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话说世界系列:古物奇谭----圣彼得滴血大教堂

作者:乐艺会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话说世界系列:古物奇谭----圣彼得滴血大教堂

刀光剑影的血色过往

深沉厚重的宗教情怀

在一座教堂中完成了邂逅与交融

话说世界系列:古物奇谭----圣彼得滴血大教堂

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乘马车通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被激进的民意党人刺杀身亡。1883年,其子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亡父在此地修建“滴血大教堂”。

俄罗斯最美的城市莫过于圣彼得堡,而圣彼得堡最美的教堂莫过于滴血大教堂。这个看似诡异的名字,不仅承载着一段令俄国人难忘的记忆,也牵动着世界许许多多游客发自内心的向往。

凝固的记忆

在圣彼得堡管弦嘈嗷,车轮辐辏的涅瓦大街的不远处,格里博耶多夫运河从城市匆匆流过,河的一侧,一座气势恢宏的洋葱顶大教堂静静伫立着,凝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这就是圣彼得堡最有名的滴血大教堂。它的真名叫“基督复活大教堂”,又称“洋葱大教堂”。之所以称作“滴血”,乃是为了纪念在 1881 年被俄国激进分子暗杀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 ,1818-1881年)。

作为俄国近代化改革的先锋,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后,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俄国体制的落后,逐渐谋求改革,以提升俄国地位。他在司法、教育和军事方面颇有建树,还下诏废除沙俄臭名昭著的农奴制,因而获得了“农奴解放者”的美誉。然而,当时诸多激进革命团体的不断涌现,冲击着亚历山大二世的专制统治。俄历 1881 年 3 月 1 日,亚历山大二世驱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民意党”极端分子向其扔出一枚炸弹,背运的皇帝当场受伤,血流一地,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两年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父亲,专门在其遇刺之地修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大教堂,也就是滴血大教堂。出于对亚历山大二世近代化改革的肯定,俄国人民也将滴血教堂作为对亚历山大二世的缅怀之地。

话说世界系列:古物奇谭----圣彼得滴血大教堂

滴血救世主教堂,其正式名称为正式名称为“基督复活大教堂”。该教堂修建于1883年,竣工于1907年,曾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遭遇严重破坏。现已成为圣彼得堡有名的马赛克博物馆。

无声的诉说

与俄罗斯琳琅满目的欧式大教堂不同,滴血大教堂充分体现了浓郁的中世纪俄国风。从运河上看过去,滴血大教堂就像是童话中的梦幻城堡,洋葱形的多头圆顶、大胆鲜明的配色设计、令人眼花缭乱的宝石、彩砖与琉璃……一砖一瓦,无比精致而大气。

走近观察,只见教堂外部绘有的耶稣受难和基督升天等题材,上演着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宗教话剧,使人身临其境。徜徉在教堂内部,则仿佛置身于一座充满艺术感的金库,四周金碧辉煌,令人目眩神晕。高大的廊柱上绘有各种宗教题材,连穹顶上也是各种耶稣的形象。沉浸其中,宛如整个教堂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在金光粼粼的海面上,蓝色的海浪不断翻滚着,各种圣经旧约里的故事仿佛又重演了。

不论是外部和内部,各处都铺满了大小不一的马赛克,据说其总面积达到7500平方米,当属世界之最,精美程度无以复加。

多舛的命运

滴血大教堂始建于1881年,历经24年,直到1907年才正式竣工。然而,滴血大教堂未能发挥其独特的宗教作用。1917年俄国爆发大革命,教堂遭到破坏性的劫掠,顿时面目全非,滴血的主角换成了大教堂本身,从此走向没落。1930年,苏联正式将教堂关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列宁格勒被德军重重围困,爆发了严重的饥荒。大教堂也就顺时而变,成为了储存蔬菜的仓库。战争结束后,大教堂繁华落尽,无人理睬,再次挪作他用。

话说世界系列:古物奇谭----圣彼得滴血大教堂

圣彼得堡滴血救世主教堂内部图。其中绘满了各种蓝底或金底的宗教题材作品,并装设有超过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是为世界之最。

1970 年 7 月,俄国对教堂的管理进行了改革。 1997 年 8 月,教堂在关闭 27 年后重新开放,再次回归众人的视野。洗净铅华的教堂放弃了宗教礼拜的功能,转而纪念被刺杀的亚历山大二世,并且作为世界知名的马赛克博物馆对外开放。旧颜换新颜,如今的滴血大教堂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建筑不仅是人类艺术的结晶,也是文化记忆的承载体。滴血大教堂以其独特的风格、无与伦比的外观,及其与周围所构成的公共空间,塑造着俄国人的心态,也使得其记忆具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显然,滴血大教堂已然成为俄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民族自豪感的独特象征。

话说世界系列:古物奇谭----圣彼得滴血大教堂

《话说世界》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著名世界史专业教授和研究员组成编委会,由世界史专业教授和博士为主组成创作队伍。《话说世界》共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内容囊括了从史前至2018年的世界历史。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

【内容简介】

《主义时代》(待出)是《话说世界》丛书的第15卷,本书图文并茂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学、宗教、艺术 、科学 、生活多维度生动叙述了俄国十月革命。本书全面介绍了十月革命产生的背景、过程和革命成果。在20世纪初期,俄罗斯帝国处于沙皇与少数贵族的统治之下。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家领导下要求改变这种制度,为大多数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一系列革命行动在俄罗斯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主编简介】

颜玉强,南京大学历史系1989届英国史硕士。毕业后在人民出版社担任编辑。1995年,与出版界前辈共同创立北京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总编。2015年至今为独立图书策划人。代表性的策划并主编有《西方哲学画廊》(7册,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外文明同时空》(6卷,入围第11届上海图书奖,获得首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再现世界历史》(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再现世界地理》(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再现中国地理》(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 著作:《戊戌变法》(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五四运动》(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海上人事》(鹭江出版社)、《青田人在荷兰》(中国华侨出版社)、《安徽人文地理》和《安徽城市地理》(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等。译著:《牛津英国史》(合译,商务印书馆)、《里根自传》(合译,东方出版社)。

【作者介绍】

仇振武,清华大学世界史博士、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员。

杨义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现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探索与争鸣》杂志编辑。

程明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

杨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

杨洁,江苏师范大学世界史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博士。

钟卓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