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厚厚的防护服下,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我们提出的建议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工作人员付出很多。”“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被隔离。大家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尽快战胜病毒。”“温度在一点点的升高,我们隔离酒店的情况也一天比一天好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传递着温暖和力量。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罗定素龙街道的隔离酒店,6个日日夜夜,与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同吃住,听一线抗疫工作人员讲述与时间赛跑的故事,感受到了这里家一般的温暖和爱。隔离酒店里,在临时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下,忙碌而有序,不断迸发出团结奋斗的合力,处处体现着一份细心,一份爱心,人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执着和坚守。
在隔离点,工作人员在做好美化工作
1 与时间赛跑
完成隔离酒店改造
2月1日适逢正月初一,傍晚6点左右,正是素龙街道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晚餐的时间,隔离酒店负责人收到了前方最新消息:“此次涉罗定‘0131’疫情的密接人员将送到你们所在的酒店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请做好接收准备。”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在匆忙中吃完晚饭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连夜转运隔离群众
该隔离酒店是投用时间较早,设置较为完善的一个隔离点,总体上可划分为两个大区,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一是酒店的2号楼为低风险工作人员工作区、生活区;二是酒店3、4号楼为隔离人员隔离区、高风险工作人员工作区与生活区。在暂时还不能预知密接者总人数的情况下,首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扩充隔离人员隔离区房间数。“在保证严格执行有关隔离场所设置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量压缩生活区,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房间用于接收隔离人员了。”
说干就干!当晚,工作人员从4号楼的3、4层撤出,随即对整理出的20间房进行消毒,按照隔离场所要求进行改造,并配齐洗漱用品与床上用品,隔离群众可实现“拎包入住”。重新规划后,该隔离酒店实际可用于隔离居住的房间达到156间,为接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群众做好了准备。
2月5日,该隔离点人数达到峰值,隔离人员达到195名,其中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小孩与其家庭成员共住同一个房间。
2月11日,记者进入隔离酒店的隔离人员隔离区、高风险工作人员工作区,当时在该隔离酒店的隔离人员有111人,区域内包括省直、市直单位驻点支援专家在内的工作人员共24人,3号楼1层除去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物资储备间、办公区域等设置,留给工作人员的宿舍寥寥无几,只能4人同住一间宿舍。
2月3日下午5时许,一场隔离酒店改造的战役同样在罗平镇打响,工作人员克服选地基础设施不完善、隔离安防条件差等困难,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仅用19个小时就完成了一处隔离酒店的改造。2月4日晚就入住了117名隔离群众,一同住进去的还有15名医护人员。
同样的时间段,同样的隔离酒店改造工程在全市5个县(市、区)进行,有条件的要迅速改造,没有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改造工程。据统计,截至2月9日晚,全市在用的隔离酒店18处,共有房间1608间;全市备用的隔离酒店39处,共有房间2688间。
2 全天候服务
为隔离人员营造“温暖的家”
核酸采样
2月13日,60名涉罗定“0131”疫情的隔离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送群众回家的大巴启动之际,一个小男孩对窗外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对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来说,这一刻是对自己所有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在这里的感觉跟在家里一样,什么都有,如果还需要什么东西,可以随时联系家人送过来。”住在3520房的区先生对记者说。
2月11日上午8点左右,记者走在隔离酒店的走廊上,明显可以感觉到起得早的群众已经在看电视、刷手机视频;起得晚的人房间还没有开灯的迹象,住客还在梦乡中。不过此时医务人员会逐一敲开每一扇门,进行核酸采样和健康监测工作,每一位群众都会迅速起身准备,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健康监测工作。
家庭中难免有紧急情况,家中亲人有需要,时间再晚也会立即行动起来。“才哥,帮4402房的区先生买秋水仙碱水、苯溴马隆、非布司他……今日已经是最后一日药品了,痛风发作起来很严重的!”2月8日晚上7时22分,后勤保障组的张周才收到了隔离区医生发来的信息,便立马到药店采购,在跑遍市区多家药店后,总算将药物交给了医护人员。有时张周才也数不清自己一天能收到多少条物资采购的信息,从零食到香烟,再到药品,各种东西都有,“最忙的时候,我4天跑完了一箱油,有时买的东西太多,自己一时都记不清那样东西是谁的。”张周才说。
已经58岁的谭小坚主动请缨,担负起隔离区内的后勤协调工作,凭借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后勤工作经验,理顺隔离区内后勤工作流程,最大程度确保每天送到隔离人员手中的饭菜是热乎的,冲澡用的水是热的。“3楼有房间缺垃圾袋”“5楼有房间电路跳闸”等的求助呼叫时不时从谭小坚的对讲机传出来,无论吃饭还是开会,他的对讲机从不离身,以便第一时间协调隔离区内后勤人员解决问题。
3 党旗飘扬
“红色引擎”凝聚力量
在隔离酒店,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建在隔离酒店的临时党支部,那一抹红色令人安心。同时,临时党支部也是一台“红色引擎”,在隔离酒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守好防疫踞点、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歼灭战,汇聚起磅礴伟力,共同筑就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为全市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提供了有效保障。
素龙街道的隔离酒店,总共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59人,下设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病例转运组、人文关怀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防控消毒和感控督导组等8个专责小组。临时党支部与隔离人员隔离区、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区一墙之隔,在做好防护、保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两个区域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窗户实现正常对话,临时党支部也可以第一时间为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罗定“0131”疫情发生后,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该隔离酒店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省驻点支援医疗专家进驻后,又进一步充实党员队伍、壮大支部力量。截至记者采访,临时党支部共有27名党员。
“与群众交流要看准时机,要无条件的接纳对方,积极回应对方……”省驻点支援心理专家王文菁是支部委员,在日常例会上,她为隔离区的医务人员认真讲解与隔离人员的沟通技巧。另一位支部委员、来自云浮市人民医院的曾怀震医生则对消毒水的配备与医护人员通道的消毒提出了新的改进措施。“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都不辞辛劳,毫无怨言地长期坚守在防疫最前线。”临时党支部党员尹洁芳说。
在罗定市附城街道的一处隔离酒店,工作专班同样第一时间组建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立即召开临时党支部扩大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全体工作人员迅速进入“满负载”工作状态,全力以赴做好隔离点各项工作,为隔离点尽早尽快、安全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闪亮在战“疫”最前线、党员冲在第一线!
记者手记
全民抗疫,没有“独行侠”,没有旁观者。在这次疫情中,罗定设置了多处隔离酒店,隔离那些和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目的是为了切断传染源。然而,隔离不隔关爱,隔离更见真情。在这里,有一群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尖兵”驻守,他们心系群众安危,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与时间赛跑,为健康守门,用美丽的微笑和暖心的安慰,让隔离人员看到了希望和阳光,从他们身上我品味到平凡而崇高的现实内涵。更让记者触动心弦的是,正因为心怀对党委政府和医护人员的信赖,这里绝大多数隔离人员充满信心,他们生活作息有序,他们相信政府,相信医护人员。在他们身上,记者看到了春天的暖阳,正暖化日益消散的疫情阴霾。
责任编辑:吴紫燕
编辑:李松带
来源:云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