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2022年2月18日(星期五 )

【综合】

■ 浙江195个文化和旅游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792亿元

■ 6000多年前的石雕蚕蛹、5500多年前的酿酒器……这个展览有看头

■ 福建晋江将世界文化遗产点保护纳入保险体系

【博物馆】

■ 江苏博物馆从文化教育起步不断拓展功能 为城市引流

■ 西安世博园长安塔大玉坊博物馆开馆

■ 藏热公墓纪念馆开馆

■ 全国唯一牡丹专题博物馆将开门迎客

【考古】

■ 酝酿6年,浙江最大考古库房开建

■ 秘鲁发现6具前印加时代儿童木乃伊和7具成人遗骸

浙江195个文化和旅游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792亿元

2月16日,2022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杭州市余杭区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项目现场举行,10个设区市分会场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步开工。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6000多年前的石雕蚕蛹、5500多年前的酿酒器……这个展览有看头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近日,“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二进院西展厅举办,该展由山西考古博物馆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山西博物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

作为固定陈列展,此次展览共展出387件(套)出土文物,从早期智人生活场景到缫丝养蚕、高原建筑到秦皇汉武天下一统的历史脉络……涵盖了整个人类文明史。一组照片,一睹为快!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石雕蚕蛹·夏县师村·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夏县师村发现的石雕蚕蛹,证实距今6000多年前已经出现养蚕缫丝技术。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尖底瓶、平底瓶·临汾桃园·新石器时代

通过对出土尖底瓶和平底瓶陶片残留物分析,发现酿酒发酵特征的淀粉粒、谷壳等植硅体及酵母细胞,确认至少5500年前已出现了谷物酿酒。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彩陶盆·临汾桃园·新石器时代

仰韶时代彩陶广泛使用连续和对称的图案,流行红黑反衬的表现手法,将史前艺术推向高潮。这件彩陶盆器腹绘制红底黑彩的缠枝花瓣,色彩鲜明,线条流畅,制作精美,堪称彩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五边形房址模型·临汾桃园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石砌房址模型· 偏关天峰坪

土与石是黄河文化的根基,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先民,创造了窑洞和石构两大建筑形式,奠定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临汾桃园发现的大型五边形房址,是部族举行重要仪式的公共空间。偏关天峰坪发现了国内较早的石城遗址,具有显著的防御特征,被称为早期长城的雏型。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铜觥·闻喜酒务头·商代

铜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件铜觥,器身呈椭圆形。盖做成长鼻上卷的象头状,连接兽背脊,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铜爵·闻喜酒务头·商代

铜爵作为古代一种酒器,用于温酒和饮酒,相当于后世的酒杯。这件出土于闻喜酒务头的铜爵,形制为深腹,前面有倾酒用的流,后面有尾,旁有把手,口上有两柱,下面有三个尖的高足。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玉鹿·翼城大河口·西周

这件和田玉通高4.7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青色,有沁斑。鹿呈站立状,鹿身肥健,后肢微屈,阴线雕出圆目和眼角线,整体造型简练而极富表现力。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始皇诏铁权·榆次·秦代

这件文物出土于榆次,铁铸,半球形,平底,顶部为半环形鼻,权侧嵌铜诏版,铁权上的诏版文字是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标准而颁发的文告。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石灯·平城区恒源路·北魏

大同平城地区北魏墓流行随葬石灯,这件石灯雕刻莲花、忍冬、伎乐人物、龙纹,融合了佛教、鲜卑、汉文化,是平城艺术的精湛之作。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金下颌托·平城区云波路·北魏

这件北魏时期文物——金下颌托,用来整理逝者遗容,具有浓厚的萨满教色彩。北魏定都平城后,为填补京畿户缺,多次进行移民,平城逐渐成为四至六世纪北中国的政治中心,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骆驼俑·新绛窑头·唐代

骆驼早在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于随葬明器中,到了隋唐,骆驼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新绛窑头唐墓出土三彩骆驼俑,既是墓主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社会安定、物阜民丰的现实写照。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巾架· 平城区重熙街· 元代

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传统,造型古雅、色彩纯净,以质朴取胜,给人清淡雅致之感。家具成套化,种类增多,可按使用权功能分类,巾架作为一种架具,用来摆放手帕。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琉璃仪仗俑·潞州区史家庄· 明代

