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为加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把实行军衔制的问题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授衔条件,正兵团级现役军队高级干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将军衔。
然而,在1949年底就已经担任第一野战军一兵团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副书记,而且当时还是军委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的徐立清,却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1955年评衔时说起!

图 | 徐立清将军
1955年,时任中央军委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的徐立清,参与了军衔的评定工作。
由于这是我军首次授衔,很多问题都需要反复权衡,争取做到公平公正,为此,徐立清常常都要工作到很晚才休息。
在对别人的军衔评定上,徐立清始终坚持原则,逐个进行审查,尽量将所有的问题都考虑进去,然而对于他个人的军衔评定,却显得那样的“随便”。
土地革命时期,徐立清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出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纵队政委等职。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徐立清又先后出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纵队政委、军政委、兵团副政委等职。
无论是从任职、资历,还是军功,徐立清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的条件。
但是,当他看到授予上将的名单中有他的名字时,他就立即给中央军委和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的罗荣桓写信,要求不要授予他上将军衔。
但上级领导是公平公正的,对于符合要求的将领,就不会有所偏颇,故而徐立清的请求并未获得同意。
当他见军委上报给毛主席的上将名单中仍然有他的时候,他又立即给毛主席、罗荣桓写信,再三请求不要授予他上将军衔。
此外,他还以自己主管干部授衔工作和便于向干部做工作为由,要求不要授予上将军衔。
当时,有很多老同志还曾劝他说:“你完全符合上将授予条件,非得‘降级’当个中将,这让其他够上将条件的同志怎么想?”
其实,这些老同志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主动让衔,虽然很好地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先辈们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符合条件的将领,带来了些许“不便”。
当然,徐立清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说:
“我是总干部部的副部长嘛,是负责授衔工作的,与别人不一样,他们也会给予理解的。”
为此,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还多次找徐立清谈话,但无论彭老总怎样劝说,他还是坚持要求将自己降为中将。
后来,彭总在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曾提到此事,他说:“徐立清我了解他,人很好,没有名利思想,而且是言必行,行必果。”
此外,毛主席也说:“不简单呐,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和品格,古来如此!”
最后经中央军委各领导商议,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而且还是第一中将。
在举行授衔仪式的前一天,周恩来总理还专门打电话邀请徐立清来中南海进行面谈!
谈话中,徐立清说:“授衔工作中有些人争官争位,不考虑大局,两眼只盯着干部部门,我授低了,有利于做他们的工作,这完全是为工作考虑的。”
我们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专门提到过不同军衔对应的待遇,其中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的待遇。
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都可以算作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与此类推,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的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少将是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自中将以上,就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可以配备警卫员、秘书长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
所以你看,不同军衔对应的待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徐立清将军在荣誉和地位面前,很好地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优秀品质。
以至于周总理还这样评价他说:“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镜子,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而这样的推让,在徐立清将军身上不仅上演过一次!
1950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由罗荣桓出任部长一职,徐立清任副部长。
次年初,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由徐立清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众所周知,评级工作涉及到每个干部的切身利益,级别评高了,享受的待遇就高;反之,级别评低了,就无法享受到高级干部的待遇。
于是,在此期间,就有一些人专程找到徐立清,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级别评高一点。
徐立清知道,这些人很多都是对革命有功的,他们希望被高定,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大家都来找他“帮忙”的话,这份工作势必难以得到开展。
因此,为了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他特地把自己应该评的正兵团级主动降级为副兵团级。
我们知道,早在1949年底,徐立清就已经出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政治委员,而现在又是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按照评级条件应被评为正兵团级。
但他为了评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还是决定将自己降级,仅评为副兵团级。
两者之间虽然只差一个字,但享受的待遇却还是有所区别的。
不过,徐立清主动为自己“降级”的做法,却遭到了彭总的否定,并亲自去找他面谈!
面对彭总的询问,徐立清说道:
“我身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副兵团也不影响我的工作,反而我会更好地做大家的工作。”
尽管徐立清言之有理,但彭总却说:那些要求评高级别的干部应该批评,但主动要求降低级别也不应该,毕竟两者都不符合评级规定的条件,所以还是得按照规定办事,这样也更具有说服力一些。
最后,在定级报告上,彭总还是将徐立清的副兵团级改为了正兵团级。
徐立清将军以自己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比如开国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陈明义将军,曾在回忆时说:
“徐立清搞了一辈子干部工作,他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我很敬佩他,也很怀念他!”
