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作者:谢人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方面,是以小米、华为、百度为首的3C、ICT企业涌入造车行列,催生一些新的造车模式;另一方面,为了打造生态圈,为了车机一体化,车企琢磨上了造手机。

不久前传出,吉利旗下手机公司“湖北星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正与魅族公司谈判收购后者。此事曝光后吉利没有给予否认,这表明此事八九不离十。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3C、ICT和汽车的结合从来没有这么紧密过。手机厂商想做汽车,汽车厂商想做手机,轻重工业的泾渭分明一去不返。大家都捞过界,难道为的是生态闭环的梦想?

魅族败军之将仍有余勇

很多人看不懂吉利的操作。毕竟手机市场已经卷成血海了,吉利莽到什么程度,才会一头扎到手机业务里去。

但这个方向的确是有可能的。吉利本身就是“多足怪”。2015年之后,吉利消化沃尔沃基本宣告成功后,资本收购为首的扩张,成了事实上的战略。

尝到甜头的吉利已经停不下脚步,围绕主业,新材料、新能源还可以算成向上游投资,但投资通用航空和商业航天,就很令人费解。这些业务既不会中短期内带来像样的盈利,也对主业没有什么帮助。收购魅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吉利搞多元化有点“上头”。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吉利想做手机的证据,在于去年成立“星际时代”的时候大肆挖人。不但挖小米的人,也挖OPPO和荣耀的人。挖小米的员工可以理解,毕竟小米的薪资待遇处于行业鄙视链的底端,但挖后两者,需要多拿点资本出来。吉利据说用2、3倍的薪资待遇来挖,诚意十足,一些业务线上的高管也被挖走。

另外一个证据,是“星际时代”近期的专利多跟手机有关。但是这个证据不够坚强,因为同样的技术,也可用在车机协同上。

而魅族主业手机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尽管在“中华酷联”之前就已成气候,如今的手机业务却被归类为“其他”,市占率不到1%,还不如被中国市场扫地出门的三星。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不过,魅族已经在2020年底成立新品牌lipro,宣布进军智能家居。后者看上去比手机好做得多,不过一年多的工夫,lipro已经打出名号,站稳脚跟,还小赚一笔。看来手机圈里卷出来的团队,的确不一样,哪怕是败军之将。

不只是为了改善车机

如果硬扯什么协同效应,那就是必须以吉利的需求为基轴。魅族想要什么不重要,这意味着吉利不准备重振魅族的手机业务,只打算从魅族身上扒点有用的资源。

魅族正在鼓吹5G+AIoT概念,智能家居作为万物互联的一部分,一向只要窄带通讯,因为没人需要向家里的冰箱传递复杂信息。那么,花了大代价带来5G特有的大宽带、低时延,用在智能家居上,有什么意义?魅族的技术方向,有时也很迷。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手机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这句话是李书福在成立“星际时代”时所解释的,似乎也可以作为策动车机业务的理由。

为了手机,也为了车机技术跟上手机软件开发的节奏。这个解释貌似合理。吉利汽车的硬件很有诚意,10万+能买2.0T,上20万可以买准性能车,30万就可以开400kW双电机新能源车(极星:你直接报我户口得了)。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但同时,有很多用户吐槽称,吉利软件能力欠佳,而且是全系车型都有类似的问题。从帝豪到领克09再到极氪,硬件明明已经在堆料,车机却卡得怀疑人生。用户质疑吉利的软件开发能力拉胯,可以理解。

而魅族的Flyme部门,在公版安卓的基础上优化能力有目共睹,借点功力给吉利车机部门,似乎可以平息一下用户的愤怒,就像当年阿里驰援12306一样。

“投资实业”,无不可为

不得不说,魅族和沃尔沃在品牌气质上有共通之处,那就是“轴”,说好听点就是“不忘初心”。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沃尔沃坚守安全压倒一切(以至于高端车都不上纵置发动机)和外观北欧风(有人说是性冷淡风);而魅族坚持做小屏手机,照相效果人所共知的差,却从不思改进。

吉利收购后,沃尔沃虽然风格上仍处于迎合和自我欣赏的别扭中,但在研发和产能部署上原地起飞,算是迎来了第二春。而魅族曾经石破天惊地宣布“三零政策”(零广告、零推送、零预装),坚持了不到半年就尴尬地取消。两者都曾有独树一帜的想法,试图开辟第三条道路,但都被市场主流审美抽得妈都不认识。

它们的理想,必须纳入到一个强有力的资本保护下,才有施展的余地。不过,吉利倒不想当白衣骑士。毕竟魅族再拉胯,一年卖个百万毫无问题,基本相当于吉利年销量。有人开玩笑说,吉利打算包下魅族手机的开屏动画。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继续捞过界

正经一点说,因为魅族向智能家居突围,所以让这个负债89亿的品牌,有了一点被资本相中的价值。吉利资本扩张,向来没有“强驱动要素”,也没有和主业有“硬连接”的要求。因此,车机协同也好,将魅族软件团队“整锅端”也罢,都未必是核心诉求。

相反,吉利只有“投资实业”这条主线,在该框架内无不可为。投资处于困境但有“回血”能力的公司,就成了决策依据。至于能产生一点协同效应,当然更好,没有也不影响吉利的“买买买”节奏。

舆论所想的理由,试图给吉利找个投资逻辑,但吉利就是想分散投资,否则就无法解释,花了70亿欧元,买不到戴姆勒董事会一张椅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