明朝实行封藩制,始封山西的有晋王朱棡(太原)、代王朱桂(大同)、沈王朱模(长治)。长治史家庄墓地出土的琉璃仪仗俑,墓主人是沈王家族云和郡国奉国将军朱恬鰠(sao)。这组琉璃仪仗俑由门神、武士、伎乐、丈官、武将、侍从、轿夫等人组成。(山西广电融媒体)

福建晋江将世界文化遗产点保护纳入保险体系

日前,福建省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市分公司正式签订晋江世界文化遗产点保护保险协议。该协议为晋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和安平桥(晋江段)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提供1815万元风险保障。

2021年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大会表决,将由22处代表性遗产点组成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就包括晋江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和安平桥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这是晋江市首笔世界文化遗产点保护保险的成功落地,也是晋江市探索创新性文物保护的一种新模式。

据介绍,此次签订的综合保险方案既考虑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风险,也包括了日常维护修缮费用,又涵盖了游客在景点游玩时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造成的赔偿责任风险,借助保险公司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安全风险巡查和预防服务,可有效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为晋江世界文化遗产点搭建起一道强有力的保险“防火墙”。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表示:“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商业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可持续筹资支持下的文物保护新模式。”晋江的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文物遗存类型多样、价值突出,更加全面、科学、有效地加以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文物局官网 高文思)

江苏博物馆从文化教育起步不断拓展功能 为城市引流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余萍 摄

记者16日从江苏省文旅厅获悉,全省去年新增备案博物馆7家,除了去年6月开馆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有励志社博物馆、南京消防博物馆、南京钢铁博物馆、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苏州教育博物馆和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至此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331家。

这些新备案博物馆均为专题、主题类博物馆,其中5家由行业、企业或高校主办。从小众走向大众,它们如何吸引更多文博爱好者?场馆和展品背后又承载着什么样的回忆和精神?

“打卡”必看的“镇馆之宝”

7家新晋博物馆中,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开馆即成网红;其他博物馆虽然没有“国字头”光环,很多展品也未被认定为文物,却各自拥有“打卡”必看的“镇馆之宝”。

励志社博物馆位于南京钟山宾馆内,场馆由励志社旧址的三栋宫殿式建筑组成。这组建于1931年的建筑有着中西合璧的风格,本身就是博物馆最大的展品。江苏钟山宾馆集团红岭先锋培训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刘韬介绍,“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之下,蒋介石在这里召开国防联席会议,一致通过政府全面抗战决定;抗战胜利后,谷寿夫等日本战犯在这里接受正义审判;国共南京谈判期间,这里是三大会谈地点之一,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在这里与国民党进行正面交锋……展馆结合雨花英烈、新四军、淮海战役等重要史实,集中展示1929年至1949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把这里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基地。”

南京钢铁博物馆馆前广场上有一块重达15吨的赤铁矿石,是这批新晋博物馆中最“重”的展品。南钢集团旗下金乐文旅公司执行总经理张燕介绍,“南钢1958年由周总理亲笔签发批准建设文件,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钢铁‘十八罗汉’之一。从年产10万吨钢起步到如今年产1000万吨钢,南钢的历史也是新中国钢铁业发展的缩影。2018年南钢60周年厂庆时,海南钢铁集团把这块铁矿石作为贺礼送给南钢,经检测其铁含量达58%,这也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论展品的轻和薄,要看南京消防博物馆内珍藏的飞机票,航班是2008年5月24日从成都飞往南京的MU7002航班,乘机人姓名是“HERO(英雄)”。南京消防支队政治部组织教育处一级助理员薛实告诉记者,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南京消防支队分3批派出151名消防官兵火速驰援,奋战十多个昼夜,在他们离开时,机场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特殊机票,以表达灾区人民对南京消防战士的感激和祝福。

最令人期待的展品,要数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内即将展出的水杉“模式标本”(一种生物被学术定名时所依据的标本),包括花、叶、果等标本。水杉曾被认为在第四纪冰川时灭绝,但上世纪40年代在中国被发现时轰动世界植物学界。博物馆馆长黄红告诉记者,1946年,中央大学森林系(南林大前身之一)教授郑万钧派人两次前往湖北谋道溪采集标本,并将标本寄给北平的胡先骕,二人联合发表的论文正式宣告水杉作为植物“活化石”被重新发现。

