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首批赴港抗疫专家组:抗击新冠各有擅长

健康时报记者 董颖钰整理

2月17日,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行前会在深圳举行。赴港抗疫的专家都有谁?

此次中央派出4人组成的专家组赴港抗疫,其中3人是国家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指出,此次赴港的流行病学专家组都来自广东,从事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熟悉香港社会,未来随时可以根据香港实际需要来调配全国各地的专家支援。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

抗疫“老兵”任组长

首批赴港抗疫专家组:抗击新冠各有擅长

康敏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是此次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他也是国家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康敏是一名80后业务标兵,他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直从事公卫工作,曾成功参与处置了MERS病例广东疫情、广东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首例寨卡病毒病疫情等多起新型、突发疫情。

他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表示,此次专家组成员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严格遴选,主要集中在传染病的现场流行病学、数据分析、风险研判以及卫生应急管理等方向。

广州市新冠疫情防控专班数据分析组副组长陈纯:

擅长疫情数据分析

首批赴港抗疫专家组:抗击新冠各有擅长

陈纯在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行前会上(右一)

2021年5月至6月,广州市作为首个迎战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流调人员不舍昼夜奔忙的背后,80多人组成的数据分析报送组也全天候运转,广州市新冠疫情防控专班数据分析组副组长陈纯就是其中的一员。

疫情期间,这支数据分析小组整理病例信息、绘制传播关系网、建立数据分析平台,推动疫情分析高效快捷。其中,陈纯负责传播关系图的绘制,这是她5月27日自学的技能,“作品”却多次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每增加一个病例,她都要阅读流调报告,梳理病例活动轨迹、追寻可疑暴露点,与现场流调人员紧密沟通,厘清传播链条,同时还参考融入了基因测序结果。

中山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副组长陈雪琴:

做流调的一把好手

首批赴港抗疫专家组:抗击新冠各有擅长

陈雪琴与团队

1月13日,奥密克戎病毒在中山、珠海两地本轮疫情中首次曝光。中山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副组长陈雪琴所在的中山流行病学调查组与病毒赛跑:向上查,溯源明晰,传播链理顺;向下查,密接、次密接管控迅速。

1月14日23时,在追捕“奥密克戎”病毒的48小时内,中山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报告,1月13日发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个案,经流调相关感染路径已相对清晰,与珠海已公布病例存在时空交集。

中山流调人员死守的“黄金24小时”,为中山、珠海两地精准管控“大闸”的落下,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首批赴港抗疫专家组:抗击新冠各有擅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