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红梅和她的那个人

作者:热情的金桔A

八九年,棉花公司为了安排本系统职工,创办了一个银山饭店一个银山纺纱厂。

纺纱厂成立的时候,罗红梅的叔叔搞到一个指标,缴纳两千元就可以上班。

那时候,金安纺纱厂很赚钱,银山也会很赚钱,大家都这么想。

培训是委托金安公司进行的,为期半年。罗红梅那年十八岁,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也没想复读。于是听从叔叔的建议,家里东拼西凑,借了两千块钱,她成了银山的职工。

开机之后,罗红梅是挡车工,那点技术,对上过高中的她来说,不在话下,一个星期不到,她就熟练了。

每次到食堂吃饭的时候,别学英都端着碗来和她一桌。

别学英能讲很多男孩子才知道的一些事,香港的一些事,深圳的一些事,上海的一些事,甚至美国英国的一些事,罗红梅很佩服别学英。

有一次月休,罗红梅准备回家,别学英也月休,别学英说,我陪你回家,罗红梅高兴地答应了。

别学英买了一些点心,两瓶酒,罗红梅说,不要客气。别学英说,你刚上班,领了工资,总要孝敬一下父母吧?罗红梅还真没想到,就更佩服别学英了。

到了家里,别学英伯妈长伯父短的,还帮他们家挑水,甚至挑粪淋菜园,罗红梅父母乱夸别学英,说,红梅,你看人家,多孝顺!

回厂之后,两人好的一个人似的。

别学英一到休息,就带罗红梅到斗湖堤舞场跳舞,别学英教会了罗红梅迪斯科,教会了伦巴,舞场的那几种常见舞曲,她都会了。

别学英就像是大姐姐,又像是大哥哥,给她买的吃的,刚好就是红梅想吃的。给她买的鞋子,刚好就是红梅喜欢的样子。

又是一个月休,别学英说,红梅,我们到沙市去玩吧。罗红梅还没有到沙市玩过,立即同意了。

别学英告诉罗红梅,打车去沙市要九毛钱,打船只要六毛钱。这些红梅都不知道,说,姐,我都听你的安排。

他们到候船室怎么打票,怎么上船,一路上经过哪些地方,别学英都详细讲给红梅听。

到了沙市,逛了商场,逛了公园,然后带红梅去沙棉,别学英有一个同学在沙棉上班,那个女孩带他们参观沙棉,红梅感叹说,好大啊!

晚上,那个女孩找同事挤铺,把自己的床让给他们。罗红梅开始睡在另一头,兴奋,睡不着,就爬到这头,依偎在别学英的怀里,别学英抱着红梅,捋着红梅的头发,把嘴唇在红梅脸上蹭了一下,脸挨着红梅,红梅感觉很幸福,说,英姐,从没有人像你这么对我好。别学英说,傻姑娘,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

回厂之后,两人就更加形影不离了,红梅总是忍不住,要跑到别学英床上去,任凭别学英搂抱,亲吻,抚摸。

红梅的父母亲请叔叔给她介绍男朋友,那个时候,棉花公司还是相当不错的,总经理曾经夸过海口,棉花公司即使绝收十年,也有工资发。叔叔介绍了棉花公司一个青年,年纪是大了一点,现在看来也不大啊,才七岁,人样子也不差啊,鼻子眼睛耳朵,一个不少。

去看的时候,红梅带了她的英姐,其实英姐没说什么,红梅闷闷不乐,问英姐怎么样,英姐说,年纪大一点,会疼人,老人都这么说。红梅说,他脸上有雀斑,牙齿那么黄,肯定喝烟,肯定喝酒,听说喝酒的男人,一醉就打人,有一回,我爸喝醉了打我妈……

晚上,红梅有跑到别学英床上,抱着别学英说,姐,我不结婚,我和你过一辈子!别学英翻过身来,把红梅压在下面说,真的?红梅说,真的!

后来,听说厂里经营不好,降低工资,想请金安收购,都是传说。

那时候,阴风吹遍斗湖堤,南街都是发廊听说很赚钱,于是,别学英和罗红梅偷偷开了一个发廊。

看别人赚钱容易,真正自己去做,其实不简单,进发廊的要么就是商人,商人有钱啊,要么就是政府官员,官员要政绩啊,要政绩就要招商啊,招商就要款待啊,进发廊是款待的一条啊,肯定是进高级发廊啊。

别学英虽然有想法,也攒了一点钱,但开不了高级发廊。

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传来了,父母亲找来,叔叔下命令,终于把两人隔开了。

红梅每天在家里,母亲看着,不断找人做介绍,女孩子,只要一结婚,有了男人,再生个孩子,就不会七想八想了。

那天,母亲叫红梅挑一担粪到田里去,听到有人喊,红梅跑到坡上一看,是别学英在芦苇里,她迟疑了一下,还是过去了,两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从那天开始,别学英和罗红梅就消失在人间。

一个传说,他们在深圳南山开了一家美容院,经营得还不错,本来么,罗红梅那么好看,又温婉。别学英那么有头脑,什么事情都想得出来。

另一个传说,别学英从来就是剃短头,跟男人一样,衣服也是穿男式的,不是么,还有喉结。传说,别学英即是男人,又是女人。

他们消失的正是时候,因为,银山公司垮台了,银山纺纱厂金安公司不肯收购,后来,那些女工都遣散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