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2 月 11 日,来自天津的选手闫文港以 4 分 01 秒 77 的成绩,夺得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项目的铜牌,创造了天津乃至中国钢架雪车的历史。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闫文港在赛场为国出战,家乡人民则在后方为他加油打气。当晚,闫文港的母亲以及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等也聚集在一起,见证了闫文港勇夺奥运铜牌的历史一刻。比赛即将开始,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内人头攒动,闫文港的家人、领导、同事,大约三十多人聚集在这里,一起期待着他的好消息。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第三滑结束之后,闫文港的排名滑落一位,来到第四的位置。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闫文港的妈妈不见了。直到第四滑闫文港再度登场,她始终一个人躲在隔壁房间,不敢面对电视屏幕。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杨书颖

闫文港的母亲

也挺激烈,也挺危险的,所以我作为一个母亲,我真的不忍心看。他比赛时我始终都是在台后,在下边听结果,比得好为他加油,不好继续努力。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在妈妈的心里,很清楚闫文港最后一滑必定奋力一搏,但这种认识越清楚,心中越是不安。

作为父母,都盼着子女有所成就,但最终的最终,却是知道他们平安就好。有时候,在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盼着能飞得更快、更高、更远的时候,可能只有父母会关心孩子你累不累……

这或许就是当时杨阿姨的心情吧。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决定最终成绩的第四滑,观赛现场被紧张且饱含期待的氛围笼罩着。闫文港最终不负众望,及时调整状态,以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的方式冲过终点,现场氛围也达到了最高潮。错过了逆袭瞬间的杨书颖,当然不能再错过闫文港登上领奖台的历史时刻。为了备战北京冬奥会,闫文港潜心训练,已经接近一年没有回家了。此时此刻,看到儿子取得突破,作为母亲的杨书颖有太多太多话想跟他说了。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此时此刻真的很激动,也为孩子而骄傲。能够为国家争光、能够为天津争得更多的荣誉真的很高兴。也谢谢国家的培养,谢谢天津体育局、冬水中心大力的支持,也谢谢教练的栽培。他爱吃天津的煎饼,回来希望能吃到天津的煎饼,他希望我给摊地地道道的咱们天津煎饼,自己做的比较适合他口味。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闫文港

中国钢架雪车运动员

我爸我妈完全支持,他们告诉我你在为国征战,只要为国家,你干就完了。其实我爸我妈,包括我爷爷我奶奶可能都很想我,但是每次说的时候,他们都说,你去忙你的,别影响你训练。其实他们还是很想我的,所以看到我这样的成绩,也是给他们一种安慰。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转眼之间,闫文港成长为一名为国争光的坚强男儿,这难免激起了杨书颖的回忆。别看闫文港现在从事着刺激的钢架雪车项目,小时候的他却不是一个胆大的孩子。据杨书颖介绍,闫文港在特别小的时候还有点怕黑,但他从小就有一股敢闯敢拼的艮劲,身体素质也不错,在邻居之间还有 “小旋风” 的绰号。一天,杨书颖回家发现,闫文港把家里的被子铺在地上,旁边还架了两根竹竿。她一问才知道,闫文港这是在校运会上报名了跳高,这才回到家练了起来。没想到,这竟成了一名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的起点。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有了对运动的兴趣,加上闫文港本身也不错的身体素质,他被教练发现,开始了田径项目的练习,不过他练的不是跳高,而是以短跑和跳远为主项。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跨界跨项选才政策,闫文港这才从田径转型投身冰雪项目。不过,钢架雪车即便在世界范围内都算得上是小众项目,在当时的国内更是如此。很多运动员奔赴选拔时可能还不清楚,他们即将跨入的是如此刺激的运动项目。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杨书颖回忆,当时正在北京接受选拔的闫文港和她交流时说起过,钢架雪车项目有些惊险,身为母亲的杨书颖也担心儿子会遇到危险,但闫文港却告诉她,自己觉得还可以承受,想要留下来坚持,争取通过选拔。见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杨书颖也没再表露自己的担心,而是选择用行动默默支持孩子。比如在闫文港真正转型为钢架雪车运动员后,杨书颖就曾利用业余时间给闫文港缝制了一个鞋袋。这是由于钢架雪车运动员在冰面上起跑,专业的钢架雪车运动鞋的脚掌位置密布着锋利的钢钉。正所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杨书颖亲手缝制的鞋袋,不仅保护儿子远离划伤风险,更寄托着母亲的思念。而在闫文港看来,国家队发放的装备固然齐全,但能用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护具和装备,让他在训练比赛时更加安心。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此时的闫文港虽然早已抛下年少时对黑暗的恐惧,但面对时速动辄过百的钢架雪车,畏惧是人类出于本能的求生反应。像很多人一样,闫文港的第一次赛道滑行也是被教练硬生生推下去的。一趟滑行下来,上橇之前的紧张,到了终点变成了一股难以形容的畅快。闫文港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个项目。而在突破了这层心理上的阻碍后,还有大量难关等着他攻克,提高推橇速度、增加个人体重、熟悉各条赛道,尤其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的线路,闫文港开始了漫长的修行。欧洲杯、十四冬、世锦赛,再到终极目标冬奥会,闫文港也随着队伍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自我,缩小着与世界最高水平间的差距。从他驶上 “雪游龙” 赛道,就已经是一种突破,拿到北京冬奥会的铜牌,更是为天津冰雪、乃至中国钢架雪车项目实现了更大的突破!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值得一提的是,闫文港是 2015 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跨项选才政策,由一名田径运动员转型投身冰雪运动的。这枚宝贵的奥运铜牌,正是天津市体育局当初决定让闫文港跨项转型收到的成果。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张仲权

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也是总局的政策好,我们可以有一个跨项选材运动员参加到冬季中心来。闫文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通过从技术上的攻关、从心理上的攻关、再到技术调整攻关,熟悉全世界的赛道,尤其是熟悉延庆赛道攻关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闫文港取得突破的瞬间,最紧张的大概是他的母亲……

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努力之外,这枚铜牌还离不开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有力到位的后勤保障工作。正是有了很多无名英雄的默默付出,才能让闫文港心无旁骛地走上奥运赛场。而这块铜牌,显然也远不是闫文港的终点,在大家的支持下,他还将为了心中的梦想,继续向着更高的水平冲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