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作者:中核集团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六十七年辉煌奋进,从大漠深处到蓝海岸边,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核工业人拼搏奋进的足迹。

“这里是核工业”2022全新开栏上线!

在这里,将从祖国最北端到最南端,最东端到最西端带您领略大美核工业,看见奋进中核人;

在这里,将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出发,探寻传统文化与核工业碰撞出的美妙火花;

在这里,您还将看到来自媒体记者、网络正能量骨干视角下的不一样的核工业。

第一期,让我们来到祖国北部的内蒙古,走近在黄沙和白雪中坚守如一的核工业人。

“巴彦乌拉”

蒙古语寓意是美丽、富饶的地方

这里四季鲜明

春天黄沙滚滚,夏天芳草萋萋

秋天寒风瑟瑟,冬天白雪皑皑

四季变迁

不变的是天地之间

核工业旗帜高高地迎风飘扬

核工业精神光芒绽放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从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一路向北,跨过茫茫的大青山,越过千里荒漠草原,来到中蒙边境的草原深处,你就会看到她,静静的矗立在广阔的草原之上,幽蓝的天空之下。那就是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巴彦乌拉铀矿——我们美丽的家。一群可爱的人相聚于此、扎根在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巴彦乌拉铀矿,从最初仅有十人的“筹备组”,一个“无水、无电、无暖、无信号”的“四无”试验点,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地浸铀矿山。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巴彦乌拉隶属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管辖区内,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员工遍布大江南北,距家普遍较远,回家一趟不容易。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为了克服招人困难、人员紧缺、工作任务重等重重困难,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主动牺牲休假时间、业余休息时间,节假日带头坚守岗位、“急难险重”工作冲锋在前树旗帜,职工群众跟随榜样撸起袖子加油干,汇聚成建设“内蒙古铀矿大基地”昂扬奋进的洪流。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遇到工作任务重的时候,党员领导干部连续几个月不休假,一年才回家三四次,即使在家也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但是,他们无怨无悔,胸怀“国之大者”,矢志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团结带领职工群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涌现出了一批凝心聚力、冲锋陷阵的“排头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接力”,勠力同心、共战疫情的“非常之举”,甘于奉献、坚守岗位的“螺丝钉”。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饮风沙 踏冰雪 暖人心

巴彦乌拉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冬季寒冷漫长风雪大,春季干燥少雨风沙大,夏季干热降雨少,秋季天高气爽霜来早。全年结冰期8个月,冬季最低气温低于零下40℃,夏季最高气温超过零上40℃,常年盛行偏西风,春季盛行沙尘暴天气。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党支部克服恶劣天气带来的层层阻碍,党员群众上下融汇贯通,各科室协同配合,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带头,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与职工群众肩并着肩、手牵着手,饮风沙、踏冰雪,保证恶劣天气下生产的稳定运行。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草原一望无际,空荡荡的无几处遮挡物,春季的风沙更是刮出了草原速度。有时风沙一刮好几天,漫天灰蒙蒙的,能见度只有几米的距离,只听得见大风吹过厂房、宿舍发出的一阵一阵呼啦啦的声音和沙子撞击房屋、玻璃沙沙的摩擦声。党员同志主动挂帅出征,与风沙为伴,逆风而上,检查厂房防风、室外线路、重点设备等关键环节运行情况,保证运行的稳定。他们经常被大风吹得灰头土脸,嘴里、鼻子里、耳朵里藏满了沙,风沙吹染的黄发是他们的形象标志,但是他们跑出了保障的“加速度”,让风沙中迎风飘扬的党旗熠熠生辉。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冬季的井场积雪覆盖,虽然室外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呵气成霜,但是阻挡不了一个个党员同志为了保障井场稳定运行踏雪巡孔的铿锵步伐。党员同志不畏严寒,与冰雪为伴,徒步行走,迎风踏雪来回穿梭在冰天雪地里。一天巡一次孔需要5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们一步步踩着厚厚的积雪沿着抽注液孔走去,积雪深处,留下一个个坚定的脚印,阡陌纵横的足迹彰显了党员的“温度”,绘就了责任与保障的画卷。

“红绿灯”甘于奉献保安全

党员领导干部、安全督察员、兼职安全员同频共振,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伟力,凝聚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强大合力,确保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他们犹如道路上一个个坚守的“红绿灯”,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来回切换,在草原上、厂房里、作业现场之间“飞来飞去”,用及时的“红灯”划定边界、加强规范,他们用奉献和坚守守护着现场的安全。

