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性能强调的是动力、加速等客观参数,可以通过堆砌电机、轮胎实现,但操控所强调的是整车状态,包括转向、支撑等主观感受。也就是说,电动车可以让性能廉价,但没办法让操控廉价。

操控党之所以留恋汽油味,因为汽油味某种程度上是一道门槛。

「汽油味儿」所指为何?

到2020年,汽车行业发展已经超过130年,而在前120年里,地球上的汽车品牌一直在减少,没有增加。

主要原因是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壁垒的行业,内燃机、变速箱将大多数实力薄弱的新兴企业隔绝在外,并逐渐演变成大国国力角逐的主要领域——汽车行业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地位。小国即便以举国之力也无法建立一家成熟的汽车企业,为此全球主要汽车品牌都集中在美、日、德、法、中等几大经济体。

虽然内燃机和变速箱构建了汽车行业的门槛,但并不作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汽车品牌之所以得以传承,在于打造始终如一的驾控风格,这一点在汽车品牌的宣传中显而易见。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宝马在上个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了「乐趣」的概念,并逐渐演变成「纯粹驾驶乐趣」(Sheer Driving Pleasure)。为此,所有的发动机、变速箱都围绕这个概念展开,即便经过了直列发动机到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转变,这个品牌精神一直都在。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福特也在上个世纪中叶提出了「Drive a Ford and FEEL the difference」的品牌概念。这个概念在2000年前后被福特重新重视,并发展为福特的品牌理念。海外为「Drive Difference」,中文为「Feel The Difference」,翻译为「感受非凡」,接着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一连串驾控优秀的福克斯、蒙迪欧等车型。

这也就是为什么操控党钟情「汽油味儿」。

电气化之后,新势力涌入,性能虽然非常夸张,通过堆砌电池、电机做出远超内燃机的数据,但操控始终无法令人满意,甚至有些糟糕,只能通过智能体验吸引用户。驾驶风格作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几十年乃至一百年的打磨,才能做到令人满意的转向、悬架和反馈,一点都着急不得。

「汽油味儿」就是这样一道门槛,将具备历史的汽车企业和电气化的新势力,分割开来。

纯电动大都不好开

新势力短时间内很难在驾控感受上超越老牌车企。

只是老牌大厂对新能源汽车徘徊踟躇,缺乏全面转型的决心,以至于市面上缺乏操控足够有竞争力的纯电车型。宝马、极星虽然都推出了纯电产品,操控很赞,但要么因为售价,要么因为平台,限制了市场空间。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好不容易有一辆福特Mustang Mach-E,称得上全村最后的希望,结果还姗姗来迟。海外2019年11月亮相接受预定,结果到2021年,国内消费者都没机会一亲芳泽。过分长的国产化时间,消耗了大量消费耐心,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了一个非常长的空白期——没有好开的电车。

没有好开的电车,操控党当然更喜欢汽油味儿了,甚至开始将油车和电车对立起来。

好事多磨,Mutang Mach-E最终还是来了。无论微博、知乎还是垂直媒体,无一例外对这台车操控赞誉有加。事实上,在这台车上能看到为什么新势力无法打造出如此优秀的驾控风格。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操控感受取决于谁,是参数吗?并不是,是人。

有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如果历史上没有过令人激动的车型,现在也很难激动人心」。一个品牌之所以在操控形成了风格和传承,取决于负责操控调校的那个核心人物或者团队的好恶。

历史上,许多大佬都是出于量产车型操控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自己动手打造了梦想之车,大受欢迎后被品牌整体打包收购,从而开启了一个传奇系列。科尔维特、Mustang、谢尔比都属于这一类。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品牌欠缺的,中国太缺这种大佬了。

理想汽车李想曾经说过,中国很多汽车工程师开的车还没有用户开的车多,也没有用户开的车好,他们怎么做出一台好车呢?他们甚至都不清楚什么才是真的好。

然而,Mustang Mach-E有这样一个团队——Ford Performance,帮助福特拿下了176场Formula One、688场纳斯卡、91场世界拉力,418场V8 Supercar。1994年,舒马赫驾驶该团队打造的引擎拿到了第一个世界车手冠军。这个团队还打造了耳熟能详的Mustang GT350、Mustang GT500、F-150 Raptor、Focus RS等车型。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说实话,Mustang Mach-E操控由Ford Performance打造有些出乎意料,毕竟以往他们都只打造ST、RS、GT等性能线。由此带来的是,Mustang Mach-E比想象中的好开。(试驾过后,我也成了Mustang Mach-E的准车主)。