图 | 陈明义将军(少将)
除了让衔、让级之外,徐立清将军主动“让位”的故事,也曾被传为一段佳话!
由于过度劳累,在1955年授衔结束后,徐立清的心脏病复发,身体变得非常消瘦,头发也花白了,好几次都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以前病情较轻的时候,徐立清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加上手里的工作又多,因此一直拖着没有去医院。
但现在病情越发严重,不得不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赖传珠上将曾去医院看望他,徐立清对他说道:
“我的身体状况很差,短时间内上不了班了,建议总干部部重新物色一个年轻的同志接替我的工作。”
徐立清让赖传珠将自己的意思转达给罗荣桓元帅,争取得到他的支持。
图 | 赖传珠将军(上将)
几天后,罗帅亲自来医院看望他,徐立清又再次提起了这件事,而且态度也比较坚决,真心希望找一个年轻同志接替自己的工作。
但罗帅并未立即同意徐立清的请求,而是叮嘱他安心养病,不要考虑工作上的事情。
徐立清心里很清楚,无论是主席,还是罗帅,他们都希望自己痊愈后能继续主持干部部的工作,但自己的病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痊愈,如果继续拖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工作的进行。
1956年初,徐立清在医院给中央军委写信!
这一次,他没有要求上级重新物色新的同志来接替他的工作,而是直接请求免去他总干部部副部长的职务,以便及时任命其他同志。
在一次会议上,军委首长认为徐立清还很年轻,应该抓紧时间治病,等到病好了以后,便可以继续工作。因此军委首长最后还是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确实,那时候的徐立清还没有五十岁,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一定能很快痊愈。再说他搞了一辈子的干部工作,没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份工作。
上级领导的关心,徐立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这也让他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
等到病情稍微有所好转时,他又立刻给彭老总、罗帅写信,再次请求让位。
他在信中说道:
“鉴于我的病情,请求提前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或者到省军区任个副职,做点力所能及的兵役或群众工作,这样比较适合我。”
彭总没有同意,在与罗帅商量后,认为徐立清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以养病为主,不要考虑工作上的事情,至于以后的退或留,则应由组织上决定。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1980年初,古稀之年的徐立清抱病就任成都军区第二政委,同年6月改任第一政委。
此时的徐立清,年迈体弱,且刚做完手术,体内还装着心脏起搏器,按照他当时的身体条件,完全不适合来成都工作。
但他在接到组织上的任命后,毫不犹豫就去成都军区报到了,而且刚到任,就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老将军的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当时,成都军区正处于干部领导班子调整和新老班子交替的阶段,老干部的安排、年轻干部的选拔和任用等,其任务相当繁重,工作量非常大。
徐立清亲自对干部进行考核,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先后找40多名师团以上的领导干部谈话,了解情况。
此外,为了更好地配合各级领导班子开展工作,徐立清常常连夜召开会议,有时候病重带着药品也要前往,从未缺席。
有好几次他因病住院,但他依旧牵挂着工作上的事,经常都是边吸氧边找干部谈话。
有一次,徐立清从军区总医院回军区机关参加会议。会议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但他一直坚持听取同志们的意见。
大家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有些会议不必参加,但他却仍然坚持,他说:
“我是军区的党委书记,是管干部的,我不参加,谁来参加?我不过问,谁来过问?这是我的职责嘛,并不能因为我有病就推卸责任。”
在当时的军区党委成员中,徐立清的资历最老,又是党委第一书记,可谓是位高权重,但他从不“专权独断”,在很多问题上,他都是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在处理很多问题上面,徐立清都表现得很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从不有所偏袒。
由于徐立清的到来,使得成都军区的领导班子非常团结,大家也都非常尊敬他。
然而,由于过度劳累,徐立清最后还是病倒了,不得不回到北京治病。
1983年1月6日,徐立清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将军去世前,还惦记着成都军区的工作。
原解放军政治学院原院长兼政委的刘志坚将军曾回忆说:如果当初徐立清不到成都去,在北京休息养病的话,他会多活上几年。他的一生都是为工作考虑的,唯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
是的,徐立清将军真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个人利益,也从未考虑过个人得失,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党、国家和人民。
老将军去世后,他的夫人不仅退掉了房子,而且还把公家配给他的一辆小轿车交了公。
将军以自己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而他的精神,也在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开国大将萧劲光曾回忆说:“徐立清一贯很正派,很厚道,和任何人从不闹矛盾,是一个很好的人。”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开国中将,徐立清老将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