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言解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我见1

作者:我叫宋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里的一段话。想要正确的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就需要从明白什么是“道”开始,那么什么是“道”呢?答案就是什么都是“道”!事实上原著的作者之所以在这段话里没有写上任何具体的事物而是用“道”来做代表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万事万物万理都可以是“道”!“道”在这里就相当于数学公式里的未知数X,至于文中所说的“道”生一指的并不是生育的生,而是指只有在以“道”为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对相应的事物进行比较,就好像《道德经》第二章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我们在大脑中有了什么是美的概念之后才会在大脑中产生什么是丑的概念,在知道了好是什么之后才会明白什么是坏一样。所以《道德经》里早就对什么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一定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任意的选一个前提为“道”,当有了这个前提为比较标准后就会有一个比较出来的结果产生,而这个结果就是“一”!比如说以我们自己的身高来做为这个比较的前提,当有一个比我们自己高的人出现了,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出有人比自己高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一”!而“一”生“二”的原理就是既然这个世界上存在比自己高的人就一定会有比自己矮的人,而我们的大脑产生的有人比我们自己矮的概念就是“二”!所以“一”生“二”指的是先是以“道”为前提产生出一个概念“一”,接着以这个概念“一”为前提再会产生出来一个对立的概念“二”,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作者在《道德经》第二章里说的那样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一”和“二”是对立的这个特性不能变动外,两者的内容却是可以互换的,就以我们自己的身高为例,“一”这个概念可以是比我们高也可以是比我们矮,这个是无所谓的,只要将“二”跟“一”是相等对立的这个特性记住就可以了。接下来我继续用我们自己的身高为例给大家解释一下“二”生“三”,不过解释到了这里的时候就可以简单些啦,因为再我们已经明确了“一”和“二”所代表的概念后,“三”所能代表的意思就只能是跟我们自己一边儿高的概念啦。关于“三”的特性需要重点说明一下的就是这个“三”所表示的意思在不同前提的情况下可能只是“一”和“二”两者中间的意思也可能是同时具有“一”和“二”两者的特性的意思又或者是同时不具有“一”和“二”两者特性的意思。解释到这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就写到“三”就不在写的原因了吧?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无论任何的事物在以一个前提做为衡量的标准下,得出来的结论都只有三个分类!例如当我们以材料的导电性做为前提来区分材料的种类,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材料根据其在导电性上的表现就只能分为导电体、绝缘体、半导体这三类。又或者我们以吃饭做前提来举例说明的话,那么我们就只有吃撑了、吃好了、没吃够这三种结果一样。

看了我的解释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要按照你这种解释的话,难道在古代被称作大圣贤的老子在教学生的时候就只是带着他的学生满处走,然后往下一指:这是什么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然后一、二、三的一说。接着又往上一指:那是什么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还是一、二、三的一说的这么一个只会公式化教育的人吗?当然不是这样的,为了让大家能对这段话所蕴含的科学意义有所理解,接下来我就举例来说明一下它是如何在不同领域上运用的。

关于成功与失败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可能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这点可以从那句用来解释两者关系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家喻户晓的程度上看出来,可是这句话让人不能理解的有三点,一:如果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话,那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是怎么成功的呢?成功这孩子从那出来的?它妈妈失败在那呢?二:如果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正确的话,那自己或自己知道的人都跟成功他妈过了大半辈子了,怎么就看不见成功这孩子呢?难道这失败还能得上不孕症?三:如果失败是成功之母,那谁又是失败之母呢?

但这三个问题如果我们用“道生一”的理论就能很好的理解了,首先让我们以努力为“道”,根据道生一的原理,我们努力所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但并没有谁规定必须是什么样的结果才能是一,这个结果可以是成功也可以是失败,所以要说谁才是这个时候的成功或失败的母亲的话,那它只有一个名字-努力!这就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如果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话,那为什么有人会一直处于失败的状态。我们之所以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失败之后就应该是成功是按照“道”生“一”,“一”生“二”的思路来思考的:当一是失败的时候,根据一生二的原则就应该由失败产生出成功!从表面上来看我们这么想似乎没有错,但这个思路有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们把道给忘了!正是这个错误让整个公式都无法成立,因为当我们在失败之后事实上就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又回到了努力是道道生一这个环节,这个一仍然是可以是成功也可以是失败!有人要说了: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一生二的理伦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一生二也就是失败产生成功的意义就是在逻辑上告诉我们:成功是存在的!至于失败存在的原因就是你做错了!如果想要成功你只要把错的地方改了就行(也就是让失败真正的成为成功的母亲),不改变的话你所做的一切就不是在为成功努力而是一错再错!通过袋鼠的笼子和南辕北辙这样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错误的努力只能得到失败!我们之所以会有人不重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个重要的环节,是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努力就应该成功,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要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不存在的话,那这个事情就是“应该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应该的或者是不应该的,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或者做事的时候只要脑子里有了“应该的”这种想法的时候,那我们就已经将自己跟失败绑定在一起了。

第三个问题是谁是失败的母亲,前面已经讲过了以努力为道,再代入道生一的公式里得出努力的结果是一,这个一可以是成功也可以是失败。但显然大家想知道的不是这个,大家想知道的是一个人在成功之后为什么还会失败!是让成功者失败的母亲是谁?一个人在成功后又走向失败的原因只有两种,第一种是这个人并没有掌握成功之道,就像前面我讲过只要你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也就是掌握成功之道你就无法改变自己失败的命运一样,当一个人没有真正的掌握成功之道时,这个人是无法长期成功的,至于为什么没有掌握成功之道的人也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人无论做什么都只能有三个结果:成功、失败和说不上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三个结果,所以没有掌握成功之道的人凭运气也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其中一些人还拥有很强的实力就更是如此,就像《画蛇添足》写的,第一个画好蛇的人实力就比剩下的人要强,但是由于他没有掌握成功的关健也就是没有掌握成功之道,所以就把已经到手的成功给丟了。如果说第一种人把到手的成功给丟了是很可惜的话,那第二种人就更惜!因为第二种人是已经掌握了成功之道,但他们却因为没有去掌握失败之道所以最后还是失败了,那么什么是失败之道?为什么成功人士必须要掌握失败之道才能避免失败呢?失败之道就是指能毁掉我们个人或者是我们的事业的所有因素,如果我们将成功之道比喻为通往成功之路上的路标,那失败之道就是提醒我们有危险的警示牌!它的作用就是当我们因为长时间行驶在成功之路上而变的飘了的时候让我们能够清醒下来,所以我们对成功之道的态度要顺从,跟成功之道对着干的人永远都不会成功!我们对失败之道则要心存敬畏,历史证明凡是对失败之道持轻视态度的人都会输的很惨!#每天学点国学知识##国学实用##生活国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