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捏制‘冰墩墩’的第一步是将黄泥搓成圆形,先捏出它的基本形状,再捏出耳朵、手、脚以及脸的形状,吉祥物的模型就出来了,然后经过阴干、烧制、上色等步骤,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得到成品。”姚德波一边熟练地制作冰墩墩一边告诉记者。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近日,在贵州省桐梓县“桐梓记忆”网红街60多平方米的制作间内,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哨传承人姚德波和几个兴趣爱好者坐在制作桌前玩着泥巴,捏、揉、磨、雕……不到10分钟,一只黄泥捏的“冰墩墩”出现在了眼前。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看着自己捏制的初级冰墩墩,正在读小学的娄梦琪高兴地说,“最近看到姚老师在捏冰墩墩,我觉得他捏得特别可爱,特别喜欢,所以就跑来跟着姚老师一起学习制作冰墩墩了。”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近段时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很受广大群众欢迎,姚德波也开始关注,在自己的培训基地里,制作起了“冰墩墩桐梓分墩”。他说:“我以非遗的手法制作吉祥物,祝福冬奥会顺利举办,为祖国加油!为运动健儿们加油!同时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非遗的传承,让大家在体验制作吉祥物的同时感受冬奥会的氛围。”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作为桐梓泥哨的第一代传人,姚德波立志要将自己手中的泥巴“玩”出特色。在姚德波的基地内,有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泥哨,有十二生肖、抗疫人员……还有可随身携带的泥哨,也有专门用来做艺术品摆设的泥哨。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姚德波从2019年开始学习泥哨,如今,已与桐梓县蟠龙高中、蟠龙艺术幼儿园等学校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开设研学营,孩子们可以在业余时间前往他的基地学习,姚德波也会定期去学校进行教学,受到很多人的喜爱。3年多的时间,他把传承泥哨这一非遗文化当成了使命。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天眼看冬奥|泥哨非遗传承人姚德波: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北京冬奥

“我今年也会继续到各个中小学去开展非遗培训,初心就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了解学习民间非遗,把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姚德波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刚

通讯员 李甜甜 杨瀚 娄臣

编辑 胡岚

编审 闵捷 施昱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