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斗拱单斗只替解析,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实用知识

作者:古建筑斗拱学堂
斗拱单斗只替解析,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实用知识

"单斗只替"在宋《营造法式》卷十九“拆修、挑、拔舍屋功限”原文:

“槫檩衮转、脱落,全拆重修,一功二分。斗口跳之类,八份功;单斗只替以下,六分功。揭箔翻修,挑拔柱木,修整檐宇,八份功。斗口跳之类,六分功;单斗只替以下,五分功”。

单斗只替:最简单的一种斗拱组合形制,其最大特征就是单个栌斗架一根替木,斗拱不出跳,柱头栌斗上没有复杂的纵方向出跳华栱或昂形构件,只在栌斗上架替木以承梁枋或槫木。“单斗”就是一个栌斗,“只替”就是一只替木,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可以借助谐音,理解为“单斗支替木”。

替木:是一种中国木建筑构件,宋式建筑名称,即在令栱上方承托梁枋的短木,或是承托檩、枋接头的短木。替木最早见于汉代明器建筑形象中,当时的替木为矩形。自两晋南北朝起,替木两侧底面渐渐出现收杀,形状类似于栱。

“替”的字面解释有替代、更替、替身等意思,宋式建筑的檐槫、梁栿底下,一般都出现替木,替木嵌入下方的斗口内,起着承上启下、分担槫枋荷载的作用。明清建筑很少使用替木。

单斗只替的斗拱形制,是栌斗和替木的组合形式,一般横向伸出替木,有时也可以纵横两个方向伸出十字相交的替木,替木之上承托横方向的槫、枋木或纵方向的梁头,是柱、斗、梁三者的结合体。单斗只替式斗拱,古朴大方,形制简洁,性能明确,结构牢固。在结构上,属于没有出跳的一种斗拱形制,主要起承托支撑上方构件的作用。在建筑大木作历史沿革中,属于早期斗拱发展阶段的一种探索形式。

斗拱单斗只替解析,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实用知识

单斗只替起源很早,其中的替木构件在古代文献中又称“柎”、“枅”、“曲枅”、“栾”等,从斗栱演变历史中可以看出,替木很可能就是斗拱发展演变中“栱”的前身,单斗只替和把头绞项作、斗口跳等结构形态,都是斗拱早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根据《营造法式》卷十九“功限”:“单斗只替以下,六分功”。可知“单斗只替”做法并不复杂,而且用时比较短,所以一般用于次要建筑。

在早期建筑遗存中,单斗只替式斗拱实例比较少见。在云冈石窟中发现用于石刻佛殿檐柱上,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小殿斗栱为最早实物遗存,虽然在唐宋低档官式建筑上可能普遍使用,但实例仅见于唐大雁塔门楣石线刻图中。宋代建筑中,单斗只替达交伸出的梁头,立面成长方形。太原晋祠圣母殿前鱼沼飞梁,也采用了单斗只替的斗拱。明代江南一带官僚第宅中仍流行单斗只替。

斗拱单斗只替解析,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实用知识

上期答案公布

斗拱单斗只替解析,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实用知识

-----请按照上图设计回答一组斗栱数值(填补图中问号):

六铺作出三抄华栱,里外俱匀,出耍头。

衬方头丶罗汉方、瓜子栱等均为单材,华栱足材。

斗拱逐跳为25份,用三等材、1尺=32cm換算。

问1:这组斗拱前后总出跳各多少厘米?

问2:栌斗底至衬方头上皮总高多少厘米?

问3:这组斗拱铺设了几层铺作构件?

问4:这组斗拱是偷心造吗?

答:前后各出跳120cm。

答:斗拱总高177.6cm。

答:六层铺作。

不是偷心造,是计心造。

有5名同学答对!下次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