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作者:职场手记

“海归”,曾几何时可以看做是精英的代名词,毕竟在曾经那个教育较为匮乏的年代中,任何一位接受过海外教育的人,都会被视作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为重要的是,在曾经那个年代,出国留学不仅是一种学历上的提升,更有着使命感与责任感的驱使,这使得他们在海外,往往表现出废寝忘食的学习态度。

除了家喻户晓的钱学森之外,还有着无数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通过对国外知识的汲取,回到国内后使国内的各个领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这部分出国留学的先行者们,开启了时代的红利,使得许多后来者,可以通过出国留学,获取到与其能力并不匹配的待遇。

如今,一小部分人在家庭雄厚资金的支撑下,在国外无所事事地度过几年闲散时光,转身,便成了所谓的“留学精英”。

可惜的是,这部分由先行者呕心沥血所创造的红利,最终被这一小部分纨绔子弟消耗殆尽。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留学,是一件奢侈品

它既可以用以掩盖真实能力,又可以用以获得优越感

在几年前,或者说是十几年前,网络尚未如如今这般渗透至社会每一个群体时,留学往往与精英挂钩。

那时,哪怕你是211、985毕业,在面对那些留学归国的“人才”时,也不具备任何的竞争力。

即使是这些所谓的“人才”,所进驻的学校本就是国外的“野鸡大学”,也会被企业认作是“接受过国外高等教育”的人才。

但实际上,随着网络对这类“人才”的曝光,对国外留学真实性的描述,我们才得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有一部分留学生,不过是花钱镀金罢了。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留学,成为了一件奢侈品,一个人哪怕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一事无成,也不必担忧自己未来的出路。

因为他们大可以掏空家底,在国外潇洒地度过几年时光,以轻松的方式玩乐几年后,归国便可以进入大型企业,成为一名常人无法企及的精英。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国外的时光是如何荒废的,但出于社会对“海归”的认同,他们仍会认为自己真切的具备了那些常人无法具备的能力。

“眼界开阔”,成为他们自我标榜的主要话术,似乎见过国外的商场、见过国外的人,便使他们的见识超脱于常人。

这一部分留学的人,似乎戴上了一件珍贵的奢侈品,这件奢侈品不仅彰显着他们的身份,还使他们有资格去评判、鄙视国内的莘莘学子。

所幸的是,奢侈品所遮掩的真实水准,已经越来越多地得以暴露;企业对海归留学精英的看法,也在逐渐回归理性。

留学学历的红利,消失殆尽。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留学红利,消失殆尽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理性看待留学生

有人将对留学人才的高待遇看做是一种“崇洋媚外”的体现,这虽然有着一定的道理,但与其说是崇洋媚外,不如说是那些先行者开了一个好头。

先行者的呕心沥血为留学带来了红利,但这部分红利,在留学成为一种镀金方式之后,便被逐渐地消磨,如今已经接近荡然无存。

因为即使是留学这件“奢侈品”使得许多人得以伪装起来,但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他们的真才实学,不免会被窥破。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01 从盲目崇拜到理性看待

著名企业家董明珠,曾在一个节目中直言不讳地表示,许多企业存在“海归崇洋”的现象,认为留学生必然有着更高的能力。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展现出了“真才实学”之后,如今的社会舆论中,对留学的看法已经产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曾经,留学被认作是一种学识的突破,是教育水平不足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如今留学则被看做是一种走投无路的选择,是一种镀金的方式。

这种从盲目崇拜回归到理性看待的过程,其实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使得国内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学子,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那些被“眼高手低”留学生所占据的岗位与资源,如今已逐渐被释放,许多企业也开始相信董明珠所说的那样:“中国有能力培养人才”。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02 留学,愈发难以收回成本

留学,毫无疑问需要巨大的成本,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他们的家庭实力甚至是根本无法供应一位留学生。

因此,对于许多留学家庭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便是能否收回自己留学所投入的成本。

在以往,这种成本投入的回收并不困难,因为留学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具有更高的起薪。

但如今,许多国内企业出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开始排斥一些地区的留学生,这无疑使留学家庭的成本回收遭遇挫折。

更为重要的是,成本的投入很容易拔高求职者的期许,使得他们对薪资、岗位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许多留学家庭无法收回成本,使得人们对留学的热情,也在不断地下降。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低谷意味着改变

留学不会消失,只会重回正道

企业愈发不再崇拜留学经历,不愿为留学提供特殊的待遇,使得许多留学家庭难以回收成本,对待留学的热情自然大幅度下降。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留学热”这一现象便会消失,未来留学不再成为一种选择?我认为并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我看来,在如今的社会形式下,“镀金”留学会逐渐成为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一些国外的“野鸡”大学进行所谓的“深造”,会逐渐成为一种单纯的投入,而无法带来任何的额外回报。

这无疑会使国内企业对留学人才的筛选成本降低,“海归”的含金量也将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使社会重新认可、接受海归的价值。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被视作职场精英的“海归”,如今处境尴尬

这无疑会促使越来越多真才实学的学子,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选择留学,并在留学结束后,回到国内发挥自己的能力。

其实,“海归崇洋”从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一小部分享受着国内低廉教育环境的人才,在留学结束之后,是否愿意回国发挥自身能力,才是最大的问题。

如今,随着文化自信的萌发,崇洋媚外现象的减少,带来最有价值的改变,便是打破了所谓的:

“有能力的留在国外,没能力的才会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