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作者:姝曰ShuYue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慈禧30岁画像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家族,世代出产美女,这些美女多数与清朝皇室联姻。

在这个家族中仅皇后就有三个,妃子、福晋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努尔哈赤的母亲,皇太极的生母,均来自于这个家族。

这个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叶赫那拉家族。

叶赫那拉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一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错综复杂的关系。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努尔哈赤画像

尤其是,当努尔哈赤利用完叶赫那拉家族帮助自己逐步实现统一大业后,转头就将不肯被自己统治的叶赫族人毫不留情的全部杀死。

叶赫部的首领金台吉在死前狠狠诅咒到:“即使我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子,也要让爱新觉罗家族灭亡”。

基于这样的诅咒,清朝的历代皇帝都极力避免册立叶赫部的女子为后宫之主。

但是“爱新觉罗必亡于叶赫”的预言,却悄悄地降临到一名女子的身上,也就是这位叶赫部的女子,将没落的大清帝国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这位叶赫部的女子,就是日后执掌大清帝国权柄,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爱新觉罗家族的人绝对不会想到,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入宫中的玉兰姑娘,会凭借一己之力搅得大清帝国天翻地覆。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慈禧

我们从现有的慈禧照片来看,这位乳名换做“兰儿”的镶蓝旗女子,长得并非倾国倾城。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咸丰画像

但是,能被沉迷于酒色中的咸丰帝看上,并且直接越过答应、常在两个等级,而封为兰贵人,这也证明这位兰儿姑娘的容貌,在一众待选秀女中,还算不俗。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可能也是因为容貌的出挑,在最初进宫时(1852年),兰儿不仅荣宠不断,而且位份还不断晋升,由懿贵人(清史稿记载)到懿嫔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尤其是她在21岁(1856年)时,生下了咸丰帝的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咸丰帝龙心大悦,直接册封她为懿妃。

次年(1857年)她又被册封为懿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

为了表示对懿贵妃的宠爱与信任,咸丰还会让通晓满汉文字的懿贵妃,帮助他批阅奏折。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聪敏的懿贵妃,为了避免朝中大臣对她代替咸丰帝批阅的奏折产生怀疑,常常用“已阅”和“知道了”来进行批注。

这个模棱两可的批注,确实也让当时的军机大臣们颇费脑筋,他们得仔细揣摩皇帝批阅奏折时的真实想法。

但是,让朝中大臣真正领教懿贵妃铁血手腕的,却是清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

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辛酉年)八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宫里驾崩。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为了保证皇子在成人之后可以顺利登基,前大臣肃顺、载垣等八人奉咸丰帝遗命辅佐年幼的皇子。

但是这八位军机大臣却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于是,叶赫那拉氏便鼓动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

她,一方面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奕䜣

另一方面,她与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的恭亲奕䜣、咸丰时期的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暗中联合,发动政变。

在奕䜣和满汉大臣的支持下,肃顺等人完全失去了反抗的机会,慈禧一举翻盘,命令载垣、端华自尽,肃顺斩立决,其余五人革职。

在查抄肃顺等人的府邸时,慈禧却告知执行大臣,对于从这些府邸搜查出来的书信和账簿,要施行“公开焚毁,毋庸呈览”。

这种不株连他人的做法,确实也让当时朝廷中的“骑墙派”大臣对她另眼相看,纷纷倒戈于她。

这次政变的胜利,让人不得不佩服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垂帘听政

做为母亲,慈禧还是很希望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可以像圣祖康熙大帝一样,成为一代圣君。

于是,这个6岁就登基的同治皇帝,被他的生母慈禧太后,选择了当时中国最有学问的学界泰斗进行教导。

此后的10年中,慈禧极力的维持着大清帝国这架“庞大机器”的正常运转。在她看来,自己的努力可以使成年后的儿子在亲政时,接手的是一个强大的盛世帝国。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同治画像

但是,残酷的现实击碎了慈禧“望子成龙”的梦想,17岁的同治帝不仅看不懂奏折,而且还留恋于烟花柳巷中,19岁就暴毙于紫禁城中的养心殿。

关于同治帝的死因众说风云,不外乎就是“梅毒”和“天花”。

对于中年丧子的慈禧来说,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让她的生命里再无昂扬斗志,剩下的就是对权利无休止的牢牢把控,和对生活无极限的挥霍享受。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在慈禧六十岁的万寿庆典中,朝中的文武百官更是绞尽脑汁,甚至不惜动用海军军费为其操办寿宴。

各地官员也是纷纷效仿朝廷大臣,相互攀比,贡献的寿礼都以“九”为基数。

一时间,贺寿的礼物堆积如山,数不胜数。

可惜,动用海军军费承办寿宴的恶果随之而来。

当慈禧的寿宴还没有正式拉开帷幕,屈辱的战事已经现于眼前。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清朝不仅损失了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而且旅顺港也被日本人杀得鸡犬不留。

