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芯智驾】“果链”入局造车,ODM模式下的汽车电子产业新机遇

【芯智驾】“果链”入局造车,ODM模式下的汽车电子产业新机遇

集微网消息,近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与奇瑞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以百亿元入股奇瑞集团,并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作为“果链”代工龙头的立讯精密与鸿海都在寻求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量空间,作为消费电子外下一个增长驱动力,此番动作也势必会在“果链”乃至整个电子零部件产业链竖起一面旗帜。而奇瑞开拓ODM业务也将加速汽车代工,这样一个轻资产模式的发展,未来或与自建一体化的传统制造模式共存。

“果链”寻找第二春,立讯提早布局汽车赛道

立讯精密其实在汽车产业深耕多年。根据其2020年年报,公司汽车业务聚焦于整车汽车电子以及智能网联,产品包括低压整车线束、特种线束、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和连接器、高速连接器、智能电气盒、RSU (路侧单元) 、车载通讯单元(TCU)及中央网关等。

【芯智驾】“果链”入局造车,ODM模式下的汽车电子产业新机遇

2021年半年报显示,立讯精密“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8.99%,其毛利率达16.48%,同比增长0.24%,成为分支业务中唯一实现毛利率增长的业务。

【芯智驾】“果链”入局造车,ODM模式下的汽车电子产业新机遇

但需要指出的是,消费性电子业务营收占比仍旧高居80%以上,而立讯精密前五大客户占首位的苹果2020年销售额占比近70%,足见其对于苹果的依赖度还是很高。

【芯智驾】“果链”入局造车,ODM模式下的汽车电子产业新机遇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跌1.18%,总体而言延续着2017年以来的下跌趋势。另一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稳步攀升,与手机市场呈现不一样的光景。

高度依赖苹果,手机市场又呈现颓势,给了苹果概念股谋求出路的理由。除了立讯精密外,如蓝思科技、歌尔股份这些在苹果供应链中大放异彩的企业也都在寻找“第二春”。早在汽车产业布局的立讯精密便顺应了电动汽车蓬勃发展的态势。

劲邦资本合伙人王荣进对集微网指出,消费电子增长趋缓但还无法判断是否见顶,因为新的应用也会催生新的需求,比如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但汽车市场体量无疑是手机的十至百倍,成为诸多科技企业寻求的下一个增量空间。

立讯精密在今年2月13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指出,Smart EV是中国汽车人百年不遇的机会。Smart EV产生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给市场带来很多新的加入者。Smart EV带来的机会不只包括整车,更加包括生命力更强的Tier1。立讯精密专注于为市场提供产业链的零组部件解决方案,也致力于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

汽车代工体系或将形成,汽车电子产业的新机遇

与立讯精密不同,鸿海直接选择下场造车。去年10月,鸿海在中国台湾举办科技日活动上正式发布Model C、Model E、Model T 三款电动汽车,均基于鸿华先进公司自主平台打造。

【芯智驾】“果链”入局造车,ODM模式下的汽车电子产业新机遇

目前,鸿海旗下MIH开放电动车联盟成员达2249,涵盖61个国家和地区。MIH CEO郑显聪在新年讲话中表示,MIH工作小组目前已经启动的有Powertrain动力跟Energy Management动能方面;另外就是Security安全资安& OTA远程更新,以及自动驾驶跟ADAS辅助驾驶方面的进展,MIH跟日本的Autoware合作在Las Vegas的CES共同对外发布。MIH是一个迈向全世界的平台。

王荣进对集微网表示,汽车行业门槛高,标准严苛。切入汽车赛道首先要对汽车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次,要搭建专业的人才团队。最后,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客户的信任。

鸿海选择自己打造电动汽车平台,并搭建联盟,成员覆盖整条产业链上下游,而立讯精密选择依托奇瑞开拓的ODM业务,加速跻身领先的Tier 1行列与技术发展。

王荣进指出,未来汽车会越来越像电子产品,手机行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ODM模式,形成了产业分工。汽车产业目前正走在这条道路上。

立讯精密认为,奇瑞的整车研发基础在这几年也进步很快,在双T(Toyota研发质量体系和Tesla颠覆创新)的学习模式下,去年逆势成长,也是国产品牌车企出口量最大的企业。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正好满足立讯Tier1成长中突破口的难点。立讯精密的ODM业务已有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大约在未来12~18个月陆续投产。

另据台媒报道,鸿海首款电动巴士Model T最快将于3月初正式交付,首家客户是中国台湾的高雄客运,采购量为30-50辆。

鸿海与立讯精密虽然切入角度不同,但汽车代工的可行性已被它们证明。

去年小米造车话题横空出世,随之汽车制造能否复刻手机制造的轻资产模式一时间质疑声四起,不过从大的趋势来看,整车制造部分的附加值越来越低,代工体系更易受到后来者的青睐。

王荣进认为,未来代工体系和传统自建一体化体系会共存,对于后进来者,特别是一些消费电子品牌,会采用这样的轻资产模式,而两者模式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最终成效还得看产品。

他进一步指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未来汽车并不会趋于同质化,相反,代工模式下的汽车品牌商更可以集中精力在产品个性化需求,软硬件解耦及功能应用的开发上。

“在供应端,虽然芯片和零部件企业要想打入这两种制造体系的难度是一样的,但代工体系的形成会帮助供应链企业更快地开拓这一市场。在制造端,对于富士康,奇瑞这样寻求ODM业务的企业要得到更好的利润,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经营管理效率,以及成本控制。”

总体来看,“果链”巨头的加码向产业链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对于供应链的带动是积极和正向的,也是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新的机遇。

(校对/Sharon)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