛了:“泉城的雨虽则气势如虹,酣畅淋漓,但是没有听到谁,不管是久居泉城的本地人还是外来的匆匆过客一点的牢骚和抱怨。”我更喜欢《泉城花海》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仿若是转眼之间,昨天那些还是含羞待放,蓓蕾初绽的花骨朵就怒放成万紫千红,色彩斑斓的花儿,一朵一朵,傲然挺立在枝头,让人目不暇接,白似飞雪,红如云霞,灿若织锦,绿如丝绦,在碧蓝的云天下,在浩荡的东风里,汇成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装点着一座温暖的泉城”的讴歌,活脱脱地就把山东这两个城市的细腻与柔情写真了也写活了,并且还写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一种开阔大气的壮丽。

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吟唱

我个人还非常喜欢《与雪野湖的灵魂对白》和《约会山川》这两篇作品,《与雪野湖的灵魂对白》是作者对自己灵魂的深度叩问,也是他寻求精神皈依的练达诉求。“我们就去了雪野湖,不成想真的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灵魂再次放归的田园和牧场。思想的方舟,有时也许更需要这种不经心刻意的灵魂对白,才能更加动力十足地扬起远航的风帆。”在与雪野湖灵魂对话的过程中,关于环境、原生态、家国、生活、生命、湖水、群山、秋叶、云天、时光的众多词汇在作者的脑海中一一闪过,让他的文字有了更多元素的哲学思考。“也是在与雪野湖的灵魂对白中,我想到了一位伟人,亨利.戴维.梭罗,想到了他的不朽名著《瓦尔登湖》。”作者的《约会山川》,书写了他在我的家乡重庆游览缙云山、巫山等地的心境,当然和我的情感一脉相承,想不引起我的注意都难。“我去过重庆的缙云山,也就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巴山,还去过巫山,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那些山,似在画图中,群峰竞秀,沟壑万仞,山势峻拔,层峦叠嶂,山脉绵延。我曾经坐在山城的一处山顶,人在山中,山在云中,云在天外,背后山涧涌出的那些圣洁的云轻吻着雪山的峰线,在云霞的辉映里闪耀着金色的光,云海苍茫,云雾缭绕,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美轮美奂的叙述让我再度回眸自己的故乡时就多了一份由衷的自豪,所以,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崔洪国的记录。

散文集里的《过年》是作者少有的描写儿时生活的作品,也是灵动准确自然,读来令我们神思霞飞浮想联翩。“年夜的时光也是很多彩的呢。那时的电视少,吃过年三十晚上的饺子,我们就急不可耐地提了红灯笼,穿行过大爷二叔家的门口,徜徉在充满了喜庆的街角旮旯。现在,一合上眼,就是那满街的红灯笼,燃着桔红的烛光,在大街上,在胡同口摇曳着。每家每户的大门两边也都挂着两盏,在几百口的小村落里勾勒出一道如梦似幻的风景。”一个红灯笼,一个热腾腾的饺子,单是这两种元素,就使得作者笔下的北方春节有了喜庆的迹象。在《五月槐花香》里,作者继续着如此的表达:“每家的院子里,密织的是蓊郁的梧桐,每当经春历夏,枝干交错,绿叶婆娑,阳光穿透阻隔,在院子里投下斑驳的影。院子的外面就是密织的槐树了,千百棵槐树俨然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紧靠着围墙,密密匝匝地交织着,壮观成一幅蔚然的风景。”透过作者的这两篇文章,我们对他曾经的生活经历便多了一些了解,同时对他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生发便多了一种会心的首肯。

游走在山与海之间的吟唱

《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选集》的48篇作品中,好些文本都能够让人难以忘怀,当然在这里我不可能一一列举,比如像《在丰收的节庆里微笑》《难忘的煎饼》《长津湖—记住那些不朽的冰雕》《久山摆渡 摆渡人生》等等,都足以让我们静心去欣赏,我这篇短文也只能是点到即止。但愿我们能够在作者那种且歌且吟在路上,一路欢笑一路歌的情怀抒发中,感悟到他不俗的文学追求,这便足矣。

是为序。

壹点号风过林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