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锈带,红脖子,被压裂的底层

作者:北青艺评
锈带,红脖子,被压裂的底层

2010年8月,对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斯泰茜·黑尼来说,是忙碌而幸福的时节——宾夕法尼亚州的华盛顿县(美国有多个华盛顿县)和睦镇(也可译成友好,《压裂的底层》书原名《友好与繁荣》,分别是两个镇的名字)一年一度的集市上,又将举办动物美发沙龙比赛,斯泰茜给自己养的4只兔子报了名,同时参赛的还有儿子哈利养的山羊布茨,它有实力赢得“才艺表演”的冠军。

哈利已14岁了,他梦想长大后当兽医。

宾夕法尼亚州地处美国“锈带”,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这里是美国重工业基地,当地普通人想找份体面工作,并非难事。但和睦镇是例外,它太偏远,少有人肯在此设厂。因煤炭资源储备丰富,这里多是矿厂,但矿工的收入太低。煤炭业没给华盛顿县带来财富,反而留下巨大污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重工业衰退,“锈带”的企业纷纷关停,人口减少,收入下降,和睦镇也走向萧条。

这便是《压裂的底层》的背景。

2000年初,斯泰茜的邻居们纷纷与“山脉资源公司”签约,允许该公司在和睦镇开采页岩气,以换取一笔租金和长期分红。除了赚钱,斯泰茜还认为,签约是自己的公民义务。如果美国解决了能源问题,就不会派那么多人去海外打仗了,斯泰茜的父亲当年就参加了越战。斯泰茜认为,签约算是为国家尽义务。

宏大叙事背后藏着阴暗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内,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被认为是下一代的清洁能源。开采它需穿透坚硬的页岩层,成本更高,可页岩气储量分散,如不能持续出气,得不偿失。

在美国,人们会惊呼“发现了”石油,天然气则很少被称为“发现了”。开采天然气需较多投资,利润空间小。

然而,美国开采者们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先竖向钻井,达到一定深度后,再横向架设钻头,平行开钻。页岩纵向坚硬,横向却很脆弱,这么钻可能将整层页岩剥开,其中原本分隔储存的页岩气也会贯通为一体。

于是,一场被媒体称为“页岩气革命”的狂欢开始了。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在热烈讨论“页岩富翁”,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超1000亿立方米。短短5年间,产量增长了5倍,美国一举扭转了能源进口大国的地位,反而成了天然气出口的大国。

然而,和所有邻居一样,斯泰茜开始对签约感到后悔。

首先,大量重型卡车进入和睦镇,斯泰茜的老房子正好在路边,地基开始断裂。重型卡车卷起的灰尘,乃至开采区的烟尘,让周边24%的居民患上呼吸道疾病。

其次,臭味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山脉资源公司”采取了非常传统的生产方式,在矿区挖了个大坑,用来堆放开采页岩气时的废料,这些废料发酵后,形成了硫化氢。“山脉资源公司”给斯泰茜的解释是,硫化氢是自然形成的,却没提硫化氢有剧毒,不仅会损害人体黏膜,还能致癌。

其三,哈利患上怪病,他迅速消瘦,斯泰茜和邻居们养的动物也开始离奇地死亡。斯泰茜认为,这可能与饮水相关。和睦镇大多数居民只能饮用井水,而非自来水,因为搭设线路太贵了。开采页岩气时,会向地下输入大量的水,以将页岩气压出来,这些水会不会有毒,进而污染了水井呢?斯泰茜向专家请教,才知道检测费用如此昂贵,且很难证明井水被污染了。一位化学家怀疑水井被砷污染了,他给斯泰茜提供了便宜的检测试纸。每天检测的结果让斯泰茜意识到,水井中的水是流动的,有时能检测到砷污染,有时检测不到。可即使检测到,又怎么证明这些污染来自“山脉资源公司”呢?

