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不足一成到九成!中企力挫西方制霸石油管材,却险栽在资本手里

作者:华商韬略
从不足一成到九成!中企力挫西方制霸石油管材,却险栽在资本手里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不少人觉得利用资本,步子迈得更大,赚钱也更快,殊不知,资本不是那么容易“玩”的,一不小心,就会步履维艰,甚至陷入“生死局”!

  对于这一点,感受深刻的中企里,天津钢管集团算一家。对于天津钢管,天津人习惯称之为“大无缝”,所谓“大无缝”,指的是其生产的“无缝钢管”。

  天津之外的人对天津钢管的名号可能不熟悉,它生产的钢管,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从不足一成到九成!中企力挫西方制霸石油管材,却险栽在资本手里

  这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石油管材国产化率不足10%,超9成依靠从西方进口,正是天津钢管1992年出产以来,逐渐打破西方垄断,助力石油管材国产化率提升到目前的95%以上。

  从营收看,天津钢管也能打。不说国内自用,国外也需要,仅仅是2015年,天津钢管就出口64万吨钢管,出口创汇达6亿美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

  天津钢管这么彪悍,一方面是企业攻坚的结果,一方面是国家助推。

  据媒体报道,当年,在南中国划下一个“圈”的老人亲自过问,“大无缝”项目随后以类似于“深圳速度”的效率快速切入石油套管领域,成果不断。

从不足一成到九成!中企力挫西方制霸石油管材,却险栽在资本手里

  按理说,这是个中国制造打破西方垄断、反攻登上市场巅峰的传奇,谁也没想到,在玩转资本、加速扩张的过程中,天津钢管多次陷入“生死局”。

  据媒体报道,因为初期巨额投资,特别是后续几年的扩张,到1999年10月,天津钢管当时债务已经达到百亿元之巨。

  为什么会欠下这么多钱?答案是举债扩张。

  媒体曾透露,在银行资金的支持下,天津钢管年产能从数十万吨发展到两三百万吨,数年间翻了七倍多,成为无缝钢管行业产销量第一,但这些产能扩张,“基本上靠借贷完成”。

  钢铁业行情好的时候,这样做似乎问题不大,毕竟,银行还会求着钢企“送钱”,但如果行情不好,银行会追着钢企讨债。

  在专家看来,银行在钢铁业扮演的角色是“晴天打伞、雨天收伞”,而在行情跌宕起伏中,天津钢管累积百亿债务,“卷入大规模债务危机”。

  这时候,若没人出手,等待天津钢管的,将是“无底深渊”,好在1999年同时期成立的信达资产等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联手出击,承接了它的债务,临时入股天津钢管。

从不足一成到九成!中企力挫西方制霸石油管材,却险栽在资本手里

  第二年,受益于债转股的财务减压,天津钢管度过危险阶段,“步入正轨”。

  天津钢管从债务危机捡回一条命,但资本运作的“后遗症”,没几年,又一次显现出来,而且还是一个近2000亿元的“深坑”。

  简单来说,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帮助天津钢管“脱险”后,2003年,和天津市达成协议,四家退出天津钢管控股股东之列,由天津市专门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天津钢管控股掌握九成股权。

  到这里,天津钢管还算“平稳”,但在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状况,钢企重组成为一种潮流。

从不足一成到九成!中企力挫西方制霸石油管材,却险栽在资本手里

  鉴于“大势”,2010年,天津市将天津钢管、天津钢铁、天津天铁冶金和天津冶金四家国有钢铁企业,联合组建为渤海钢铁。

  四家企业中,天津钢管竞争力最强,也是效益最好的一家,因此反对合并。但是,上次资本运作后,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走向,加上天津市主导合并,天津钢管还是被纳入进来,一家集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金属制品生产为一体的“巨无霸”渤海钢铁随之诞生,2014年更闯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

  但和此前天津钢管一样,渤海钢铁也犯了不合时宜扩张的“大忌”,最令人无语的是,钢铁价格都跌到“白菜价”了,渤海钢铁还在举债扩张。

从不足一成到九成!中企力挫西方制霸石油管材,却险栽在资本手里

  长期举债,渤海钢铁越扩张,“坑”越深。据财新网报道,渤海钢铁最终涉及金融债务金额高达1920亿元,债务共涉及105家债权方,金额最多的三家银行每一家都是数百亿元。

  媒体分析称,渤海钢铁欠下巨债,和银行早年的推波助澜有关。别的暂且不说,渤海钢铁成立之初,就获得8家银行提供的总计1000亿元授信额度。

  反过来,渤海钢铁引发债务危机,不仅银行会追债,也影响到旗下天津钢管,其原本拥有的上百亿银行授信额度受到波及,银行变得更加谨慎,个别外资银行甚至直接“补刀”,抽贷数亿元,直到又找来十六七亿元贷款才控制局面。

  面对巨债,2018年,渤海钢铁破产重组,四年搞成世界500强,再过四年宣告破产,速生速死震惊业内。

  没办法,天津市只能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其他三家进行重组,天津钢管恢复“独立”。

从不足一成到九成!中企力挫西方制霸石油管材,却险栽在资本手里

  或许是教训过于惨重,近些年,天津钢管变得更加务实,不是加强废水回收利用率,一年节约成本2300万,就是荣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国质量奖名单,还努力走高端之路,前几天首次轧制双金属复合无缝钢管获得成功,刷新国内该品种一次热轧支数纪录。

  说到底,制造企业“玩”资本,得慎之又慎,对国人影响深远的制造企业尤其应该如此,专心研发生产,慢就是快,稳才能赢!

  参考资料:

  1.《天津钢管集团(大无缝)与世界“无缝对接”》,今晚报

  2.《只有天津人才懂的悲凉:“大无缝”的生死局》,凤凰天津

  3.《1920亿债务压顶:渤海钢铁面临债务重组》,中国企业家

  4.《走高端产品之路, TPCO再添“硬核”产品!》,TPCO天管在线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