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实的古人身高:古代中国人究竟有多高?

几年前,一个日本青少年平均身高远超中国青少年身高的新闻在中国网络上引发了好几轮热议,许多不甘的人鉴于现实中无法达到“大”汉的要求,转而打起了祖宗的主意。不知是谁灵机一动,想到了兵马俑,兵马俑的高度网上很容易查到,于是一些人欢呼起来:秦汉中国人平均身高1米85!

那为什么近代到现代就一米六了呢?有些人给出的解释也很霸道——都是满人害的,满人把中国变穷了,汉人个头就矮了!古代中国人那是人均1米7以上高大威猛的好汉!

事实究竟如何呢?

拿秦俑说身高太离谱

先说这拿着秦俑当身高的事。的确秦俑在制造时无疑是仿照了真人形象的,数千人俑有青壮年也有看着较为年长的,年龄覆盖也算有点代表性。那这1米85不就是实打实的了吗?欢呼雀跃前,我们需要先看看一尊秦俑究竟什么样子。

真实的古人身高:古代中国人究竟有多高?

注意到了么,为了让俑像能够稳稳站在地上,每个秦俑脚底都有一块不薄的脚垫,因此在测量陶俑高度时,都是算入了这一块脚垫高度的。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中,其实已经对此做出了研究。从脚垫到头顶整个高度被称之为“通高”,挖掘出的立姿陶俑通高大多数都处在180cm~195cm这个区间内,这也就是所谓1米85人均身高的由来。

不过,同样在《报告》中,考古学者们还测量了另一个数值,就是不含脚垫,只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在报告中被称之为“足至顶高”。那么这个“足至顶高”又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可以直接看看《报告》中的数据:

真实的古人身高:古代中国人究竟有多高?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陶俑尺寸登记表之一)

可以看出,在“通高”和“足至顶高”两个数值之间,有着大约10个厘米上下的差距,也就是说扣除脚垫后,非常写实的秦兵马俑高度就只有一米八不到了。

但是这还不算完。

因为“足至顶高”也依然不能代表“身高”,为什么呢?

再仔细看看这些陶俑细节——

真实的古人身高:古代中国人究竟有多高?

不错,虽然是头顶,可古人还有发髻帽子在上面……去除这一因素,又得降低好几个厘米,于是整个秦兵马俑的实际身高,也就是1米7的水平了。

似乎也不是很差,1米7嘛,和现代中国青年身高都持平了,甚至比多数地方还高那么点呢。不过别忘了,秦俑可是军旅,是精锐之师,相当于禁军的级别,他们的身高自然会比同时代平均水平要高上一些。那么古代人的身高从哪看呢?有人或者会搬出许多史书,来用史书记载的说法予以证明,不过可惜的是古代社会的度量衡并不确凿,比如汉代大小尺的研究至今仍在进行之中,当书中冒出一个八尺男儿的时候,我们无法确切的知道这究竟是按哪个“尺”来衡量的。哪怕到了明清,营造尺、量地尺、裁衣尺也依然各不相同,七尺男儿到底是7什么尺?我们不得而知。

从人骨下手的身高估算

文本不行,还有考古可以帮手,挖了这么多古墓,出土的古人遗骸可着实不少。当然,许多骸骨已经不完整了,也许就是一段腿骨或者一段臂骨,不过人类学家依然有办法,通过大量同类人群完整骸骨进行比照,得出经验公式,就可以从这样一段长骨来估计完整的身高了。

真实的古人身高:古代中国人究竟有多高?

(从辽宁喇嘛洞三燕文化墓葬中出土的这对股骨的下端显示其主人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病)

目前中国古人长骨身高推算方程,除了使用国际上比较常见的Trotter-Gleser和Dupertuis-Hadden方程外,还有邵象清、陈世贤、公安部课题组、张继宗、莫世泰、朱鸿等等学者、组织归纳出了各自的方程,比如Trotter-Gleser关于蒙古人种身高推算方程为:

身高=股骨最大长度X2.15+72.57cm

而邵象清的20到30岁汉族男性身高推算方程为:

身高=左侧股骨最大长X2.30+643.62mm±34.81mm

身高=右侧股骨最大长X2.31+644.84mm±34.86mm

当然这些方程虽然各自不同,但得出的结论基本接近,可以认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大家已经开始了殊途同归的阶段。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些研究成果,通过古人遗骸实物来判断古人的真实身高。

古人身高数据

为了证据的效力,我们来看看古代中国人身高究竟是什么情况吧。河南下王岗原始社会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17具遗骨,其中15位男性,2位女性,均为壮年至老年的成年人。这些遗骨保存完整,可以经过直接测量来推算出当事人身高,经过考古队计算,男性平均身高1.61米,最矮1.48米,最高1.77米;两名女性分别身高1.54米和1.60米。

同样在河南的郑州市洼刘西周遗址中,21名男性最低1.42米,最高1.73米,平均1.55米,12名女性平均身高1.48米;

到了战国时期的新郑铁岭遗址人骨,男性平均身高1.67米,女性1.54米,比起原始社会和西周的情况看起来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当然,这样仅仅一处遗址并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完整情形。

真实的古人身高:古代中国人究竟有多高?

(内蒙古盛乐古城遗址周边发现了从战国到唐时期墓葬,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样本,图中为一座汉代时期墓葬及骸骨)

对照的有同样战国时期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中,男性平均身高在1.63米到1.66米之间,女性则在1.51米到1.55米区间内。想到长期以来,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身高上相对中原地区居民要略矮一些,这个结果也基本可以印证战国时古人身高要比原始社会更高一些的假设。

再到汉代,陕西澄城良辅墓地,其中7例男性平均身高168.6cm,3例女性平均身高152.83cm,和前面的战国时代身高一个水平。

更之后的东晋十六国时代的辽宁喇嘛洞三燕文化墓葬中,男性1.67米,女性1.54米,同一时代的北魏大同墓葬中,14例男性平均身高167.4cm。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人身高也依然保持着战国以来的水平,没有特别之处。

之后千余年时间,我们也不一一详述,直接来看明清人的身高。

天津蓟县桃花园明清家族墓葬中,男性平均身高167.19cm,女性152.89cm,显然也和战国以来的水平保持一致。

真实的古人身高:古代中国人究竟有多高?

也就是说,在整个古代社会中,中国人的平均身高都大致保持在男性1米67,女性1米53的水平左右,2000多年中起伏变化不大。这个水平放在同期全世界而言,基本处于中间档次,和罗马希腊人等相当,比起一些平均身高超过了1米7的欧洲北方日耳曼要矮一点。当然,什么古人平均1米7、1米8的,自然只是妄想而已,近现代的经验表明,人均身高最为关键的就是人均营养状况,肉蛋奶的摄入量在其中占有决定性的要素,古代亚圣孟子还在展望七十可以吃肉的美好社会,显然这种社会支撑不起多好的人均营养状况,自然个头也不会多高。把自豪感和身高挂钩在一起,还是和祖宗的身高挂钩,这就真是让人无语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