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建筑风格不能靠单纯的怀古,现在的建筑应该拒绝日式风格泛滥

中国的味道不能靠单纯的怀古,现在的中国需要的中国的味道,必然是来自于现在这个时代的,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发展都必然是有关系的。

过去的高墙私院儿,只是一种形式,探究这种形式我们来了解生产了解社会。但当旧的生产体系瓦解,旧的社会关系体系重构之后,当代设计师就应该着眼于当前的新时代的特点,来表达中国特色。

作者 华中城市研究院院长冯煜晖

中国建筑风格不能靠单纯的怀古,现在的建筑应该拒绝日式风格泛滥

而且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中国特色?不是说和老外不一样,咱独有的就叫中国特色,这我觉得有点本末倒置了。我认为的中国特色恰恰是应该符合中国的特定时代,特定状况,实际需求,并且能够自洽鲜明地表达展现出某个时代的中国实况的设计。

所以当今的中国味儿,必定是展现站在深厚历史积淀上的中国人现在所看到的风景。元仿宋,宋有仿盛唐……都有,但这些“仿”是无法代表那个时代的味儿的。

中国近代史又惨又穷,差点被打回石器时代了,会被文化入侵也不是什么很不正常的事,玩文化要先吃饱饭,文化发展被打断层了呗。中国历史上也有好几次游牧文化的入侵甚至是统治,中原文化几经波折。美国的白宫是新古典主义建筑模仿的是爱尔兰建筑,欧洲一堆国家从北欧到环地中海到中东,抄来抄去变来变去不要太多,谁还去分某某文化的主人是谁,大家最多只会说其源自哪里。

中国建筑风格不能靠单纯的怀古,现在的建筑应该拒绝日式风格泛滥

有,“更好的”,不用,就说明他不流行。文化相关的东西你很难直接定义它是否更好,但是流行不流行倒是显而易见的,他流行不流行跟你文化内涵好不好关系,不是那么绝对。罗马的绚烂文化还被蛮子直接灭了呢,中原文化被游牧文化精神肉体双重殖民之后,不还是融合出了新的灿烂的文化。

文化这个东西,可以讲不符合当前时代啊,不符合地理啊,不符合气候啊,不符合宗教啊,而不要上来拍着胸脯说更好更坏,而恰恰是这种包容性让复杂多变的、打引号的“中国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化传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你要相信中国文化的这种包容性,你就能把日本文化的入侵看作不过是中国文化向着新新新中国文化演化的一段小旋律,中国文化的韧性恰恰是这种包容性所带来的。不包容,反而会支离破碎,不然现在还得喊反清复明。

中国建筑风格不能靠单纯的怀古,现在的建筑应该拒绝日式风格泛滥

带着中国味的那些过去的设计和过去的物件,他们被创造被设计出来,可完全不是为了表达中国味的,有些事材料所限,有些是生产关系所限,有些是为了表达皇家味儿,有些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设计和事物,因为他们成为了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的抓手,所以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味儿。就好像敌后根据地就很有中国味儿,人民军队就很有中国味儿,这次的抗疫就很有中国味儿,这些都不是中国人民从过往深厚的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反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现有的资源和过往的经验所全新创造出来的。随着时代滚滚向前,当未来的人类,甚至是当今的老外来试图理解品尝中国时,这些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中国味儿。

所以我认为传承是为了学习表达方式、表达手段、表达技巧,最终我们当今味儿总还是要来自现在的情。味儿我认为是有时代性的,就好像盛唐的人不会觉得自己的装饰设计有唐味儿。

中国味肯定也不是中国人所刻意指定的,中国味就是每时每刻中国所展现的一切。作为设计师不断地从历史中学习研究手段、方法、工具,并不断运用到当今时代当中,不断有切合时代脉搏的新创造,那他必然就是中国味了。就像有些日本味儿是中西结合出来的,那又怎样,真要结合出个东西来了,自己长大了和爹妈说白白了,那就是日本味儿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