用藏品讲故事再现历史

博物馆是典藏、研究、展览人文和自然遗产的公益机构,7家博物馆的很多展品承载着行业、企业、高校的发展历程,展示着那些让人难忘的精神和回忆。

南京消防博物馆展示数百年的消防历史,最令人动容的是一组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消防战线历年一等功臣的脚模,它们见证着消防官兵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迎着危险逆行的无畏精神。南京消防共有17位一等功臣,除了陈桂松、张恒盛两位已经去世,其他人都留下了自己的脚模。展厅中有一件一等功臣丁良浩在扑救泰州德桥仓储公司火灾时被烤得熔化变形的头盔,当时他和小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关闭易燃易爆物存储罐的阀门,离流淌火只有不到5米,在生死一线书写了勇敢与忠诚。

南京钢铁博物馆不仅展示3000年冶炼史、200年钢铁工业史,还展示南钢60余年发展史。展品和模型真实还原当年的情形。1958年随着隆隆开山放炮声,南钢人踏上艰苦创业路,建设大军住着草棚,喝着沉淀的江水,吃着粗茶淡饭,用独轮车、扁担箩筐、洋镐铁锤建设钢铁厂。一份《新华日报》记载了1959年7月30日江苏第一个现代化高炉南钢2号炉投产的新闻,这座高炉一周的生铁产量,相当于此前江苏全年的产量。如今南钢是国内行业龙头上市企业,也是国内中厚板装备最全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

苏州教育博物馆坐落于市级文保单位柴园,展示苏州地区教育通史。名人馆中复原叶圣陶在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时的书房场景,近代馆中展示江漱芳典质家资艰苦支撑苏州第一所新式女子小学兰陵女学……一批杰出人物开启了苏州近代教育之路,为苏州留下近200座百年名校,从苏州走出的两院院士达150人,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文脉在今天得到赓续。

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的树木标本馆有百余年历史,馆藏树木标本13万份,其中很多植物是一批曾在该校工作的中国现代植物学奠基者发现的。例如1927年在南京幕府山发现的濒危树种、中国特有树种——秤锤树;1933年在句容宝华山发现的“宝华玉兰”,其稀有程度堪比大熊猫,和中华虎凤蝶一起成为江苏的生物名片。还有些植物以专家的名字命名,例如濒危的蕉木分布在海南和广西,为纪念钱崇澍又被称为“钱氏木”;珍稀的焕镛木分布在广西、贵州的石灰岩山地中,为纪念陈焕镛而得名。“这些故事很少为人所知,但却不应该被忘记。”黄红说。

奋力“破圈”融入大格局

一座博物馆的功能可以拓展到什么程度?这批新晋博物馆在融入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格局中奋力“破圈”。

去年6月开馆至年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实际开放123天,参观人数超87万人次,其中扬州本地观众和外地观众各占一半,35岁以下年轻人占七成。如今,博物馆每天放出1万个预约名额,参观者可以在展厅品味这部“运河百科全书”,在20米长的沙飞船上沉浸式体验行船,在数字化展厅体验诗意运河文化,在运河街肆上体验古代运河两岸的生活,青少年还可以化身明代都水监官员来一场“二次元+古风”式的密室逃脱。

“中运博成为来扬州旅游必到、扬州本地人常来的文化客厅。我们希望博物馆时尚、年轻、有活力,观众来这里,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品尝美食、看非遗表演,进行沉浸式体验,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分众化服务做得更细致,能够为城市发展‘引流’。”馆长郑晶举例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5年为纽约创造9.46亿美元收入,当地直接税款受益达9460万美元。在国内,南京博物院2018年为南京带动16.19亿元的旅游收入,对GDP的综合贡献达26.956亿元。

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新地标、著名旅游目的地,给人们多一个来扬州的理由——这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时发布的愿景。从设计之初,文旅融合促进地方发展就被列入立馆目标。什么是一座好的博物馆?郑晶认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要做到四位一体,即服务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

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所在的大丰上海农场是上海在江苏的一块飞地。1950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亲自筹划这块垦区,1968年至1978年,上海共有近8.5万名知青来到这片黄海滩涂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纪念馆内收藏了当年知青生活、生产、学习实物4万余件,件件有主人、件件是原件,原汁原味地将那段历史再现在墙面上、展柜中。知青纪念馆主馆——元华场部旧址由前苏联工程师设计;老虎灶一灶两锅,灶火昼夜不息,以保证知青每人每天凭票冲一瓶开水,用于上工饮用、收工洗漱;元华浴室按老上海公共浴室形式建造,为知青们保留上海“孵澡堂”的生活方式……

