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甘肃放羊娃发现几件“铜疙瘩”,因不知是国宝,60块大洋就卖了

1925年秋,甘肃省巉口镇巉口村。

甘肃放羊娃发现几件“铜疙瘩”,因不知是国宝,60块大洋就卖了

民国甘肃

这是一个荒凉的小山村,沟壑纵横,黄土飞扬。放羊娃秦恭照例出来放羊,村里的孩子大多与他一样,很小就出来帮家里干活,大户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读书认字。这一天,秦恭还拎着一个小筐,准备顺便挖一些野菜回家。

在一个名叫荒草沟的地方,秦恭发现一只小松鼠。他毕竟还是个孩子,觉得好玩,就放下了小筐,追了上去。松鼠受了惊吓,立刻窜到了沟底,钻进了一个小洞里。秦恭也来到沟底,举起手中的小铁铲就挖了起来。

挖着挖着,忽然“咔”的一声响,铁铲碰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秦恭小心翼翼地继续挖掘,很快就挖出了一个圆溜溜的铜疙瘩。这个东西不大,形状像是烧饼,但边缘很厚,中间是空的。

秦恭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于是继续往下挖,最后挖出了大大小小八件青铜器。这其中有五个是圆溜溜的铜疙瘩,一个比一个大。还有两根长铜杆,一个铜钩。这八样东西实在太重,秦恭带不回去,就捡了最小的那个铜疙瘩带回了家。

父亲秦安国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觉得好歹也是铜疙瘩,总能卖几个钱。第二天,他让秦让、秦恭兄弟俩拉着架子车,到荒草沟把其他几件“铜疙瘩”全部拉回了家。为了确定这几样东西的价值,秦安国拿了一根铜杆,找村里的前清秀才看看是啥。

前清秀才沈老师看着铜杆上的“鬼画符”,知道这是铭文,但他一个字也不认识。秦安国一看秀才都不知道这是啥,估计也不值钱,就把这八件“铜疙瘩”全部扔进了家里的柴火棚子。

这八件“铜疙瘩”,其实是国宝。

甘肃放羊娃发现几件“铜疙瘩”,因不知是国宝,60块大洋就卖了

巉口镇出土的莽权

躺在秦家柴火棚子里的,其实是著名的文物“莽权”。西汉末年王莽秉政,召集大量的学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度量衡改革。所谓“莽权”,就是当时制造的度量衡标准器。所以,这八件“铜疙瘩”,是实实在在的国宝。

但关键是,秦家父子三人,都不知道这些是国宝。秦安国一直认为“外财不发穷人命”,反正日子还能过下去,这几件铜疙瘩也不着急卖,就一直扔在柴草堆里。

一直到1929年春,陕甘地区大旱,巉口村老百姓的生活也大受影响。有一天,在兰州城当学徒的秦让回到家,忽然又想起了这八件铜疙瘩。这几年在兰州城也长了不少见识,他知道这八件沉甸甸的东西是古物,说不定运到古玩店能卖个好价钱呢。

秦安国听儿子这么一说,觉得家里也缺衣少粮,就把这些东西拉到城里卖了吧。于是,秦让就把这些铜疙瘩放在架子车上,拉着去了兰州城,找到了一家古玩店。

古玩店的店主名叫马实斋,在文物收藏界已经打拼了很多年。他虽然一时无法估算这几件青铜器的价值,但他明白只要有铭文,就意味着青铜器有些来历,是值钱货。但是,马实斋表面上无动于衷,看了两眼转身就要走。

秦让赶紧跟上去,问这些东西值多少钱。马实斋装作毫不在乎的样子,说这些东西根本不值钱。秦让一听当然很失望,但总不能大老远再拉回家吧?于是,他让马实斋报个价钱,差不多就愿意卖。

马实斋对这几个“铜疙瘩”一番贬低,随口说最多值60块大洋。秦让一听,这不少啊,在巉口村3块大洋就能买一头牛,60块大洋是巨款!于是,秦让一口答应了。马实斋暗自高兴,赶紧付了钱,让伙计把这几件青铜器搬进了仓库。

