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奔驰被通报!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仍是痛点

作者:爱驾天下

2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官方发布关于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奔驰汽车金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

奔驰被通报!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仍是痛点

据悉,奔驰汽车金融存在宣传材料未明确说明贷款产品提供方、服务价格信息披露不符合要求、有关消费者信息授权使用的格式条款未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等行为,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并存在消费者信息安全风险隐患。

谈及奔驰消费者权益问题,很多人会回想起2019年4月发生的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当时女车主因坐在发动机盖上哭诉的视频而走红。然而,引发这起投诉事件快速发酵的原因,除发动机出现漏油的质量问题外,还因为车主在购车过程中被收取了1.52万元的金融服务费备受质疑。

奔驰被通报!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仍是痛点

最后,奔驰金融由于“对外包活动管理存在严重不足”,违反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被北京市银保监局处以合计8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为此,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及授权经销商还联合推出了《服务公约》。《服务公约》包含了经销商基本行为规范,进一步强调运营的合法合规性、服务及收费的透明化,维护消费者在汽车消费和服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同时明确指出“绝不捆绑销售” 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尊重客户在购车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然而,四年之后,奔驰金融再次因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并存在消费者信息安全风险隐患而被中国银保监会通报批评。

奔驰被通报!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仍是痛点
企查查APP数据显示,奔驰汽车金融当前共有2条行政处罚信息,其中一条为2021年11月,奔驰汽车金融因“发生核心业务系统中断暴露出业务连续性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40万元。
奔驰被通报!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仍是痛点

据悉,奔驰金融成立于2005年,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全子公司。其中,戴姆勒股份持有奔驰金融52.2%股份,为第一大股东,戴姆勒大中华持有剩下的47.8%股份,目前注册资本为69.83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末,奔驰金融的业务网络涵盖了中国境内的 270 个主要城市,经销商数量为682家。目前,奔驰金融向零售客户主要提供三类贷款产品:金融贷款标准产品、金融贷款限时专案产品及二手车/试乘试驾车金融贷款产品。

奔驰被通报!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仍是痛点

而贷款购车服务有四种,其中“先享后选-星智享”方案和“老客户专属-星智享”方案由梅赛德斯-奔驰租赁有限公司提供;金融贷款方案和“星时贷”方案由奔驰金融提供,年利率采用单利方法计算。在没有金融贷款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金融贷款方案标准年利率为12.78%(12-60期)。

奔驰金融的上述行为,很多消费者都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背后的信息安全风险隐患,也没有真正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对此,奔驰汽车金融已按监管要求进行了整改。

就在2月9日,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对金融产品层面的要求将提上日程,涵盖机构包括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中就明确了,“推动将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纳入金融标准,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写在最后:

随着汽车信贷消费的深入人心,汽车金融也步入成熟期,并成为汽车行业的核心利润来源之一,然而汽车金融服务方面的投诉也层出不穷。

许多人在购车环节都会有类似的体会:“裸车价”优惠很大,但“落地价”并不便宜。在汽车购车环节,消费者的“不满意”越来越集中在车险、车贷、上牌服务、选装配件等方面。只不过,大多数消费者最后都选择息事宁人——毕竟相比大额车款的支出,这些增值服务的费用并不那么惹人瞩目。奔驰金融被通报批评,将在汽车金融行业刮起一股肃清之风,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中消协公布的2021年全国受理的投诉数据也显示,金融服务投诉量为6926件,同比增长0.02%。趋增的投诉反映了消费者权益保障的问题仍然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这首先需要车企、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做到真正的信息对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