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作者:you菜姐姐
文根据《楚乔传》原著创作,图为剧中来源,侵权必删。

楚乔曾经把燕洵的故乡(燕北)当当自己的故乡,把燕洵的仇人当自己的仇人。他们曾经的梦想就是:回到燕北,推翻残暴的大夏王朝。

为了这个梦想,无数个夜里,他们一个人出去放哨望风,一个人静悄悄地练习楚乔画下的那些融合了各国武术精髓的精妙刀法。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他们养了很多兔子,吃饭的时候,先让兔子吃,等上大半天才敢吃进嘴里。最初那几年,他们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口热饭。

他们不仅仅是青梅竹马,还是生死与共的战友,默契十足的伙伴,必不可少的亲人。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分开的呢?

0.1

分歧一:西南镇府使

西南镇府使有四千人左右,是驻扎在真煌城的燕北军。当年,燕世城被夏皇灭族的时候,他们倒戈大夏王朝,导致燕北军损失惨重。他们也背上了“叛徒”之名,变得里外不是人。燕北军认为他们是叛徒,大夏本土军看不起他们,还各种穿小鞋。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八年间,这支军队日子过得艰难,他们总想一雪前耻。燕洵与淳公主大婚那日,夏皇派了西北巴图哈家族的巴雷带领两万人刺杀燕洵,

西南镇府使不知情况,以为狂徒要杀驸马全员护驾。而巴雷一方还没做好打“自己人”的准备,就被贺萧带领的西南镇府使砍掉了脑袋,燕洵就此脱险。

当贺萧仔细看这满地尸体时,就发现自己杀错了人,聪明如他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拿下燕洵,将功补过。

原著中这样写道:

“要杀我的人,是大夏皇帝。”

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当,燕洵高居马上,轻描淡写的看了在场的众多兵士一眼,随后转移到贺萧的脸上,语气清淡的说道:“贺统领,将你牵涉其中,我很抱歉,如果你们西南镇府使不是燕北出身的军人,拿下我也许就能免此灾祸了。”

一句惊醒梦中人,贺萧突然想到他们根本没有回头路,就算杀了燕洵,夏皇也不会放过他们。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燕洵承诺西南镇府使护送他出城,就既往不咎,还带他们回燕北。

贺萧带领西南镇府使,帮燕洵杀出一条血路,燕洵安全逃出,各路兵马四处乱窜,百姓暴动,真煌城大乱。

燕北军前来接应,西南镇府使还在真煌城抵抗大夏越来越多的守卫军。然而,退兵的时候,他却阻止手下给西南镇府使下达退军命令,想让他们死在真煌城。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楚乔察觉到他的心思后,心里一阵寒凉,她和燕洵过了浮桥,假装自己的大同令牌丟在马上,不顾燕洵阻拦,踩着浮桥跑回去,到了对岸,抽出宝剑,砍断桥绳。

原著中写道:燕洵焦急大喊,楚乔摇了摇头,默默地转身,爬上战马,然后回过头来:你犯了错,我必须纠正你燕洵,我们就在西马凉相会。如果我两日不到,你就带人先回燕北,我会带着西南镇府使得官兵,前往燕北高原与你会合。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当西南镇府使官兵们都感觉自己被大夏抛弃,绝望至极的时候,楚乔一人策马打开西城门,她对着整个真煌帝都发出白鹰一般的厉喝:燕北的战士们你们没有被抛弃,听我的命令服从我跟我走我来带你们回家。

当然,她做到了。

就这样楚乔拥有第一支对她忠心耿耿的军队,然而这也是她和燕洵发生冲突的开始。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0.2

分歧二:抛弃燕北百万子民

北朔城内屯积了六十多万的正规军,还有三十多万的民兵,真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大军。燕洵带着十几万燕北军攻打大夏,他把楚乔留在北朔城,却没给她军权,而是将军权交给曹孟桐等一帮乌合之众手里。

这帮老家伙当个小官还可以,可行军打仗实在不通,夏军几个障眼法就把他们骗得团团转。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楚乔头痛不已,可她的话没人听。后来,阴差阳错,她在城外遇见了西南镇府使得官兵们。之前燕洵弃他们而去,使他们心有余悸,不敢进入北朔城,他们一直想方设法找楚乔,如今意外相见,如同见到亲人一般。

统领贺萧走上前一步,单膝跪下双手抱拳,仰头沉声说道:大人曾以一人之力,不惧生死,力挽狂澜,救我西南镇府使四千官兵逃出生天。当日,在真煌城内,我们就已经宣誓,一生追随大人左右,听从大人的号令,遵从大人的刀锋,永不背叛今日,我贺萧,自愿将西南镇府使,四千本土军,三千新兵的指挥权交给大人,请大人带领我们,领导我们。从今以后,我们西南镇府使就是大人的战刀,大人的马鞭指向哪,我们就打向哪,生死不弃,永无二志。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所有士兵纷纷跪下,楚乔不由得动容,当时救他们是因为策略需要,但换来了他们死心塌地的追随。

