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林建法

林建法,男,汉族,1950年 11月7日生于福建省连江县晓澳镇。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5月自愿申请到西藏插队落户当农民。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7月任《福建文学》理论编辑,1983年提议创办《台港文学选刊》,1984年9月调福建省文联理论研究室,参与创办《当代文艺探索》,任编辑。

1986年7月调辽宁省作家协会,任《当代作家评论》编辑,1987年1月任副主编。1991年1月始为《当代作家评论》法人代表,主持编辑部全面工作。2000年5月至2010年担任主编。2007年2月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1993年为副编审,1999年为编审。2006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8月为专业技术二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曾先后兼任春风文艺出版社特邀编审(2001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兼职教授(2003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审评委(2003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2004年)、渤海大学特聘教授(2005年)、渤海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总干事(2006年)、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6年)、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7年)、《西部·华语文学》执行主编(2007年)、《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09年)、《东吴学术》执行主编(2010年)、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学科特聘教授(2010年)等。

在其主持《当代作家评论》期间,刊物在文学界、期刊界影响深远,多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多次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GFD)全文收录期刊。2004年起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

多次策划重大文学学术活动:“2001长篇小说文体研讨会”(大连2001年6月)、“小说家讲坛”(苏州大学、渤海大学,2001年—2006年)、“2003新世纪汉语写作走向学术研讨会”(威海,2003年9月)、“2005·小说现状与可能性对话会”(渤海大学,2005年9月)、“贾平凹作品学术研究会”(常熟,2006年5月)、“中国首届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渤海大学,2006年9月)、“莫言作品学术研讨会”(鲁迅博物馆,2006年11月)、“王安忆作品学术研讨会”(渤海大学国际写作中心,2007年5月)、“阎连科作品学术研讨会”(鲁迅博物馆,2007年9月)等、“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高峰论坛”(渤海大学,2008年4月)、“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与批评”(温州·当代中国文学高峰论坛,2008年11月)、“第二届当代中国文学高峰论坛”(大连,2009年9月)、“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高峰论坛”(沈阳,2011年10月)等。

林建法先后获辽宁省十佳编辑(1995年)、东北三省优秀社科编辑(1996年)、第四届辽宁文学奖(2006年)、首届“辽宁省期刊人奖”(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0年)、第二届“春申原创文学奖”文学编辑成就奖(2010年)等二十多个称号、荣誉和奖项。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当代作家评论》封面

附: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资深期刊人和著名评论家——林建法

(节选)

林建法1982年大学毕业就开始从事文学期刊编辑工作,至今已有29年。长期以来,林建法始终把繁荣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把办出一个在中国当代文坛有特色、有影响、独树一帜的文学期刊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林建法有坚实的文学基础和深厚的文学理论修养。他在编辑工作中把目标定得很高,坚持四个一流,即做一流编辑,编一流稿件,培养一流作家和批评家,办一流期刊。

现今,林建法对中国当代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也得到中国文坛的广泛认可。新华社记者于新超在《我省一文学批评杂志成为海内外知名杂志引人关注》一文中指出“一家省级刊物能够引起海内外研究者的反响,能够成为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期刊,引人关注,研究其中的现象,对于我省的文学出版界提高办刊水平,对于发挥和巩固我省在全国文学界的作用和地位,都有很多启示。”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林建法老照片

在文坛上,提起林建法,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谈到他主编的《当代作家评论》这本杂志。二十多年来,这份杂志已经成为林建法生命中的一部分;二十多年来,《当代作家评论》探索创新,争创一流名刊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林建法主编的《当代作家评论》严格坚持学术原则,以观点旗帜鲜明、客观公正,理论深刻、文字尖锐、学术水平高而赢得了文学界的尊敬与重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高度评介《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贡献:“《当代作家评论》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界最重要的理论批评杂志之一,近年来对当代文学理论、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个杂志,伴随着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不平凡历程,走过了自己不平凡的二十五载辉煌的岁月,是当代中国文学界公认的批评重镇。这么多年以来,它以自己独特的文学眼光、宽阔的胸怀和气度,恪守学术立场和本色,坚持高雅的学术品格,洞悉文学的发展走势,不断鼓舞、激励优秀作家的创作,发现、扶持文学新人的成长,既注重理论建设,又强调学术理念和批评的审美激情,以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聚集了当代文学最有实力和生气的批评力量,与作家一道,见证、参与、推动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与批评发展的风雨历程和可喜成就。可以说,他们所做的大量的启人深思、具有引领意义、富有深远影响的建设性工作,博得了海内外文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充分肯定和热情的赞誉。一本杂志,凝聚了如此巨大的学术力量和精神力量,特别是能持久地坚守人文、高雅、创新的文学标准和美学尺度,这的确让我们对它肃然起敬,满怀敬畏。”(《遥寄祝贺与敬意——致“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颁奖会的贺信》,《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1期)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林建法与陈言先生

