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作者:大树作笔

《水门桥》获得春节档电影票房之冠已成定局。

这不仅仅因为它延续了《长津湖》的宏大场景和精美制作,更在于它对战术的细腻描述,对人物的精心刻画,对精神的真情弘扬。

这种精神正是《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由此《水门桥》就再上一层楼,实现了内容层面的跃升,为这部电影史诗增添了新的篇章。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照片

1.炸桥在有条不紊的战术中进行。

水门桥是败于长津湖战役的美军陆战一师逃向海边的必经之路,敌我双方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我军想炸毁水门桥,以全歼美军陆战一师;陆战一师要在此逃生,拼命的护桥。这就使曾经默默无闻的一座小桥闻名于世,也使炸毁与守护水门桥成为世界战争史上最惨烈、最艰苦的一场战役。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剧照

与长津湖的整个战役相比,水门桥之战更具体,更具象化,这就为电影《水门桥》的导演对战术的细致刻画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而这又恰恰是导演徐克的长处,他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编排与表现。

电影中的七连按命令赶到水门桥后,不是盲目地炸桥,而是在能够俯视水门桥的山头上观察地形。

他们看到的是,兄弟部队九连已先行炸桥,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桥不但没有受到致命性的破坏,自己也损失不少,许多牺牲和负伤的战士都躺在冰天雪地里。

连长伍仟里立即命令救人,然后从九连战士那里了解水门桥的详情。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中连长伍千里发信号

在得知水门桥的现状和敌军部署的基础上,连长做了如下战术安排:

派出主要兵力在桥的南北潜伏,派一支突击队顺桥下的排水管而上,炸毁水泵房以引起敌人的混乱;连长亲自带队直捣敌军指挥部,打掉他们的指挥和联络系统;派狙击手平河先打灭敌军的探照灯,掩护全连的行动;指导员在高地上指挥全局,协调各部。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之引水管

水管出击战开始了。

七连战士顺着九连已经炸开的一个缺口,悄然而上,顺利地炸毁了水泵房,敌军一阵混乱,但又摸不清我军的位置,便向水管里扔手雷。

眼看一颗手雷滚在正在撤退的战士脚下,紧急之中,一位战士扑向手雷,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战友的生命。

这一炸成为全片的一大泪点!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中捣毁水门桥守军指挥部

趁着混乱,连长伍千里率人潜入了敌军指挥部,而敌人还在按计划守株待兔,企图引我军上勾,从而居高临下地将我战士歼灭。

没料到我军如神兵天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除指挥官乘乱逃逸外,指挥系统及所有美军被消灭殆尽。

这场戏展现了导演徐克最擅长的近身肉搏战,看得过瘾。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伍千里立即发出炸桥的信号。

潜伏在雪地里的七连战士向桥上发起了猛攻。

因为美军的指挥系统失灵,守在山上的敌军并没有及时开火,待七连战士接近桥体时,他们才仓促还击。尽管美军的武器精良,但大炮在近距离使不上,七连又是打雪地战和穿插战的高手,机智地躲过敌人的射击,很快上了桥。

就在战士们准备安放炸药时,美军的一辆坦克突然开来,向我军猛烈开火,顿时有一大批战士倒在雪地里。敌军的火焰喷射器也趁火打劫,瞬间点燃我军战士的身体,他们像火球一样在雪地里翻滚着,挣扎着,最后被烧成一团灰.....

在山头上指挥的指导员见状,心如刀割,他立即下令剩余的战士撤退,以减少伤亡。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中的七连狙击手平河

眼看第二次炸桥就要毁于一旦。

在坦克附近潜伏的狙击手平河见状,抱着一个炸药包向坦克冲去,敌人的机枪子弹打穿了他的身体。

平河是在淮海战役中用老班长伍百里的身体掩护而活下来的战士,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中他除用自己精湛的狙击技术多杀敌人外,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冲上去。

关键的时刻到了,平河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回报老班长的恩情了。他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把炸药包扔到坦克下。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伍千里看到了,但因他被钢丝网绑着,难以挣脱,痛心不已。他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平河的心愿。

伍千里向坦克下的炸药包射去准确而愤怒的子弹。

一声巨响,水门桥灰飞烟灭,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第二次炸桥成功。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2.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此时,上万名美军陆战一师的逃兵向水门桥方向蜂拥而来,我军的包围圈愈来愈小,再不过桥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抢修和增援水门桥成为美军的重中之重。

电影中出现了美军40辆坦克、上百名士兵向水门桥浩浩荡荡开来的场面,再加上大量的轻重火力,将“水门桥”团团围住。

与此同时,美军也用先进的技术、最快的速度,将水门桥修复,大批车辆开始通过。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伍千里和伍万里

而七连的兵力基本拼光,仅剩下10多名战士了,又没有爆破器材,更无重火器的支援。

如何再次炸桥?