“抗疫守门员”坚守疫情防线不放松

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在册员工行程轨迹错综复杂,相关方合作日趋深入,疫情防控历久弥坚。后勤党员同志人人争做“抗疫守门员”,严格落实公司及地方政府防疫政策,坚守“两码一审批一报告”底线,不断拓宽防控范围和查验渠道,时刻关注国内疫情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员工休假周期,一一验证企业微信申报记录,及时调整行程路线。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厂区针对大宗原材料运输车辆,设置抗疫守门先锋岗,逆行而上、战严寒斗酷暑,坚持一日一岗,一人两码一核酸一测体温,一车一查验一消毒,坚守疫情防线不放松。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生活区先锋岗24h在岗在线,严把出入人员关。针对外来人员,坚持一出一入一测体温,针对内部员工,坚持一日一测体温。同时,兼职生活区公共区域卫生消毒工作,时刻绷紧防疫这根弦。

“行军床”“通勤车”精神绽放光芒

党员领导干部主动在厂区架起行军床,吃住在现场,夜晚争做“守夜人”,白天上班抢坐头班车、下班甘坐末班车,通勤车司机不怕麻烦、忠于职守,24小时随时待命,不分昼夜,他们用奉献与担当诠释着“巴彦乌拉”作风。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一趟通勤车,树立新形象。现场生活区和厂区相距2公里,每天四班通勤车,早晚各两趟,风雪不误,有职工摸出了坐车的“门道”,所谓“坐车坐得好,吃饭早、下班早”。“这样下去可不行”,党支部书记敏锐地察觉到问题,很快,一份通知与职工见面,“领导干部和党员一律坐头班车上班,二班车下班”,规定掷地有声,职工交口称赞,渐渐地,挤头班车上班、二班车下班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一趟班车,看似是小事,反映的却是党心民心、作风形象。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党员行军床,全员睡得香。分公司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采用“模糊控制、工业化运行”理念,每晚全厂仅有二名自控人员值守。这里冬季异常寒冷,气温达零下四十度,为确保突发应急处置万无一失,党员领导干部及骨干带头轮班值守,办公室里摆上一张“党员行军床”,确保冬季生产稳定运行。职工用朴素的话语点赞:“这一个人,换来的是大家都能安心睡觉了,要不总感觉不踏实呢”。

特色品牌活动助推高质量发展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苏尼特左旗分公司党支部以“创新意、出新招、见实效”为目标导向,以QC活动、科研创新、管理提升为载体,组建“党员先锋团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精益化创新团队”“青春夜学”特色品牌,打破传统思维,创新井场运行控制方式,在同比降低42%运行水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大幅降低能耗且单采区年浸出效率达到30%的巨大成效,相较同区域、同条件采区运行两年仅33%、38%的浸采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个月内完成了近千吨树脂解毒工作,水冶厂的回收率提升10%以上,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年;创造性提出“压气洗井”和“碱法洗井”两种全新工艺,洗井效果提升100%;建成了远程管控平台,实现了鼠标轻点远程控制、现场工作人员从草原戈壁返回大城市工作,成为了新时代的铀矿冶人。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几年来,苏尼特左旗分公司党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在无水、无电、无暖、无信号的艰苦环境下,紧紧围绕建设内蒙古铀矿大基地的中心任务,战风雪、抗严寒、斗风沙,历时短短两年时间,就在中蒙边境的草原上建成了地矿融合后第一座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绿色矿山,成为系统内津津乐道的“建设周期最短、五大控制最好”的铀矿冶项目。

项目创造了地浸铀矿山建设史上的“巴彦乌拉速度”;成为内蒙古中西部优异找矿成果的第一个产能落地项目;形成了内蒙矿业实体化运营的第一座铀矿山,为内蒙古中西部两个铀矿大基地建设奠定了开拓基础;开创了地浸矿山远程控制先河,成为了铀矿冶人城市化进程的先驱。

运营过程中,实现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劳动效率增长43.8%。连续7年安全生产零事故,人均劳动生产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

期间,广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关键岗位、所有班组党员覆盖率100%,加班加点、主动放弃休息的全部是党员,干群一条心,汇聚成“排除万难、勇于担当,艰苦创业、舍家为国,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永不满足、不断探索”的巴彦乌拉作风,让核工业精神在草原深处绽放。

这里是核工业丨黄沙滚滚、白雪皑皑,草原深处的坚守

来源丨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

海报丨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核视觉创意设计工作室 胡方辰

责编丨王宇翔

审校丨胡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