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别让模仿变成了盲从

作者:洪峰GEC

一位大艺术家曾对他的模仿者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实在是智者之语。学习,免不了要模仿,模仿或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阶段,但若止于模仿,就变成了盲从。

成绩卓著的人,擅长在模仿中汲取精华,绝不生硬地模仿,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模仿只是用来拓展自己的思路、增强自己的鉴别力的。

许多精英之所以能够鹤立鸡群,在于他们模仿之后有所创新。他们会从优秀者的身上发现最核心的优势,加以学习,于是身边的人越优秀他们自身也越优秀。不过,他们绝不会只是生硬地模仿优秀人士的外部行为。

别让模仿变成了盲从

亨利·福特出身寒微,所学有限,又毫无靠山,但是在短短10年间,他就克服了这些缺陷,在25年之内,成为全美乃至世界顶级富豪,这些都是人人皆知的。可是,你是否深究过他成功的奥秘?从福特的个人发展来看,自从他与爱迪生结为至交后,个人发展开始突飞猛进,而他最卓越的时代,始自于结识弗史东、柏劳斯和伯班克之后,这些人都是智能超群之辈。而福特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知识经验和精神力量集合起来,以自己的脑力进行整合。因此他并不是一味地模仿,否则为什么只有他成了汽车大王?

别让模仿变成了盲从

巧妙、有效地模仿是经过大脑整合的,不谙此道、一味模仿的人会窘态百出。

斯迪克快毕业时,叔叔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孩子家境贫穷。一天,他走进一家银行,希望找一份工作,但被拒绝了。他抽泣着,嚼着从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的一美分买来的甘草糖,一声不吭地沿着银行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样东西。银行家以为他要用石头掷他,于是躲到了门后,却看到那个孩子将捡起的东西装进口袋。

“过来,孩子!”银行家叫道,“你捡的是什么?”“一个别针呗!”孩子回答。“你是个乖孩子吗?上过学吗?”银行家又问。“是的。”孩子回答。于是银行家用金笔写了个“St,Peter”,问小孩是什么意思。“咸彼得。”小孩并没上过学,所以他把“Saint”的缩写“St,”误认为是“Salt(咸的意思)”了。

银行家并没有责备这个小孩,反而让他做了自己的合伙人,分给他一半的利润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他拥有了银行家的一切。

斯迪克认为这个故事对他很有启发。于是,几个星期里他每天都去一家银行的门口找别针儿,他盼着银行家把他叫进去,问:“你是个乖孩子吗?”然后问“St.John”是什么意思,他就会回答是“咸约翰”,接着银行家请他做合伙人并把女儿嫁给自己。

终于有一天,一位银行家问斯迪克:“小孩儿,你捡什么呀?”

“别针儿呀。”斯迪克谦虚有礼地说。

“让我瞧瞧。”银行家接过了别针。

斯迪克非常兴奋,他摘下帽子准备跟着银行家走进银行,变成他的合伙人,再娶他的女儿为妻。但是,事情并没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银行家说:“这些别针是银行的,快点离开,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在这儿瞎转悠,我就放狗咬你!”

斯迪克走开了,那枚别针也被吝啬的老头没收了。

别让模仿变成了盲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别人能做好的,你未必能行。聪明的人会探究别人做得好的深层原因,而不只是模仿着去“捡别针”。

当你投入汹涌澎湃的盲从激流之中时,便丧失了你的个性。一味地模仿,只会让你迷失真我,沦为被盲从激流所驾驭的提线木偶。因此,你必须选择自己做主,不盲从或过度模仿他人,这样你会更快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