有许多地方的处理,Mach-E表现看起来就非常有经验。比如油门,大多数纯电动汽车为了强调加速,油门过分敏感,急加速时甚至有些恐怖。Mach-E整体要亲和许多,动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循序渐进的逻辑。这种逻辑让Mach-E在城市跟车非常顺畅。

Mach-E的三种驾驶模式:细语、入胜和不羁,分别对应经济、标准和运动,感受略有差异。细语模式,转向轻柔着重城市;如果是不羁,转向力度就算是低速下都会感觉到分量,但随之而来的是比较精准的转向。这种转向配合Mach-E的悬架,可以以很优秀的姿态完成紧急避障,非常简单。

悬架事实上是最考验实力的地方,尽管面对的都是纵向和横向的受力,但通过一个非常合理的力学结构,利用形变加以分散,可以得到想要的效果。中国品牌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实力,所以只能选择一种风格,要么软,要么硬。软起来像船,硬起来会颠,几乎没有中间状态。

Mach-E的悬架可以做到在崎岖不平的路面,维持非常好的座舱平稳感,全力踩下油门时,又能非常好的控制「抬头」,做到了一套悬架两种表现,中低速讨好家庭用户,中高速展现出的支撑性,则讨好那些对驾驶有追求的驾驶者。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虽然Mach-E的交付来得有些迟,但2021年Mach-E进行过大量的赛道试驾。只要在赛道上开过Mach-E,就能理解所谓优秀的操控。以很高的速度过弯、并线,悬架不会发生明显侧倾,驾驶员身体晃动幅度非常小,驾驶起来很「安心」。坐在驾驶舱的驾驶员,很容易感知到整车实时状态,包括轮胎抓地。出弯时,非常清楚还可以踩下多少油门。

操控党并不执着于汽油味儿,他们执着的只是一种感受。当宝马从自吸切换到涡轮时,坊间一片哀鸿,最后还不是真香?你只要把涡轮做到像自吸一样的感受不就好了?所以,真正的操控党会才不管动力组合是油是电呢。

是工具还是玩具?

没有操控党会把汽车当作工具。就算那些打造玩具的车企出来发言,满嘴都是这个味道。马自达公开表示,就算是自动驾驶时代到来,驾驶依旧是一项颇具乐趣以及功能性的活动,许多人还是希望子孙后代依旧具备驾驶这项技能。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这就是汽车行业所面临的分歧。

新势力认为驾驶感受不再是汽车的要素,甚至不再重要。新势力把核心放在了智能驾驶以及辅助驾驶上。因为自动驾驶之后,所有的驾驶都由软件完成,但人类不再需要驾驶,又何谈驾驶感受呢?

但是对许多车企来说,汽车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是,它需要承担工具属性,但提供一份乐趣和快乐,丰富人类的业余生活,也很重要。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1964年,为了给年轻人提供一辆快乐的玩具车,福特推出了第一代Mustang,这台车又便宜、又好玩,短短20个月销量超过100万台,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个奇迹。Mustang起初的使命就是「负担得起的快乐」,Mach-E延续了这一使命。

在越来越无聊的电动车时代,福特能继续推出这么一款主打操控、而非空间的纯电动汽车,难能可贵。毕竟来自欧洲的汽车企业,已经在想办法把纯电动车的空间优势发挥到最大,做成一个个能拉更多人、能载更多货的大巴。

都说电动车让性能变得廉价,为什么很多操控党还在留恋“汽油味”?

操控党当然义正言辞的拒绝这种趋势。天天跑赛道、练卡丁车,就是为了追求人车合一,结果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等等各种智能化还在剥夺驾驶者权力,将人类生活推向更无聊、更无趣的境地。既然如此,我还是怀旧选择汽油车吧。

事实上,车企也在考虑将驾驶和智能融合在一起,让开车的和不开车的都有得选。为此,尽管Mustang Mach-E主打操控,但依然会根据中国市场研发SYNC+车机系统,把导航、在线音乐等等统统融入其中,同时全系标配L2级别的福特Co-Pilot360智行驾驶辅助专业包,加入了本来体验就非常不错的Blue Cruise功能。

在更容易打造操控优势和空间优势的纯电动汽车面前,有太多企业选择了后者而非前者,这使得目前这个市场的选择过分单一、过分无聊。或许暂时的新势力都太「新」了,还没能形成驾控上的统一风格,但如果连合资车企也开始打造那些无聊的车子,操控党们会越来越留恋「汽油味儿」。

图 | 来源于网络

About Astoncar

爱车,更多一点

以消费者的目光探讨汽车,分享更多原创真实的汽车观点

Contact us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