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弓仲韬:矢志不渝、赤心向党

作者:衡水凌烟阁

作为中共台城特别支部和安平县委的主要创建人,弓仲韬一生矢志不渝、赤心向党。这个富绅之家走出的革命者,为了执着追寻的革命事业,几乎变卖了全部家产;在与黑暗势力斗争的过程中,他的四名亲人为之丧命;在颠沛流离之时,他仍不忘宣传进步思想,却被资本家害瞎双眼。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弓仲韬依然用行动表示对党的赤胆忠心。

弓仲韬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在八岁时被敌人投毒害死。大女儿弓浦从小在家乡跟着他闹革命,1926年在北京上学时参加了“三一八”反帝爱国游行示威,遭到段祺瑞执政府军警开枪镇压。弓浦被打伤,回到家乡治疗,期间被选为中心县委妇女委员,后因伤势恶化不治而亡。

弓仲韬:矢志不渝、赤心向党

弓仲韬的父母本应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但受弓仲韬的牵连,经常遭到各路敌人威逼、打骂。1934年,由于保属特委巡视员范克明叛变,安平县党组织遭到破坏,县委及其他一些同志陆续离开安平,县委停止活动。当时,弓仲韬的老母亲在敌人无休止的搜抄威胁下去世了。为避敌人耳目,不能白天出殡,只能在夜间将老母亲偷偷安葬。这个时候,弓仲韬几乎家破人亡,但他仍然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顽强地坚持革命工作。

弓仲韬:矢志不渝、赤心向党

弓仲韬母亲被敌人威逼致死

弓仲韬:矢志不渝、赤心向党

弓仲韬夜葬母亲

弓仲韬:矢志不渝、赤心向党

弓仲韬儿子被敌人毒害身亡

1937年8月,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时局错综复杂,弓仲韬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作为一个视组织为生命的忠诚共产党员,弓仲韬不能忍受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生活,毅然带上全身是病的妻子,与女儿弓乃如一起到陕北找党。途中遭土匪抢劫,身无分文,历尽艰辛,走到了西安。此时妻子病重,无法前行,只好让女儿先走。弓乃如几经曲折,终于到了延安,与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并被分配到陕北公学。弓乃如到达延安后,千方百计寻找父亲的下落,却没有任何音信。1939年冬,弓仲韬的妻子病逝,他以席裹尸,把妻子葬于当地。找不到党组织,又不敢暴露身份,他只好隐姓埋名到一家工厂当了伙夫。即使处境艰难,弓仲韬却始终没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他每天晚上给工人讲故事,教工人识字,宣传革命道理,鼓舞抗日,被资本家害瞎双眼。弓仲韬身陷绝境,唯一的选择只有想尽办法回家。他一路乞讨,由陕而冀,两千余里,九死一生,1943年秋终于回到了台城。

此时,党领导安平军民正与日寇进行着殊死斗争。弓仲韬回村后,请人领着找到县委,接上了组织关系,恳请党组织给他分配工作。党组织对这位前辈非常关心,在生活上予以悉心照顾。弓仲韬虽然已经57岁,衰老病残,但仍然跳动着一颗共产党员炽热的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村党支部出主意、当帮手。

弓仲韬:矢志不渝、赤心向党
弓仲韬:矢志不渝、赤心向党

晚年的弓仲韬和女儿弓乃如

弓仲韬:矢志不渝、赤心向党

弓仲韬和外孙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弓仲韬喜极而泣。此时,他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1950年,弓仲韬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台城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弓、杨合作社”,让弓姓、杨姓的贫困户和弓姓的富裕户搭配,合作互助,入社农户多达129户。7户富裕户凑钱买了3辆胶皮轮大车和骡马12匹,给不少贫困户提供了帮助。

1945年,弓乃如被派到东北工作,先后在佳木斯、哈尔滨担任过区委书记,后到中共黑龙江省委统战部工作。1956年,她将父亲接到哈尔滨居住。党组织按老红军的标准,每月发给弓仲韬生活补贴,使他感到党组织的温暖。但他经常因不能再为党工作而伤感,多次落泪,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啊!”1959年,弓仲韬下肢瘫痪卧床,1964年病逝。临终前他再三嘱咐:“一定要把我节余的1000多元钱交给党,作为我的最后一次党费!”

弓仲韬用一生对党忠心耿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急先锋”的诺言,在中国农村党建史上书写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笔。

来源: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