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

作者:北斗维斟

1599年二月,努尔哈赤命令额尔德尼、噶盖创造了满文,此后这种文字就成为了满族的民族文字,并且在清代早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几百年前的金国就已经仿照汉字创造了女真文字,为什么努尔哈赤抛弃女真文不用而创造满文呢?

在两宋时期,契丹、女真、党项族、越等民族根据自己民族的发音,仿照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方块字,辽国有契丹文、女真有女真文、党项有西夏文、越南有喃字。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而仿照汉字形体创造的文字自然是更加难学。由于推行的难度很大,这些文字基本上只在贵族之间流传。王朝灭亡之后,就逐渐成为了死文字。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

女真族崛起之初基本采用的是契丹文。于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就让大臣完颜希尹和叶鲁仿依契丹大字和汉字创造了新的文字,于1119年颁行,这就是女真大字。1138年,金熙宗又仿照了契丹文字颁布了女真小字。当时金国之内有女真、契丹、汉等民族,每个民族都使用自己的文字,因而女真文字也仅仅是用于女真贵族的官方交流。

金国灭亡之后,女真文字依然在女真族之中传承。明朝早期,明朝对女真族的册封,女真贵族对明朝的进表基本上都采用女真文字。明朝在奴儿干立的《永宁寺记碑》就采用了汉文、蒙古文、女真文三种文字来书写,现在存于海参崴远东博物馆。建州女真的斡朵里部自称四“大金支裔也”,其部上表明朝都使用女真文。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

明朝后期,建州左卫都督尚古到明京进表就是用的女真文书。斡朵里部大酋长给朝鲜的牒文,也用女真文书写。然而,除了建州之外,其他女真已经早已不会书写女真文。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

从明英宗时期开始,部分女真族上表开始采用蒙古文。例如1444年,玄城卫指挥撒升哈、脱脱木答鲁等奏:“臣等四十卫无识女直字者,乞自后敕文之类,第用达达字”。这里的“达达字”即蒙古文字。到努尔哈赤时期,女真对明朝和朝鲜的公文,“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

在明朝后期,许多汉字文献需要翻译为蒙古文才能在女真地区传播。《清实录》所载:“时满洲未有文字,文移往来,必须习蒙古书,译蒙古语通之。”然而蒙古语和女真语毕竟不是一种语言,因此这是非常不方便的。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

蒙古秘史

在这样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决定仿照蒙古文,创造一种新的文字,也就是现在说的满文。蒙古文采用的是粟特字母,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普遍采用的字母,最早可能出现于突厥时代。在唐朝中期,后突厥重用粟特人创造了突厥文,这是北方游牧民族创造文字的开端。此后,这种粟特字母又影响到了回鹘、蒙古,在北方广泛流传。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

额尔德尼创造的满文在女真地区推行了30年,对女真族的文化教育和对外交往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文字初创,还不够完善,在使用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字母数量少,清浊辅音不分,上下字无别,语法不规范,字形不统一等。1632年,皇太极又任命学者达海改进满文,使满文达到了“音义明晓,于字学更有裨益矣”。不过,满文依然在不断完善。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

满文档案

满文创造后,内地的《资治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典籍就被翻译为了满文,使得这些经典能够在东北广泛流传,加速了汉文化的传播,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

1644年,清朝入关,好汉字在清朝的地位就超过了满文,于是满文就主要在八旗军队中使用,而大部分官员都逐渐学会了汉字,使得满文的地位不断下降。到了清朝后期,就是皇亲国戚也没有多少会满文了。1912年,清朝灭亡,加速了满文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会满文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是满族人也没有几个会满文。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

现在国家依然在保护满文,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民族的文化。如果满文成为了死文字,那么许多清朝初期的满文档案就无法翻译、整理。这些满文档案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研究东北民族的迁徙、东北地名的愿意等都需要满文和满语资料。例如,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宁古塔、吉林、库页岛等只有在相关的民族语言中才能知道其原意。满文也可以用于破解女真文。满文和女真文虽然是两种文字,但是属于一个语言的文字,因此发音大体是相同的。

为什么努尔哈赤不使用金国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创造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