纪念馆景区管理公司负责人任万存告诉记者,作为4A级景区,纪念馆还围绕知青主题进行功能开发,如农事体验、亲子露营、生存技能培训等,这里还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知青题材影视拍摄基地,通过沉浸式剧本体验使游客亲身感受当年农垦及知青劳动、生活的场景,体会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此外还能开展篝火晚会、休闲垂钓等活动,拥有酒店、小厨、民宿、街区等配套设施。“今年3月到5月,全市将有5000名中小学生来这里开展劳动实践。”任万存说,“这里已经摆脱对门票的依赖,二次消费是主要收入。10年前景区开放运营时,需要政府每年补贴450万元,而去年景区营收达500万元,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座博物馆对地方经济、全域旅游、文化建设的贡献。”

博物馆建设经营理念不断进步,使之不仅仅是文化殿堂、公共文化空间,其功能更从文化教育起步不断拓展、“破圈”,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动能。(新华日报 王宏伟 靳扬扬)

西安世博园长安塔大玉坊博物馆开馆

2月15日,位于西安世博园长安塔内的西安大玉坊博物馆正式开馆。由张锦秋先生设计的长安塔尽显“天人合一”的人文底蕴,与玉文化中的“和”元素相得益彰。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西安世博园长安塔大玉坊博物馆开馆(央广网发 吴敏 摄)

唐风方塔焕新颜,美玉文化留心间。“通过陕西十三朝的文化与和田美玉、苏州巧工的交融互鉴,玉文化馆不仅呈现了历代玉石雕刻精品,更博采各地玉石文化所长,让参观者可以与玉文化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馆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玉雕作品展示(央广网发 吴敏 摄)

作为延续周礼文化的主题代表作之一,玉雕作品《何尊》在展馆内亮相,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据了解,最早的“中国”,便出自如今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整个展馆以中国名玉——和田玉为载体,循着“洪荒历古”“礼玉相谐”“释玉同光”“嘉道臻玉”“玉之素阁”的玉文化脉络,向参观游客呈现玉之盛宴。历史与人文精彩纷呈,现代玉石“南秀北雄”的特色交相辉映。来自昆仑山脉的玉石标本,珍藏百余件古玉和上万件玉雕珍品……它们细述着玉文化的独特知识与艺术。

据悉,此次西安大玉坊博物馆携手青海昆仑玉昆玉集团的入驻,吸引了更多文化创意类项目,“后世园效应”再迸发。在未来计划建成集美玉展示、玉器收藏、非物质文化传承,科普教育,文化交流,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玉文化中心,打造浐灞未来文化发展的新地标。(央广网)

藏热公墓纪念馆开馆

为持续加强民族团结,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更好地挖掘和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2月16日上午,拉萨市藏热公墓纪念馆正式免费向广大市民及游客开放。

藏热公墓纪念馆位于拉萨市城关区藏热村藏热汉族公墓园区内,场馆共100平方米,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及重要历史文物(石碑)遗存的情况,纪念馆分为追思先辈、感念前人、聆听心声三间不同主题的展馆,是集合保护、见证、教育和传承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唯一牡丹专题博物馆将开门迎客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洛阳牡丹博物馆馆藏金代三彩牡丹纹大盘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洛阳牡丹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500件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洛阳牡丹博物馆布展已接近尾声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洛阳牡丹博物馆全貌

别样牡丹绽放洛阳!作为全国唯一的牡丹专题博物馆,洛阳牡丹博物馆的内部装修和布展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开门迎客。届时,游客不仅能观赏牡丹文物展陈,还能沉浸式体验洛阳牡丹魅力。

沉浸式体验换个姿势看牡丹

独具唐代风格的建筑一秒“穿越”,牡丹文物展陈多元纷呈、洛神赋图在“黑科技”加持下光影流动……16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提前探馆,坐落于洛阳城市现代轴线最南端的牡丹博物馆,屋檐飞翘、楼阁高耸,步入内部却科技感满满。

步入展厅,大型牡丹元素琉璃壁画,九朵造型各异的描金牡丹争相开放。

“‘明五暗四’的九层阁楼,高54米。采用传统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唐风建筑章法。”牡丹博物馆项目运营板块负责人段磊介绍道,展览区主要展示牡丹栽培历史、牡丹品种演变、牡丹文化文物、牡丹产品产业、历届牡丹文化节盛况等珍贵资料。

