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短道速滑“冠军摇篮”吉林为何人才不断档?

中国短道速滑“冠军摇篮”吉林为何人才不断档?

安玉龙指导队员训练。 张瑶 摄

(北京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冠军摇篮”吉林为何人才不断档?

中新网长春2月12日电 (记者 郭佳)当武大靖站上北京冬奥会赛场,摆好姿势准备出发时,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吉林,一群年轻人在电视前屏住了呼吸。作为吉林培养出的运动员,武大靖在赛场上的表现始终激励着这些后辈。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吉林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其中包括李佳军、王春露、冯凯、杨阳、安玉龙、李野、袁野、周洋、李坚柔、武大靖、韩天宇等。

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夺金之前,中国队在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项目上的最好成绩是由安玉龙获得的,他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摘得亚军。那年,年仅19岁的安玉龙还揽下一枚接力铜牌。

12日,作为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短道速滑主教练的安玉龙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以国际化视野培养运动员是吉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的教练员都是从国家队退役回来的,在项目理解、技术变化、国际需求等方面掌握得非常扎实。”安玉龙说,现在该中心还聘请了韩国外教帮助队员打磨技术。

中国短道速滑“冠军摇篮”吉林为何人才不断档?

安玉龙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通过竞争的方式首次外派的教练。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他执教的俄罗斯短道速滑队参赛人数和项目均为历届最多,大大超过了俄罗斯方面的预期。

安玉龙认为,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不同,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不能盲目照搬,一定要有机结合,比如说俄罗斯运动员,虽然技术动作不够细腻,但爆发力、抗压能力和执行力都非常强,这是值得学习的。

“00后”运动员王鹏宇说,平时,大家跟队里这些冠军教练训练都带着一种崇拜的心情,过去他们在赛场上取得的成功让队员们相信,他们也能把自己带向成功。

王鹏宇4岁接触短道速滑后一直在吉林训练,直到他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一员。多年来,吉林建设的少年组、青年组、成年组三个梯队,让王鹏宇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

中国短道速滑“冠军摇篮”吉林为何人才不断档?

年轻运动员日常训练。 吕盛楠 摄

“这三个梯队的训练理念、技术要求和训练方式方法比较统一,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战略目标,中间不脱节,这就很容易出成绩,同时也能缩短运动员的成熟时间。”安玉龙说。

短道速滑“十年磨一剑”,外界因素和信心缺失都可能迫使运动员离开赛场。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发生,吉林将运动员的兴趣和能力看得同等重要。“国际上很多运动员四十多岁还能比赛,还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我们是朝着这个方向培养的。”安玉龙说。

当下,冰雪运动在中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兴趣参与其中。今年,吉林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比往年多一倍以上。

对于未能参加北京冬奥会,王鹏宇感到遗憾但并不气馁,他相信自己终会站上冬奥会赛场。他的师傅安玉龙同样目标清晰,此前,俄罗斯有意请他继续执教,被他婉拒。“我带的这一期队员都成长起来了,舍不得走。”安玉龙说。(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