几天之后,这八件青铜器,就被马实斋一转手,卖给了兰州古董商张寿亭,卖价240块大洋。

张寿亭也不知道这八件青铜器的价值,想转手赚个差价。

甘肃放羊娃发现几件“铜疙瘩”,因不知是国宝,60块大洋就卖了

铭文拓片

但是,张寿亭知道,在兰州古玩界能出更大价钱的人,估计没几个。于是,他就把消息透漏给了北平古玩界,希望能钓到更大的客户。果然,当年秋天,北平古玩商朱柏华闻讯赶到兰州,想要收购这几件青铜器。

不过,朱柏华非常谨慎,他怕一下子都收购了,万一砸在手里就麻烦了。于是,他和张寿亭商议,先用140块大洋,购买一根铜杆和一个铜饼,卖了好价钱再回来收购其他几件。

朱柏华带着这两件青铜器来到北平,找到了琉璃厂尊古斋古玩店,让专家鉴定一下。尊古斋的古玩专家经过鉴定,确定这两件青铜器是“莽权”,十分珍贵。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朱柏华以5100块大洋的价格,把这两件莽权卖给了尊古斋古玩店。

140块大洋一转手就成了5100块大洋,消息传到兰州,张寿亭有些懵了。他意识到,自己手里还剩下6件更大的莽权,岂不是更加值钱?这样的话,自己绝对赚大了。

然而,“莽权”价值连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兰州。大军阀刘郁芬手下的旅长杨慕时,直接派出手下士兵,抬着800块大洋找到张寿亭,要收购这六件莽权。张寿亭知道自己斗不过军阀,只能陪着笑脸,把莽权卖给了杨慕时。

没多久,中原大战爆发,刘郁芬要带着部队赶往前线,杨慕时想把莽权一起带走。没想到,这个消息被《兰州日报》报道,全城百姓十分愤怒,坚决反对。杨慕时一看闹得满城风雨,也怕得罪了兰州父老,只能把这六件莽权暂时交给兰州民众教育馆,代为收藏保管。

两年之后,兰州的六件莽权又遭劫难。

甘肃放羊娃发现几件“铜疙瘩”,因不知是国宝,60块大洋就卖了

民国兰州城门

1932年7月的一个清晨,兰州民众教育馆忽然报警,莽权被偷了。警察局刘局长亲自带队,上百名警察将教育馆团团围住了。刘局长看到,盛放莽权的柜子被砸坏,玻璃碎片满地都是。六件“莽权”丢失了五件,只有最重的那件铜权,可能盗贼实在搬不动,就留在了现场。

这下麻烦了,赵局长明白,要是不能及时找回莽权,且不说杨慕时会生气,兰州市民也会把自己赶下台的。时间紧迫,赵局长立刻叫来手下侯探长,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把莽权找回来。

莽权刚刚失窃,盗贼可能还没运出兰州城,一切还来得及。兰州城内小偷盗贼就那么多,侯探长加班加点,把所有嫌疑人都叫过来审讯,但毫无线索。赵局长气得直拍桌子,直接把侯探长撤了职,然后找到甘肃籍将军邓宝珊,希望他能帮帮忙。

邓宝珊此时驻扎在河北廊坊,听闻此事后,赶紧告诉了当时故宫博物馆的负责人马衡。马衡听说国宝莽权被盗,也是非常着急,立刻联系北平警方,希望他们能派出精兵强将,奔赴兰州查办此案。

接受任务的人名叫刘铭,当年36岁,是北平有名的神探。刘铭当即带领一队人马,坐火车赶赴兰州,直奔案发现场。

但是,因为案发现场疏于保护,此时更加凌乱,很难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刘铭思考了一会儿,点名要见之前的办案负责人。被撤职在家的侯探长,此刻正在家借酒浇愁,当他知道登门造访的是北平神探后,当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紧紧握着刘铭的手,激动万分。

刘铭为什么要来找侯探长呢?因为他了解到,失窃的五件莽权至少有百余斤重,要带着这些东西从教育馆翻墙而出,一路逃跑不引人注意,应该不是一般的小毛贼。所以,重点嫌疑人应该还是兰州城内的“知名大盗”。

侯探长表示,一开始兰州警方也是这么想的,所以重点调查了三个著名盗贼,但发现他们都没有作案的可能性。第一个嫌疑人绰号“老实人”,心狠手辣,犯过不少案子。但是,莽权失窃当晚,他和一帮人在四明楼喝酒,酒楼老板和小二都可以作证。

