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跟着荆轲刺秦王时吓得发抖的秦舞阳真是懦夫吗?此人确实是事到临头怂了,但由此断定说他是懦夫,也是不客观的。因为在这种场面下

作者:风去了无痕D

跟着荆轲刺秦王时吓得发抖的秦舞阳真是懦夫吗?

此人确实是事到临头怂了,但由此断定说他是懦夫,也是不客观的。

因为在这种场面下,仍能若无其事的,三千年来也真是没有几人能做得到!

我们读小说时,总会有这样一种错觉:以为古代人既不怕死、又武艺超群者遍地皆是。

而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骨感的真相:

就是真实的古代社会里,既不怕死、又武艺高强的,同样是少之又少,或许百万分之一都不到。

比如燕太子丹要刺杀秦王,寻遍燕国,实际就是找不出一个这样的人!

下面,且来聊聊荆轲与秦舞阳的区别,看看笔者所说的有没有道理。

(1)

荆轲勇毅入骨,敢死之志坚韧无双,能深入死地而临危不乱,这就是古代所谓“骨勇”!

然而其人却偏偏生平自持其勇、而不肯勤习武艺。使得明明已经利刃在手,就是在咫尺之间追不上秦王,也刺不中秦王。

待到秦王拔出长剑,一击断其臂,再击倒于地,两下就放翻了他。

所以,荆轲心勇而身弱,直让后人为之叹息了二千年。

(2)

再说荆轲的队友秦舞阳。

荆轲之胆,无人能及,唯独剑术不精,这一点,太子丹当然知道了。

所以为了成功刺杀秦王,太子丹又遍及燕国寻访剑技出众的勇士,以作为荆轲的随从,最后找到了秦舞阳。

秦舞阳,十三岁便敢当街仗剑杀人,且面不改色。

《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秦舞阳的祖父乃燕将秦开,曾为燕国大破东胡,扩地千里。

由此可见,其人为将门子弟,当然自幼习练武艺,剑技娴熟。

这样的人,真乃为荆轲刺秦补刀副手的上佳人选。

没料想,十三岁便敢于当街斗剑决死的勇士秦舞阳,身勇而心弱,一进秦王宫后,人就变样了。

当他看到秦国甲士队列如林、长弋锋刃如霜雪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时,精神意志逐渐的崩溃了,惊恐之下,骨软筋酥,口语不清,腿肚子抖得,连走路也不稳了。

这是为什么,秦舞阳是懦夫吗?

若是懦夫,就不会跟着荆轲入秦国了。秦舞阳敢奋勇入秦,那当然也是怀着必死之志的,岂能是懦夫!

有人说,秦舞阳是奉命行事,被迫随从入秦的。

这就不对了!世上任何事都可强迫,包括可以强迫人去冲枪林弹雨,去越刀山火海。

唯独深入敌国伪装行刺之事,一定是要从自告奋勇者中、再优中选优、挑选出来的。这事万万不能强迫,因为会露馅坏事!

所以,一心要刺秦王的太子丹,决不会强迫某人去行刺。这样,还不如放弃。

所以,秦舞阳也必定是自告奋勇的,只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奋勇。

秦舞阳这样的人,若是在战阵之上,背后有军队袍泽为支撑,那绝对是勇士,也绝对敢于身先陷阵,冒着箭雨冲锋。

而战阵之上,敢于死战、拼死作战者都不是必死的,反而往往能斩将夺旗、百战余生。

但秦王宫行刺却是真正的自蹈万死之地。

当一步步的走过去,人的心理会变化。宫内外与大殿下,一排又一排披甲执兵林立的秦国武士,杀气犹如重锤般的、在一层一层的击穿着秦舞阳的心理防线。

“马上将要赴死、行刺后绝无生还之可能。”当这些绝望念头不可遏制的扩散后,本来壮志满怀的勇士,不由自主就瞬间精神垮塌了......。

敢于白刃相格,冲锋陷阵者成千上万。

而能孤身进入必死之绝境还能不崩溃的,古今数千年来,也没有几个,荆轲是其中之一。

所以老辈人说,平时无事,决不要轻言自己胆敢如何如何的口出狂言。要真到身临其境时,方知个中滋味!

古人云:世事难两全。

世上无两全其美之事,也罕有两全其美之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既要胆子大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又要武艺强到以一当十当百,这样的人,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跟着荆轲刺秦王时吓得发抖的秦舞阳真是懦夫吗?此人确实是事到临头怂了,但由此断定说他是懦夫,也是不客观的。因为在这种场面下
跟着荆轲刺秦王时吓得发抖的秦舞阳真是懦夫吗?此人确实是事到临头怂了,但由此断定说他是懦夫,也是不客观的。因为在这种场面下
跟着荆轲刺秦王时吓得发抖的秦舞阳真是懦夫吗?此人确实是事到临头怂了,但由此断定说他是懦夫,也是不客观的。因为在这种场面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