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作者:封面湘西

作者:吴恒忠

初三早上,吉首天气预报说今天是“雨夹雪或小雪转多云”。据此判断,腊尔山上必有积雪,道路不可能完全通畅。一联系,果然腊尔山大马至凤凰线交通管制不能通行;屯粮山线,一个司机要一百,要我坐公交车去找他。一个喊五十的司机来接我。高处公路有少量积雪,下山的车辆上有积雪,有的司机上链条行驶。

司机典型苗人性格,耿直不知妥协,租个小房,已经两年没与子女过团圆年了。到地我后自觉给六十。

这次去是为了接妈回来,还为看家乡雪后的风景。

——题记

今天立春。

上午八点三分,吃了个糍粑,我和弟弟恒春、80后龙杰出发。目标:插旗山。

草 标

出门不远,突然看到一家人的门口插有两个草标,我问弟弟这是什么意思?他想了想说是“不准倒垃圾”。我恍然大悟,心想“草标”是苗家的代言物,不同场合使用草标的意义不同,需要站在主人立场上认真揣摩,往往耐人寻味……如草标系在树上、山上是表示“此物有主”显示主仅、封山;如果在一块没有任何农作物的水田里插有草标,则表示,这块田主人养有鱼,鸭子等食鱼动物不得进入;用在野外山泉饮水,表示付钱敬井鬼就不会“中暑”;用在男女青年用来约会,表示“我来过这里了”等等。这家主人能够把传统文化活学活用,真是智慧,不由得为之暗自叫好。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弟弟和龙杰

爬一个约一公里的斜坡,就到了“拉忍瓜”,苗语意思是“高山上的石家寨”。

我轻声跟弟弟说:“小时候我们捡粪捡到了这一带”,弟弟说“嗯”,表示他还记得。弟弟小我两岁,八十年代家里困难,他跟爸爸说不读了,就跟母亲在家劳动。如今两个儿子两个孙,大半辈子了只是个温饱,没有新房子,住的还是父母留下的木屋。有高血压、有眼疾。幸好有个全面能干的弟媳妇,用单薄的肩担起了几乎一个家的劳动与家务……

我想起小时候捡粪捡猪粪、牛粪。用竹夹夹,用竹箕挑,猪粪黑、臭点;水牛粪稀些,不好夹;黄牛粪偏黄,硬些,不臭,热气腾腾时还有青草香,可以用手捧。

一边拍照,我一边竖起耳朵听弟弟和龙杰的聊天。龙杰吉林建筑大学毕业,老师为他的进一步深造指了方向,无奈家庭后援不济只好放弃。目前在北京供职,能够拿年薪。

龙杰说他小时候喜欢各钻山洞,说洞里的风景好看,说寨子背后的山顶上有个山洞,叫“笑天龙”。弟弟说孩子们喜欢钻山洞,有一次三个小孩钻洞,两个大点的钻不进去,小的钻进去却又出不来,最后被拉出来的,肚子上划了一道血印。

“笑天龙”这个名字肯定是汉人取的。还有“拉忍瓜”叫“九龙寨”;“东吊”叫“盘龙寨”;“务能”叫“老屋场”;“的果”叫“苏麻寨”等等。苏麻寨东南面有个地名叫“斋扎”(汉人住的地方),说明乾隆年间已就有大批汉人在苏麻寨居住。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拉忍瓜

拉忍瓜是苏麻河村因战事、匪事消失的三个村庄(拉忍瓜、东吊、忍来务吹)之一。这三个村庄在嘉庆元年受到重创,民国时期,兵匪猖獗,人家少的村庄不利于防土匪,就投亲靠友搬迁到周边村庄。有七户搬到苏麻河,其中龙庆美外公石求荣的哥被杀后,就搬到苏麻河大寨来了。

七十年代“拉忍瓜”有个生产队的屋、有风水林、有人工开造的鱼塘。小时候我在这里发现有野生杜仲树;鱼塘里有田螺、大蚌。大约是七六年,一天生产队在这一带劳动时,我母亲突然发病躺在村卫生所里奄奄一息,三孃一把我拉到母亲跟前,叫我“快喊啊!快哭啊!”,是个姓秦的汉族医生和我的哭喊声救了母亲一命。脱离危险后母亲回家,不久又吃了一餐田螺,又发病。我们才知道妈是对这一带的田螺过敏;

弟弟说这一带有罐罐菌,最近两年有村民在恰当的时间点来采菌子,可得两三千元的收益。

拉忍瓜有一林风水树,被人砍了。带头砍树的人是龙根成,不知是人言可畏,还是鬼怪报复,使得他很长一短时间蜗居家中,神不守舍、足不出户,有时出工都是从家里的后门走,怕人看到。据说后来他父亲龙金章在风水林里栽了树,他才恢复正常。