第二个嫌疑人袁大脚也是兰州的大盗,不过当天晚上在艳春楼过夜,老鸨和很多人都能作证。第三个嫌疑人名叫高灿章,原本是重点怀疑对象,但调查得知,案发前一天高灿章坐黄包车出门,不小心翻了车,左腿摔断了,所以不可能盗窃莽权。

刘铭听完侯探长的介绍,感觉事情很严重。

甘肃放羊娃发现几件“铜疙瘩”,因不知是国宝,60块大洋就卖了

民国古玩摊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刘铭思考再三,决定再去一次教育馆,仔细勘察一下现场。这一次,刘铭小心翼翼地用滑石粉扫到玻璃上,查找指纹(民国初租界巡捕房已经采用指纹侦破案件)。找着找着,刘铭忽然大叫一声:“找到了!”

周围的警察和教育馆工作人员,都被吸引了过来,确实,刘铭在一块碎玻璃上,发现了四个模糊的手指印痕。众人立刻议论起来,四根手指,高灿章的右手就是四根手指啊!

侯探长闻讯赶来,看到指纹也激动万分,终于找到窃贼了。结果,当警察赶到高灿章的住处时,他已经逃之夭夭。侯探长急得直跺脚,刘铭却让他不用担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刘铭解释说,听说高灿章坐黄包车摔断了腿,自己就有所怀疑了,一个身手灵活的盗贼,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受伤?所以,刘铭怀疑就是高灿章所为,而且他在教育馆有内线。

所以,刚才玻璃上的指纹,是刘铭自己弄上去的,就是为了惊动那个内线。结果,教育馆工作人员黄老六看到这一幕,偷偷离开去找高灿章了。刘铭的两个手下悄悄跟了上去,本来是想当场抓住高灿章,没想到这个大盗十分机灵,警员还没进屋,他就翻窗上墙,逃走了。

刘铭为什么不着急呢?因为他知道,这个案子闹得这么大,高灿章必然想着把莽权赶快出手,他只能去北平、上海和天津这样的大城市,才有机会卖出去。所以,现在只要通知这几个城市的警察,迅速监控主要的古玩商人,就一定会有线索。

果然,一个月之后,天津警察调查发现,被盗的莽权出现在了英租界“源丰永”珠宝店中。这个店的老板名叫翟节山,此时正在四处联系买家,想要高价出售这几件莽权。

刘铭得到消息后,立刻通知了侯探长,赶往天津。

甘肃放羊娃发现几件“铜疙瘩”,因不知是国宝,60块大洋就卖了

民国天津英租界

天津的警察告诉刘铭,这个翟节山十分嚣张,因为他的店开在英租界,所以根本不搭理天津警察。刘铭知道,想要拿回莽权,只能智取。

很快,刘铭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天津文物鉴定专家,然后让自己的一位手下扮成富商,坐车来到了翟节山的珠宝店。翟节山认识这位文物鉴定专家,以为他给自己介绍了大客户,赶紧拿出了那五件莽权。

刘铭早就向这位专家交待了该怎么做,虽然五件莽权都是真品,但专家假装仔细观察,之后摇头说这些莽权有问题,应该不是真的。说完,这位专家就和“富商”一起,头也不回就走了。

送走了“大客户”,翟节山心中很着急,立刻离开珠宝店,赶往附近的一家客店,高灿章就藏在这里。在房间里,翟节山刚说了两句话,房门忽然被踹开,侯探长带人冲了进来。高灿章推翻桌子就想跑,这次侯探长早就准备好了,抬手就是两枪,击中了高灿章的双腿。

之后,侯探长等人拖着高灿章和翟节山离开了客店,还没等巡捕赶来,他们已经乘车离开了租界。五件莽权被刘铭带人取了回来,高灿章和翟节山则以盗卖国家文物罪,接受了应有的惩罚。

这几件莽权最终的结局呢?刘铭找回的这五件莽权,很快就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之前被尊古斋古玩店收藏的两件莽权,故宫博物院也以5100块大洋的价格,赎了回来。

到了1934年春,兰州把那件最重的莽权送到了北平,这8件国宝终于又团聚了。不过,在解放前夕,国民党将大量文物运到了台湾,其中就包括五件莽权(三权、一钩,一丈)。剩余的三件莽权(一衡、二权),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我相信,这八件国宝莽权,很快就会再次团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