部分官员为此产生不满的情绪,户部尚书翁同龢(hé),更是在奏折中表示出户部筹措军费的艰辛。

本来想好好过一个奢华生日宴的慈禧,被这些大臣的上书所激怒,愤然说道“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为了自己的寿宴,不顾国之动乱;为了自己的享乐,不管百姓死活。从此以后,割地赔款,求和议和,就成了那个时代的常态。

更让人愤慨的是,慈禧不仅生前尽享奢华,死后更是将大清帝国300多年积攒的一半财富,带到了自己的陵寝中。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慈禧的陵寝坐落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昌瑞山南麓偏西,与慈安的陵寝并排,位于咸丰帝定陵东侧,统称为定东陵。

由于慈禧被埋葬在东边,人们也把她的墓葬称为“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的陵寝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仅隔着一条排水渠。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按理来说,被人们称作西太后的慈禧应该埋葬在西边,为什么她的陵寝会在东边,而慈安这位东太后的陵寝却放置在西边?

真的是霸道的慈禧在身后事上也做的这样“当仁不让”?

其实,爱出风头的慈禧,在这次选址上还真没有敢越制。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慈禧与慈安

首先,我们说说“东、西太后”的得名。

这个“东、西”的分别是按照她们生前在紫禁城中所居住的宫殿方位来划分的。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钟粹宫 长春宫

当时,慈安住在东六宫的钟粹宫,慈禧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为了好区分,宫人们就在私下称呼她们为“东太后”和“西太后”。

而东和西也恰恰反映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东为大,西为小的传统观念。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咸丰皇帝的定陵

可是,在清朝“后宫制”中,后妃葬位的尊卑,是按照与皇帝葬位远近来定的。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清东陵平面图

而慈安的陵寝相比较慈禧的陵寝更要靠近咸丰帝的定陵。

因为,慈安是被咸丰帝册封的皇后,而慈禧在咸丰帝驾崩时,还只是一个贵妃,在地位上自然要比慈安低了一个等级。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如果不是因为慈禧生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恐怕她永远不会被人们尊为“圣母皇太后”。

所以,在慈安的陵寝方位的选择上,慈禧虽然心中不甘,但是,她还是不能明目张胆进行霸占。

其实,早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宫皇太后就为她们身后的归宿选择了万年吉地。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这个吉地就在清东陵昌瑞山的南端。

经过六年(1879年)的大兴土木,这两座耗资巨大的陵寝相继完工。可以说,这两座陵寝是清代皇后陵寝中属于最上乘的建筑佳作。

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清东陵的一些皇帝陵还要精美。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隆恩殿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在这座陵墓完工后的第十六个年头(1895年),不甘人后的慈禧居然拆掉原建筑,耗时十三年重新打造了一个更加豪华、更加奢靡、更加辉煌的陵寝建筑群。

难怪在清东陵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下看乾隆,地上看慈禧。

可以说,慈禧陵寝重建后的用料更加贵重,做工更加考究,工艺更加精湛,装饰更加华美。

她的这座陵寝,不仅在整个清代皇后陵中独占鳌头,而且还超过了部分皇帝陵的配置。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光是慈禧陵寝前的三座大殿都要比紫禁城中级别最高的太和殿还要高处一个档次。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尤其是隆恩殿外石栏杆、丹陛石的雕刻水平,是整个清东陵同类雕刻实物中无法企及的至宝。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隆恩殿前的这块丹陛石,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生动刻画了丹凤凌空, 蛟龙出水的逼真神态。

而这种“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更是暴露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的滔天权势。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隆恩殿周围的六十九块汉白玉石栏杆,处处雕成“凤引龙追”、七十四根望柱头突破一龙一凤的格式, 均为“一凤两龙”的雕刻设计,再次暗示了慈禧太后两度垂帘。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还有,隆恩殿内的紫檀黄花梨木结构、内墙上扫金工艺的精美卍字砖雕、天花板上的雕凿金龙、屋顶上大梁的彩绘金龙,以及殿内每根柱子上盘旋的鎏金铜龙,都是其他清朝帝陵无法企及的建筑佳作。

光是三大殿的重建就花了黄金3800多两,而整个陵寝的修建,更是耗费了黄金多达4592两。

整个“菩陀峪定东陵”的重建耗时十三年(1895年~1908年),有些项目也是在慈禧薨之前,才刚刚完成。

“百墓”大传奇·“牝鸡司晨”西太后(上)

宁寿宫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慈禧的棺椁没有直接进入地宫,而是停灵在宁寿宫,后又转至煤山脚下,再选定吉日之后才抬棺进入东陵。

那么,慈禧的棺椁究竟停了多长时间才进入她耗时耗力一手打造的地宫?她的棺椁在运送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离奇的事件?在进入地宫之后,她又是如何被孙殿英挖坟掘墓,丢弃尸骨的?……

欢迎您继续阅读下集内容。

原创不易,感谢您的关注与点赞!

与文物相约,我们周四再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感谢您的图片为本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