苦难是一个连续体,不会自行了断

和睦镇是一个保守的传统社会,这里曾是西部大进军的一站,原住民与移民们曾在此发生过多次血腥冲突。和睦镇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把“喜欢诉讼”的人视为不合群者。所以斯泰茜不打算通过法律解决问题,作为护士,她懂得长期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面对当地居民的不满,“山脉资源公司”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雇佣“水牛”(一种送水车)给当地居民免费送自来水。

斯泰茜也参加激进环保组织“吊人索”的宣讲会,该组织的成员多是退伍老兵,和斯泰茜的父亲一样,离开军队后才发现已无法回到原来的社会中,可此时政府已抛弃了他们。他们高谈阔论环保、平等、权利等议题,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对于具体案例,却不太感兴趣。

不久,“山脉资源公司”将申诉者请到公司,分别向他们展示了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开采页岩气并没污染地下水。

一位邻居暴怒,斯泰茜却选择了冷静。其实,她已从自家的井水中检测出乙二醇等化学品,它们是工业中常用的防冻剂。在“山脉资源公司”大运输车经过时,斯泰茜看到不断有化学液体渗漏。随着哈利病情日渐严重,以及医生们确诊他患了“砷中毒”,斯泰茜开始寻求法律帮助。此时哈利已不想再当兽医了,因为他看到身边太多动物正痛苦地死去。

从2007年至2012年,“页岩气革命”给华盛顿县带来了1.5万个工作机会,太多当地人觉得,华盛顿县已白白贡献了自己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页岩气终于让他们可以“扳回一局”,“页岩气革命”也让大量工人涌入华盛顿县。

本书巧妙地钩沉了华盛顿县的历史,华盛顿当年曾到此,与法国人和土著谈判,想获得更多土地,反而遭遇了一番羞辱。在宾夕法尼亚州,暴力冲突曾如此普遍,特别是独立战争后,因英国国王曾承诺,战后允许土著收回故土,土著们决定支持英国,而英国人败走后,大量土著惨遭屠杀。

华盛顿县的历史决定了,苦难是一个连续体,它不会自行了断。一次次掩盖与说谎,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暴力注定会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循环,在长期被忽悠、被无视、被剥夺后,华盛顿县人坚信:暴力才是必须的。一次血腥结束后,已预约好下一次血腥。

一个个愤怒汇聚起来,却走向反智

2012年,斯泰茜正式起诉“山脉资源公司”;终于取得了胜利,她提交的诉状共182页,另有1734页证据。此后数年,对斯泰茜来说是漫长的折磨。政府环保人员曾答应帮助斯泰茜,却从此失踪,带着孩子搬离故居的斯泰茜无处安身,不得不在父母家的车里睡觉。遇到极寒天气,他们已习惯了睡梦中不将身体靠在车的铝皮上,否则皮肉可能被粘住。让斯泰茜欣喜的是,离开污染环境后,哈利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经过6年漫长的诉讼,斯泰茜最终选择了庭外和解。这种维权官司很少有律师愿意接,因为胜诉后才能拿到律师费,律师们宁愿接商务纠纷案,马上就能拿到钱。

在华盛顿县,越来越多的人支持页岩气,因为糟糕的监管不仅没使当地人生活更安全,反而不断剥夺着他们的利益。比如猪注射抗生素,法律要求必须有兽医开具的处方,而每次打电话叫兽医,都要花50美元。

许多人吃止痛药上瘾,因为病好后,再度疼痛,为省请医生的钱,他们就去吸海洛因,海洛因更便宜。最让华盛顿县人愤怒的,是环保主义者和记者们试图推销这样一种印象:当地居民不知道开采页岩气的风险,他们“都被一股邪恶的工业力量给愚弄了”。

一位退休教师因出租土地,得到了比执教20年都多的收入,他说:“那些住在匹兹堡或费城的人都是人渣,他们根本不想知道自己吃的肉或者用的能源是从哪里来的。”这就可以理解,本书作者持续采访到第5年时,为什么华盛顿县超六成的选民会把选票投给特朗普。

美国媒体喜欢用调侃的语气提到“红脖子”,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红脖子”?他们真的只是文化低、无脑的狂热分子吗?当个体发展的明天被制度撕得粉碎时,除了梦想改变,还能怎样?本书从个案入手,通过持续采访,呈现出社会整体的、深层的困境,为非虚构写作奉献了一个“如何才能以小见大”的典范。

作者| 陈建新 编辑|罗皓菱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