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本草纲目》收载的痈疽主治药 1

作者:本草纲目原著选读

深为疽,浅为痈。大为痈,小为疖。

【肿疡】

〔草部〕

甘草,行污浊之血,消五发之疽,消肿导毒。一切发背痈疽,用末和大麦粉,汤和热傅,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即溃。仍以水炙一两,水浸一夜,服之。或以黑铅汁淬酒服。或取汁熬膏。阴囊痈,水炙煎服,二十日即消。

忍冬,痈疽,不问发背、发颐、发眉、发脑、发乳诸处,捣叶入少酒涂四围,内以五两,同甘草节一两,水煎,入酒再煎,分三服。重者一二服,大肠通利即效,功胜红内消,其滓亦可丸服。或捣汁同酒煎服。

《本草纲目》收载的痈疽主治药 1

忍冬

远志,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侯,死血阴毒在中不痛者,即痛,或忧怒等气在中作痛不可忍者,即止。热者即凉,溃者即敛,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浸,取清服,其滓涂之。

红内消,痈疽毒疮,水煎入酒时饮,滓为丸服。

连翘,消肿止痛,十二经疮药,不可无此。痈肿初起,煮服取汗。

木莲,一切痈疽初起,四十九个,研细绞汁服,功同忍冬。背痈,取末服,下利即愈。

常春藤,一切肿痛,研汁入酒服,利恶物,去其根本。

络石同上。

秦艽,发背初起,同牛乳煎服,取利。

山慈菇同苍耳擂酒服,取汗。

豨莶同乳香、枯矾研,酒服,取汗。熬膏,贴一切痈疽,发背恶疮,丁肿喉痹。

地菘捣汁,日服。

苍耳擂酒取汗。

紫花地丁同苍耳擂酒取汗,渣同面涂。

乌敛莓,擂酒热服,取汗,渣涂。

迎春花酒服末,取汗。

马蔺花叶同松毛、牛膝煎服。

曲节草同甘草煎服。

香附子,已溃未溃,以姜汁炒研,日服。

草乌头,阴疽不起,同南星、桂心、姜汁热服。未破内消,久溃能去黑烂。

牵牛,诸毒初起,气壮者,煎醋服,利脓血妙。

决明同甘草煮服,并涂。

石苇发背,冷酒服。

石胡荽同穿山甲、当归尾擂酒服,并涂之。

地锦草同乳、没等擂酒服,并涂。

积雪草、野菊、栝蒌、天门冬,并擂酒服,滓涂。

升麻,除风肿,行瘀血,为疮家圣药。肿毒卒起,磨醋涂之。

羌活,散痈肿败血,入太阳经。

地榆,诸疮痛加之。

黄芩,痒者加之。

黄连,诸疮痛痒,皆属心火。

龙胆,痈肿口干。

紫草,活血利肠。

当归、芍药、芎,和血止痛。

三棱,消坚硬。

黄葵花,肿痛及恶疮脓水,为疮家圣药。盐收经年用,尤妙。

胡黄连同穿山甲贴。

芭蕉同生姜贴。

生地黄杵涂,木香盖之。

龙葵,捣涂,或入麝,或同蛤蟆。

大黄,醋调贴。同五倍、黄柏贴。

乌头同黄檗贴。

商陆擦石痈。盐捣,傅一切毒。

莨菪子,贴石痈坚硬。

天麻、都管草醋贴。

箬叶、红蓝花、苎根、益母草、金丝草、大戟、水仙根、飞廉、马鞭草、漏芦、蘘荷根、鸭跖草、续断、大蓟根、薇衔、 火炭母 、泽兰、地杨梅、地蜈蚣、姜黄、蒲公英、蓼实、紫河车、半夏、天南星、王不留行,洗。

白芍 、栝蒌根醋调。

三七、 蒺藜苗熬膏。

苦参、土瓜根、独用将军、石蒜、牡丹皮、大青、草乌头、小青、鬼臼根、萝摩叶、射干醋磨。

羊蹄根醋磨。

蒟蒻、石菖蒲、芫花胶和。

金星草、半夏、鸡子白调。

莽草、螺靥草、水堇、水莕草、毛茛、水莼叶、海芋根、蒲黄、海藻叶、海根、水莸草、 防己。

选自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原文,无删节,版本为《本草纲目》金陵本系统。(痈疽共7节,此为第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