和王维对诗,和邵雍赏牡丹,沉浸式穿越体验在牡丹博物馆成为可能。在一幅巨幕前,段磊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牡丹博物馆运用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互动手段,演艺与牡丹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还有大型五感花香体验。

馆藏超500件三维建模“复活”洛神之美

在一楼牡丹文物展陈馆,一侧是金代的三彩牡丹纹大盘,一侧是由现代三彩艺术大师郭爱和打造的三彩牡丹壁画,古今辉映,一秒“穿越”。据介绍,牡丹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牡丹专题博物馆,预计未来馆藏文物超过500件,展出的以牡丹元素为主题的文物藏品。

在展馆第一展厅,通过三维建模影片技术复活洛神赋场景,重现东晋顾恺之先生画笔下的洛神之美,还将陆续复活《簪花仕女图》《独乐园图》等古代与牡丹花有关的经典名作。

值得注意的是,牡丹博物馆不仅是博物馆,也是一座塔楼地标建筑,置身307米阁楼顶层能俯瞰洛阳全城,感受古都洛阳诗和远方的独特魅力。向东远眺嵩山,俯瞰龙门,伊水穿城而过;向西翠云峰、香鹿山尽收眼底;向南伏牛山色重峦叠嶂,雄伟厚重;向北古今辉映洛阳城。

“我们很有信心,牡丹博物馆将成为洛阳又一处城市文化地标。”牡丹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余磊说。(大河网 李韶萌)

酝酿6年,浙江最大考古库房开建

近日,2022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杭州市余杭区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项目现场举行,10个设区市分会场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步开工。

记者在良渚参加了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开工仪式。基地就在老104国道边上,也就是良渚港的北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东门附近。良渚港的南头,就是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以及良渚博物院二期,跟基地隔河相望,这里会成为良渚文化和艺术长廊的核心部分。

这个考古库房分成四个地块

或者说四个功能分区

这个基地是做什么用的?一句话概括,这将是浙江省目前最大的考古库房,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配置考古标本存放、保护修复、分析检测、微环境控制、数据存储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为考古研究、标本保存保管、展示使用等提供基础保障条件。

这个大型库房的结构,分成四个地块,四个目标,也可以理解为四个功能分区。

第一个当然是最重要的:建立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浙江),集出土文物标本的集中整理、周转、保管、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展示利用等功能于一体,为“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等重大项目和研究课题提供学术支撑。

第二个,打造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基因库南方基地。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乃至南方地区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基因库,打造南方地区考古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说,这个基因库,代表了一个区域一个时段的典型的各类标本。以后可以有组织有条件地进行开放,让公众来了解我们的考古工作。

第三个,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考古数字化展示区——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浙江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平台。面向公众讲好浙江大历史,实证文明起源、彰显文化传承、印证文明互鉴。

第四个区块,打造文物研学实践区。依托寓教于乐的专用设施和研习交流场所,营造优良的学习、实践空间,打造研学精品工程。

这个库房建成后

将补齐浙江考古行业发展短板

为什么要建这个超大考古库房?从大背景来看,从国务院办公厅到国家文物局等单位,都有相关规划,比如去年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到要重点支持20个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的建设,浙江也在其中。而核心原因,是提升硬核实力,补齐考古行业发展的短板。

这个基地酝酿了6年。方向明说,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省考古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研条件差、库房和整理场地缺乏等方面问题,考古标本保存、修复、科研等空间不足问题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考古事业的快速发展。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有10个考古工作站,虽普遍设置了库房,但平均每个库房面积不足300平方米,“早就爆满了”,陶片、瓷片等有机质的标本特别多,绝大多数考古标本只能散存在各地的临时库房,不便于保管、研究和保护,文物安全压力很大。

方向明说,项目建成后必然会在硬件上有质的飞跃。

这里是否可以有一个考古大学堂?我们不妨畅想期待一下。(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秘鲁发现6具前印加时代儿童木乃伊和7具成人遗骸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近日,秘鲁考古学家在首都利马附近的卡哈马奎拉考古发掘区发现了6具儿童木乃伊和7具成人遗骸。这些木乃伊和遗骸距今约有800至1200年的历史,属于印加文明之前的时代。

儿童木乃伊被棉制品包裹,现场还发现了陶瓷制品和葫芦等其他物品,以及骆驼科动物的骨骼残骸,

卡哈马奎拉考古发掘区位于利马以东24公里处,是秘鲁最大的考古遗址之一。(中新视频)

编辑:Banana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