楚乔让贺萧他们起来,目光坚韧地表示她代表燕洵接受了西南镇府使。

这支七千多人的军队,在赤渡城几次击退了多他们十几倍的大夏军队,帮助赤渡城百姓撤离,当然,他们人数也越来越少。物资不足,重伤无药医治,援军一直没有到来。楚乔已经五天五夜没有合眼,看着那些倒下的士兵,一阵心痛。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那天晚上楚乔被燕洵留下的三十多名护卫军绑到了蓝城,羽姑娘正在那边等她,说要带她走。

楚乔问抛出所有疑问:

大夏分兵两路,强度贺兰山,攻打赤渡城,你知道吗?”

在北朔城里,曹孟桐大肆征兵,以民兵为肉盾,大肆残害燕北百姓。

赤渡百姓背井离乡,前往蓝城城堡,在路上冻死饿死无数。

……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羽姑娘都以“我知道”回答她,还告诉她燕洵真实的想法,燕洵做了这么做就是想以燕北数百万的生命吸引夏军的铁骑,而他则趁着大军力空虚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霆般卷进大夏腹地,借着神速的兵力和风雪阻断通信,强势攻入大夏内陆,霸占了大夏的土地。

楚乔脸色苍白,那个她朝夕相处八年的人,她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这样的城府,这样的心计,连她这种受过现在军事化教育的人都没想到。

楚乔用厌恶的眼神看着羽姑娘,拿死匕首抵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她带话给燕洵:大错尚未铸成,此时回头还来得及,悬崖勒马,时犹未晚,告诉他,我在北朔城头等着他。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说完上马,绝尘而去。

燕北是他们童年的信仰,他们说好一起回燕北,一起守护它,可如今他却要背弃曾经的信仰。

楚乔回去后一把火烧掉了赤渡城,拖延了夏兵的步伐,带着剩余的士兵赶王北朔城。

北朔城里的平民兵根本无法对抗大夏的正规军,加上曹孟桐指挥无方,即将沦陷。

楚乔和西南镇府使的士兵到来,如同救星硬是抵抗了二十多天。眼看已经支撑不住,在最后一刻,燕洵带着大军及时赶到。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0.3

分歧三:害诸葛玥、杀羽姑娘等人

燕洵放弃攻打大夏带兵返回燕北,楚乔原本很气她,看他为自己做到这个份上,心下感动。这次见面后,他们比之前更亲密了,可已经有一道看不见的沟壑横在他们之间。

楚乔名声大噪,直逼燕洵,百姓们把她视若神明,为她造了长生牌。可谓是功高盖主,燕洵削掉了她的官职,打压西南镇府使,甚至想除掉这支拼死守护燕北的军队。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他设计抓住了三十个西南军,以兵法之名,当楚乔的面砍掉他们的脑袋,还要打贺萧等将领每个人八十打板。楚乔愤怒不已却无可奈何,只能软言想劝,燕洵这才放了贺萧等人。

后来,楚乔为了保住西南镇府使,上表请求离开东部战区,带着西南镇府使返回燕北,前往尚慎回回一带修建水利发展农耕,实行早已定好的战后重建工作。

诸葛玥用兵如神,多次击败燕北军。燕洵恨他入骨,亲自带两万兵寻找,可还是没捉到诸葛玥三百人的小军队。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他只能利用楚乔之名,将诸葛一行人骗到冰湖边,两万多人将三百人围在中间,无数个箭羽对着他们。

楚乔赶到时诸葛玥已身受重伤,不管楚乔怎么磕头恳求,燕洵就是无动于衷。

最后燕北军那些箭矢对准湖面,无数个箭头插入冰层中,燕洵一声令下,两万匹战马蓦然转身,齐齐人立长嘶,千万条马鞭急挥而下,战马迅速扬踢,嘶鸣着向远处奔去。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楚乔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她找到诸葛玥将他往上拽,而他却用最后一点力气将她往上拖,在她的手心上凌乱地写着: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

之后的两年里,楚乔如同行尸走肉,她本想离开燕北,终究放不下那些百姓西南政府使。

乌先生和羽姑娘出自大同商会,因为他们的帮助,燕洵才能快速度掌握燕北军。他们一直秉承着老燕北王的遗志,但与燕洵的想法背道而驰,燕洵就把他们杀掉,同时还杀了大同商会所有的高层领导,连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妹妹也没放过。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这些杀戮成为压垮他们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楚乔再也不想看见他,她带着西南镇府使兵队离开了燕北。

为了逼楚乔屈服认错,燕洵用尽办法,还用她最在乎的百姓牵制住她,他的所作所为再一次凉透了她的心,于是这对曾经的战友,真心相爱的情侣,最终越行越远。

《楚乔传》原著:楚乔和燕洵多年生死与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