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敏:宋冬野别喊冤了,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对吸毒零容忍

作者:观察者网

温/观察家.com专栏作家陈敏

宋东爷因为报道演出取消,在微博上发长文给自己采石场。说实话,吸毒成瘾者也有权利开始新的生活,这也是受到尊重的。但作为一名禁毒工作者,看到宋东业的帖子充斥着对举报人的抱怨和吸毒的理由,这在心理上是不可接受的。

陈敏:宋冬野别喊冤了,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对吸毒零容忍

为什么这位毒星的复出如此有争议?

近年来,中国明星明星吸毒事件,从电视主持人到影视圈再到音乐圈,谁都能看出娱乐业的毒品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到了需要严格整治的地步。

陈敏:宋冬野别喊冤了,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对吸毒零容忍

相反,一些有吸毒史的明星和名人总是想回来,希望再次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上,但无一例外地受到大多数人的口头诽谤,所以他们非常委屈地问:"明星犯了错误,积极的改变之后是不能容忍的?"

虽然问题本身值得思考,但另一方面,这些有吸毒史的名人根本没有想过,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如此关心他们再次成为公众人物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公众害怕这样的"偶像"给年轻粉丝树立了"榜样"。

众所周知,如今娱乐圈的明星粉丝群大多是青少年,他们心中崇拜的偶像有一种神圣的光环,只要偶像做的事极其正确,如果有错误那一定是社会性的,甚至法律也是错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明星因为吸毒而被抓到,一些粉丝在互联网上开启了领主的"打架"模式,从普通人到执法机构再到"教育",比如什么"大麻在国外不是毒品"、"偶像只是自己的毒品,并没有伤害别人,为什么我们要对他这么刻薄"等言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星吸毒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社会事件。普通人吸毒可能只影响身边的人,但一个高影响力的明星吸毒,其影响是普通人的N倍,特别容易把自己的青少年粉丝引入歧途。

从近年来我国毒品形势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吸毒者在年轻化时期的特征突出,18~35岁群体占很大比例,未成年人的比例也占这两个年龄组的很大一部分,正好与明星粉丝群体相吻合, 它的影响和榜样是不言而喻的。

《蜘蛛侠》有一句经典台词:"能力越强,责任越大",那么明星也应该清楚,影响越大,那么做错事的代价就越大。面对公众的厌恶,不要显得委屈,更不要淡化你的吸毒诡辩。

陈敏:宋冬野别喊冤了,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对吸毒零容忍

宋东爷错了吗?

宋东爷在帖子中说,因为他在艺人行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只是偶尔被感染。

据我所知,娱乐业近年来已成为药物滥用的一大灾区,特别是在某些音乐界。被抓后,原因出奇地一致,无非是抑郁、精神疾病(如躁狂和压力)严重,潜台词是需要吸毒来"治愈"。

当然,主动吸毒肯定不会承认,有必要让濒临崩溃的人,围绕"公正"出现毒贩,然后开始引诱。如此沉重的人生剧本,让那些入剧太深的粉丝们被"七洞眼泪"感动,哀叹偶像不容易,患病,也要被诬陷。

但了解人明白,现在娱乐圈吸毒需要哪一门毒贩引诱,早已形成一个小圈子,想整合主动拿第一口,至于抑郁症和精神疾病,而压力不仅是毒明星的"原因",普通吸毒者也是最受欢迎的, 因为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陈敏:宋冬野别喊冤了,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对吸毒零容忍

由于近年来名人吸毒事件频发,国家也开始意识到,娱乐圈已经到了需要奋力拼搏的地步,所以对于名人吸毒的历史,基本上不希望他们出现在公众面前,所以影视剧已经被禁了, 一些音乐圈可能是下一步。

为什么对吸毒零容忍?

下图是2020年中国警方在网上发帖,宋东业的故事再次被翻开,揭示了我们为什么对吸毒零容忍。

陈敏:宋冬野别喊冤了,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对吸毒零容忍

2016年,大型禁毒电影《湄公河行动》打响全国,大家都在向这位禁毒英雄致敬,但有人说内容赞不绝口,所以主演张汉宇强烈发怒,说:

"说'赞美美德'并不好笑,但有些人,如果你不唱歌,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没有人知道他们为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做出了什么牺牲。

张涵对这些话都很到位,作为高危占领的缉毒警察,完全值得称赞。据公安部统计,在所有警察类型中,受伤甚至牺牲最多的是缉毒警察。

他们面对的是恶毒的毒贩,每一次抓捕,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因为毒贩知道被抓是死胡同,怎么不能拼命。

在这里,我想告诉你们一个缉毒警察的故事:

2017年6月14日,来自四川省梁山布图县的警察贾巴·武科(Jaba Wuko)在追捕毒贩时,在一个隐蔽的洞穴中被一名嫌疑人开枪打死。他第一次冲上前去支援受伤的战友,但不幸的是,他被枪杀了。他把枪塞给战友,留下最后的命令:"不要在乎我,不要在乎我,追上去!"

陈敏:宋冬野别喊冤了,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对吸毒零容忍

那天,一个家庭失去了色彩,一位年迈的父亲失去了儿子,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两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亲。

英雄离开的那天,这个城市充满了悲伤的哭泣的人。其中有被贾巴武救出的吸毒成瘾者的祖母,早已放下生命和死亡的缉毒警察的同事,以及自发而来的人,都像孩子一样哭泣。

在中国,无数像吴嘉巴这样的缉毒警察为了我们的国家不重蹈覆辙,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被毒品侵犯而在工作中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一个不会被毒品自由滥用的社会,留下了一个悲伤的家庭。

2013年1月至11月期间,225名缉毒民警在公共服务中受伤和死亡。其中,24人在执勤时死亡,201人在公务中受伤,这是多年来死亡和受伤的比例最高的。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2年间,有923名公安执法人员死于戒毒、受伤、事故和过度劳累。截至2014年6月26日,过去四年中已有超过1,100名缉毒警察死亡,平均年龄为41岁。

残酷的是,你能关注和认识的禁毒英雄的名字,要么是行业安全退休,要么是牺牲。曾经在为死去的禁毒英雄举行追悼会时,整个场景都是马赛克,因为要保护这些默默无闻的缉毒英雄,他们总要奋战在前线,无法为人所知。

正是因为《湄公河行动》的热播,让缉毒警察这群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让我们老百姓明白,缉毒警察是走刀刃占领,有点不小心进入英利,毫无疑问,他们是现实中真正的英雄。

俄罗斯红场上无名烈士墓的墓碑上刻着两个字:

"你的名字不为人知,你的功绩将永远存在。

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那些已经牺牲了禁毒英雄的人,愿每一位缉毒英雄,完成任务后都能安全归来。

他们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用生命来维持这个干净的社会。他们不会欺骗人民,只会欺骗自己的家人;他们无愧于国家社会,但配得上自己的家庭;他们是人民的保护神,却是"不负责任"的儿子、父亲、丈夫。他们不希望未来看起来像金,而是寻求生活中的平静。

如果天上有灵,这些牺牲英雄们可能会说,他们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努力向上,而不是听那些"吸毒不伤害他人"的话。不毒害小摸,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骄傲的青春家庭,只有这样,我们的牺牲才有价值。

所以宋东爷,不是说我们不让你走,因为在禁毒的路上有太多的人,我们要能够负担得起。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在WeChacn上关注观察者的We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