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

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蓝家垅》 48 x 75cm

观 物 与 体 象

文 | 张捷

中国传统文人注重心之性灵,不为自然表象所制约,以精神的超越性来主宰心象,并将心之虚灵的无对性展开想象的自由空间,无论是诗歌、文学,还是绘画、书法都是借助物象而来表达自我的心性。如果言其“ 性 ”,常恒与“ 命 ”字相连,即道家所谓的“ 性命 ”,是自然赋予的生命意义,因此,不受观物的固定观念与俗见所约束,而是超然物象之外的自我的灵魂表征。张怀在《 山水纯全集 · 后序 》中表述,认为人的“ 天机 ”是指“ 道 ”所赋予人的自然本性,由此出发,山水画家的心象表征便有了与万物共存的气韵,是物象之外的“ 心知 ”再现,而笔墨承载了天地之性灵,同时反映出对应自然万物的人文自觉,于是,不同个体“ 心性 ”的多元思维提供了观照自然的心理转换空间。正如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所言“ 臻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 ”,山水画重性灵气韵的主导意识,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外在纷扰,“ 心象 ”是精神卧游的自由驰骋,是自我情感的落墨写心。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许溪》47 x 75cm

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古今妙作,从于心者也。外境炫心,心感于物而动,两相神会,蕴为意象。于是发之笔墨,纵情挥洒,化为新境,斯乃锻炼操守而呈之艺术创作也。” 笔墨的心象表征是“ 观物 ”和“ 体象 ”的对应性,心境观照中的语境,是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主观超越,其前提是尊重被观察的对象,保持对对象的客观态度,也就是说要想认知和了解某一事物,必须将事物看作是为了自己的艺术本质而存在的,客观性并非只是客观地看待对象,同时要兼顾主体精神。如果山水画的艺术思维全然不顾自然万物的第一感知,就会产生片面的主观空洞而带来偏见、幻想和异想天开。但这种以客观为主体的观察自然的方法,会导致两种可能性 : 一、心灵结构的单向发展,以至客观的存在价值超过画家的体验能力,从而不能作为被体验的对象而产生心灵影响。体验主体无法在对象中获得情感的超越,而艺术的价值判断则由客观物象来替代,画家就无法从外部世界移植更多的信息和内涵,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状物刻画,就会导致“ 以物象物 ”式的描摹而缺乏内心涌动的生机。二、 客观事物是在主体之外所体验到的,那么,本体精神可以超越被限制的实际自我而想象出一种可能性,但它无力将这一完全脱离现实的主观表达变成心灵的真正组成部分,也无法成为对应自然当中的有效笔墨动机。因此,山水写生中最忌讳的就是在应对自然山川时,只是接受事物的一般观望的行为本能,而并非是创造性的原动力。从“以物观物”的本相实对,到“以眼观物”的饱游饫看,再到“以心观物”的游目骋怀,是笔墨、人文、生命三重境界的递进和提升,“观物”与“体象”的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意念的转换和重构过程,如果只是“我看到了”而并非“我感知到了”,那观察自然就缺失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虚灵明觉”,以及“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的无限超越。所谓“ 心象 ”是由本心体验出发,而又超越事物表象与心物契合的双重价值观,亲和自然本真又与创造者心性相吻合,“ 胸中有丘壑,笔底现云山 ”,面对自然山川的“ 丘壑内营 ”是对客观物象是否符合主观情感需要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它既是唯物的又是唯心的,是主观意念和客观存在的统一。而心境的差异性决定了写生实践中笔墨语言的多元性。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林泉高致》 350 x 150cm

写生为因,创作为果。山水画写生是心灵的感知和变化过程的“ 迹化 ”,是观照自然的情感记录。自然形态的客观存在是语言图式和笔墨冲动的来源,从实际的、因果的秩序中抽离出来,不仅仅是为了感知物象存在而还原形貌特征,而是笔墨思想生成的源泉。人类情感的精神活动范围非常自由,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可以是形象逻辑思维,也可以是意象抽象思维,因此山水画的写生就有了对景写生、记忆写生和文字写生等多元形式。而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意象表现形式,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也注重寓意抒情,求象外之意,借物达意,给人以画外的精神联想,而并非单纯的客观描摹。这种重“ 传神 ”轻“ 状物 ”带有人文理想的笔墨追求,具备了对自然事物的感悟力和洞察力,其前提是需要对自然和笔墨双重智性的积累与转换,在客观上要充分了解大自然气象万千的“ 物理 ”知性,主观上实现笔墨技能和自我艺术态度的“ 情理 ”转化。自然物象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表象概念,而写生中主观意念的“ 物随心移 ”是动态而变化的意象理念,是情感笔墨记录最为真实的生命状态。山水画的“ 天道 ”精神有着强大的内在力量,它对“ 天地与本我 ”之间的思想资源提供了无限的依据和可能。“ 知性 ”和“ 正心 ”是天理往返回归本源的山水境界,它具有包容世界万物之品质,笔墨从心,于笔墨不到之处立言是观自然、立本心的修身立命的根本,是宇宙情怀、生命本体的原动力和无限超越。 通过认识自然来建立自己精练隽永的笔墨语言和境界追求,从而传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知性和精神本质,抒发思想,寄托襟怀。而“ 意象妙得 ”又是建立在体验过程中对自然表象的真实而概括的观察认知的,故能因景生意,因意立法,而赋于灵活多变的笔墨形式语言,这种“ 独得于象外 ”而超乎自然的以意命笔、借笔达意的手法,是对景写生中最为重要的人文取向,自然界的繁杂景象已被个人的知性体验去掉“ 枝叶 ”,剩下的只是那些已让心象迹化了的精神本质的东西。山水是因人而异的风景,是世界观的山水,也是求道者的山水,意象表达是从自然形态中摄取万物性灵的人文关怀,是本体精神凝神遐思、妙悟自然而超越万物的崇高审美境界。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云壑松泉图》 229 x 199cm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岩坳良田》 44cm×6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岑山苑》 47cm×7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烟江归舟图》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沐英》 35cm×45cm 纸本设色

清晨阅读丨张捷: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

张捷《方洞》 48cm×71cm 纸本水墨

点击:“收录于话题”下一篇,翻页阅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