这里有口田边井水,名字叫“柳把尖”意思是“黄鼠狼井”,是人们经常看到一只黄鼠狼去那里饮水而得名。

鬼叫岭

这是个山峰的名字,“岭”是我加上去的,苗语直接就称这座山峰“大棍NIA”(鬼叫)。父亲告诉我,这个地名是因巴代扎吴成伙在这一带做鬼而得名。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山峰得名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巴代吴成伙我们见过,人高大,鼻孔外翻。说吴成伙爱作弄人,大炼钢铁时75斤破铜烂铁只炼得五寸长的钢水,最后还留到地下去了,生产队长都快哭了。传说他可以让做木匠做的家具的合不拢,让仙娘走火入魔。又说他父亲吴廷虎更加厉害,说他赶集山江,走到大麻一带,看到两口子在栽秧,就问那男的借个火抽烟,别人不理他,他就把田坎上的一双草鞋踉下田去,变成了两条大鲤鱼,于是两口子忙着去抓鱼,把快插好的秧苗都踩乱了。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插旗山

插旗山是苏麻河山脉的最高峰。在这里环顾四周,贵州松桃县的大半个盘信镇尽收眼底。

五个山头错落别致,一场雪,让她们变得很雪山一样的美艳,给人一种不知身在何处之感。

五个山峰像五个乳头一样,从山体中流出两眼山泉,汇聚成了这一带海拔最高的一口山塘。弟弟说,偶尔会有人在这里钓鱼。

“山峰石头上有个插旗孔,我小时候放牛看到过”,龙杰说道。

“插旗山”的苗语名就叫“比格凿几”,就是插旗山的意思。

我想,在苗族宗教仪式中,似乎没有在山顶插旗的大型祭祀、法事活动,如果是有小规模,其影响也就不足以一次活动而成山名。

“插旗山”的名字,或许还可以从史料中去解读:

乾隆六十年(1795),湘黔苗民起义。清军主帅云贵总督福康安和四川总督和琳汇合后,进入湖南境内第一战就是攻打苗民义军首领石三保的家乡花垣黄瓜寨。4月13日攻打下来后,抓住几个苗民一审,得知义军中还有个厉害角色吴天半,认为“是吴天半一犯,尤为紧要首逆,必须先行擒获,则石三保等自当易办”[1]。于是马不停蹄率军攻打吴天半的村庄苏麻河。

1795年4月19日,福康安、和琳率清军分兵四路(一路由构皮寨方向;一路从清水塘、构皮寨山梁;一路从腊尔、柳瓦方向;一路由福康安、和王权率领从小红岩、有仪方向)围攻苏麻河苗寨。战斗打了两天两夜,最终苏麻寨被火攻破,“房屋火起,所有米粮、火药,悉数燃著,声闻数里”。

福康安、和琳奏报:“此次烧毁大小苗寨四十余处,杀戮贼苗六七百名,夺获大小旗杆十三杆,铜锣三面,枪子三桶,大炮一个” [2]。 “我兵据山连营六七十里,声势联络” [3] 、“尽力穷追。直赶过苏麻寨山梁扎营” [4] 。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一是清军扎营的“构皮寨山梁” 。构皮寨是插旗山下的贵州松桃县的寨子,苗语名叫“马交”,插旗山正是“构皮寨山梁”的最高峰;二是“我兵据山连营六七十里,声势联络” “尽力穷追。直赶过苏麻寨山梁扎营”“我兵据山连营六七十里,声势联络”。说明当年清军正是在这一带两条山脉上、下安扎营盘,“连营六七十里”,人叫马斯,声势浩大。

此战后,福康安、和琳在此扎营休整、写奏折,同时查找吴天半下落。28日四更命令额勒登保带兵离开营地进攻雷公山一带,“此次官兵于四月二十八日由苏麻寨进攻雷公山一路,俱系峭壁悬崖” [5]。 也就是说,福康安、和琳在苏麻河营盘驻扎了十天九晚,留下了“插旗山”“石台阶”“鬼叫坡”“石灯座”等营盘遗址。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清代刻板画:《攻克苏麻寨》

家乡的风景:插旗山

脚 印

我们在雪地里看到了许多动物脚印,我们三人都是在连估带猜,可能是野兔的、野鸡的、老鼠的、野猫的……

那天,雪地里一直有一串脚印仿佛在引领我们前行,插旗山的峰腰有一条机耕道,脚印也往那里走,中间有一处一大片杂乱脚印,我和弟弟左看右看都不得其解。机耕道尽头的雪地里有个纸盒和三个塑料饭盒。

更为神奇的是,这串脚印一直带我们走到了插旗山的顶峰。

雪告诉我: 脚印是美妙的、憧憬的。 脚印是一种存在,是存在的追求,也是追求的存在。

回到村庄时,积雪在消融,雪的白和白的脚印都融入掩藏在泥土的颜色中,瞬间被人遗忘,或是叫人迷茫:不知道留下脚印的那些人回到哪里去了?

除却那几个被遗弃的饭盒,我由衷感激那三个人和他们留下的脚印,感谢他们顶着风雪来我家乡看风景。

想当年狼烟四起,插旗山如泣如诉、气壮山河;看如今山舞银蛇,插旗山美安详静美、国泰民安……

此时,我已经猜到他们留下那一堆乱脚印的秘密了,就不知他们是否知也道这风景背后的历史与厚重?

[1]-[5]:《清代前期苗民起义档案史料》(中册)光明日报出版社516页-518页

2022.2.13于吉首大学风雨湖畔

(全文完)

版权信息: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后台邮箱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联系本站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邮箱发送邮件。

封面湘西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编辑/李艾家 周登友 黄沙沙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