……

首届辽宁省期刊人奖评选委员会对林建法给出了这样的获奖评语:

“作家、批评家写文章是创作,编辑编刊物同样是创造性劳动,他的作品是刊物,一本好的文学刊物对时代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是终生想当编辑的,而且想做中国最好的编辑。”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林建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惊人的毅力、勤奋扎实的态度实践着一名期刊人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当代作家评论》融入了他的生命,他为了刊物的生存而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在清贫的环境中固守着绚丽的精神家园。他将刊物打造成三大文学评论名刊,为自己赢得了中国当代文坛著名评论家、最好的文学作品编选家的声誉和地位。他是当之无愧的‘辽宁省期刊人奖’获得者。”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林建法黑白艺术照

林建法在办好杂志的同时,还挤出时间研究中国当代作家与作品,近年共策划和主编出版了102部著作:其中《文学艺术家智能结构》《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7部,530万字;《中国最佳中篇小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18部;《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文学批评》9部;新经典文库·长篇小说12部,(与王尧合编);“新人文对话录”10本(与王尧合编);新经典文库·中篇小说9部(与韩忠良合编);新经典文库·短篇小说15部(与韩忠良合编)。还策划出版了《当代散文大系》(5部)、《汪曾祺小说经典》《林斤澜小说经典》《苏童短篇小说编年》(5部)、《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4部)、《迟子建中篇编年》(5部)。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汪曾祺书赠林建法

在繁忙的编务之余,林建法还坚持文学批评与理论研究,1983年发表《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西湖》1883年第12期)被《新华文摘》1984年第10期作为一家之言介绍,收入《新10年文艺理论讨论概观》(韦实编著,漓江出版社,1988);1991年出版文学批评著作《寻找精灵——文学情感及其他》(1991年4月辽宁大学出版社),此书出版后引起学界关注,被认为“本书涉及面非常广泛,对新的理论和文坛新的现象都有极其敏感的嗅觉,并及时抓住它们表达自己的思考……是一部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实践活动于一体的文学评论著作”。因此,入选《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乔默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辽宁年鉴(1994)》(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在“文学研究”中指出:省作协林建法的《寻找精灵——文学情感及其他》被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一书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的另一部与王景涛合著的《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获东北三省优秀图书编辑奖。林建法翻译的[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与赵拓合译)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文艺新学科建设丛书”,由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引起女性文学研究者的关注,成为女性文学研究的重要著作。2003年以来林建法连续撰写了7篇《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文学批评》序言,对每个年度的中国文学批评进行评介,均发表在国内CSSCI理论杂志上,《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都给予转载与介绍。《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与批评》(原载《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1期)发表后《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光明日报》“新论辑录”摘要论点,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这篇论文还被翻译成日文,发表在日本时新中国文艺杂志《火锅子》2009年夏季号(总73期)。

林建法的这些著作不仅为当代文学积累了可贵的资料,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林建法在夫人书店与汪曾祺等(汪老著作签售)

作为一名当代期刊人,他时时刻刻都在以实际的行动,惊人的毅力,勤奋扎实的态度屡行着他的职责,实践着一名期刊人真正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

《当代作家评论》与林建法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和编辑工作值得关注与研究的现象。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林建法主编|《1984-2013:〈当代作家评论〉30年文选》

《信仰是面不倒的旗》《小说家讲坛》|书封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2012年3月1日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目录

名编视野·林建法|林建法小传

名编视野·林建法

莫 言| 建法兄安好

贾平凹| 说林建法

阎连科| 嫂子和建法

陈众议| 莫言的意义——致敬林建法先生

陈思和| 胆肝相照真兄长——林建法与他的编辑风格

王 尧| 一份杂志的个人印记

张学昕| 建法兄的“心事”

谢有顺| 我常常想起林建法老师

名家三棱镜·叶弥

叶 弥| 抬头看一看

迟子建| 美哉叶弥

李德南| 转折时期的心迹与心学——叶弥论

作家广角

张清华| 戏剧性和抒情性问题:小说叙述的两个向度

文学史新视野

张福贵| 中国新诗的历史演进与经典化理解

敬文东| 来自《尘埃落定》的启示录

陈 军| 论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的主体场域

青年批评家论坛

房 伟| 语言的“过量”及转型焦虑的“超克”——重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兼论九十年代世俗化问题

王东东| 中国现代诗学中的元诗观念

作家作品论

刘 俊| 黑暗·地方志·写实/象征——论黎紫书的《流俗地》

西 渡| 戈麦诗歌中的智性想象——戈麦诗歌方法论之一

臧 晴| 先锋的遗产与风格的养成——论毕飞宇的小说创作

文学现场

李敬泽、阿来等| 生态:作为文学的方法——“生态文学与自然诗歌论坛”发言选编

“新世纪文学二十年20家/部”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