连长、指导员和战士们都明白,突袭已无可能,唯有以命相搏!

此时的伍千里依然很冷静,他对满身风尘的伍万里说:

以前我总是保护和限制你,现在给你一个四处跑的任务:吹哨子袭扰美军。你想怎么跑,你自己定。

经过长津湖战役的磨砺,伍万里已从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遵守纪律,敢打敢拼的战士,现在给他分配这个任务,恰好能发挥他的优势。

只见伍万里那着哥哥给他的哨子,像兔子一样灵活地东跑西窜。每到一处,哨声嘹亮,立即惊动了惊慌失措的敌人,然后是一阵枪林弹雨的发泄。而伍万里机智地藏好,毫发未损。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易烊千玺在《水门桥》中饰演的伍万里

就在伍万里吸引和愚弄敌人注意力的同时,战士们背着炸药包向水门桥冲去,最终还是被敌人发现,遭到排山倒海般的枪炮袭击。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奋力地靠近桥体,即使腿被打断,浑身负伤,依然向前爬行,在牺牲的前一刻,拉响炸药包,给水门桥一定的破坏。

电影给这一场景充分地渲染,用雪地里的坚韧前行,表现志愿军战士的意志;用爆炸的轰鸣,体现出战争的残酷;用钢七连的战歌,弘扬志愿军精神:

一声霹雳一把剑,

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

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

踏敌尸骨唱凯旋!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朱亚文在《水门桥》中饰演的指导员梅生

山头上的指导员梅生看到了一辆美式装甲车,立即产生了一个开车冲向敌群的念头。

导演没有简单地处理这一看似鲁莽的行为,而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给梅生的心理和感情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画面中闪回梅生与妻子分手的情景,出现了梅生一家人的照片。也有照片飘向车外,被烈火焚烧的镜头。

这就使梅生的行为不仅仅只是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么简单,它充满着战争与和平、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亲人的安宁而牺牲的丰富内涵。

看到梅生的牺牲,观众自然会把它与《长津湖》中雷公的牺牲联系起来,而这正是导演所希望的两部电影的延续性。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吴京在《水门桥》中饰演的伍千里

连长伍千里知道七连战士已牺牲殆尽,他必须舍命给水门桥最后一击。他翻遍了战场上的残骸,找到了一枚坦克炮弹。

于是,伍千里背上一块铁板,抱着坦克炮弹,顺着山势滑向桥面。就在他在桥上放置炮弹时,敌军来了,密集的子弹射向伍千里。

伍千里跌落山谷,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手枪打爆炮弹,将桥面炸毁。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中的红围巾

电影调动一切手段对伍千里的一系列动作给予了唯美的渲染,使志愿军的牺牲不再凄惨,而是一首英雄的赞歌。

还有余从戎从火海中冲出、一条红围巾在战火中飘扬等等场景,都是影片对死亡进行积极的、乐观的、唯美的描绘,彰显了导演的情怀和这部电影的品位。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易烊千玺在《水门桥》中饰演的伍千里

片尾的创意更是匠心独到,意味深长。

当志愿军各连向司令员报告七连的人数时,伍万里含泪喊道:

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

这个反差极大的数字,不仅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宣告中国人的坚韧与顽强: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之魂: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赢得这场立国之战

《水门桥》中七连战士向祖国方向敬礼

事实正是这样,尽管美军从水门桥逃脱,但他们输掉了这场战争,看到了中国人不可战胜的力量和精神。

中国也就是凭借这场“立国之战”,彻底改变了百年耻辱的命运,有了今日的强大,使任何敌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们今天享受的不正是当年志愿军打出来的安宁与和平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