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作者:江阳沽酒客

都知道战争是残酷无情的,自从人类形成社会以来,从远古社会到今天社会,战争始终没有中断过一天。

简单来说,都是为了本民族的生成而发生的。

不过就是大小、地区、规模不同罢了,过去发生战争,现在发生战争,将来依然发生战争。任何人任何制度都不能消灭战争,和平只能在不同的地区,短时间地维持。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虽然战争无情,但是它如同天火烧森林一样,这是一种自我淬炼的过程,当然我们期盼世界和平,人类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和谐相处。不过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一些战争确实起到改变世界和人类走向的作用,有的是世界性,有的是区域性,有的则关于一个民族文明脉络的延续。

比如,今天江阳沽酒客先给大家聊的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看过封神榜的朋友应该知道,武王伐纣的历史,抛开神话的外衣。当年商周最重要的一站,决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命脉,今天看来无比关键。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帝辛,说帝辛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说纣王就明白了。作为商朝的末代君主,他并非庸碌之辈。相反历史记录的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这是一个身材魁梧,骁勇善战,力大无穷,猛兽都会被他拿下的霸主。只可惜“好酒淫乐,‘嬖(bì)’于妇人”,意思就是奢靡的生活和红颜祸水害得他最终亡国。

然而在姬发没伐纣之前,帝辛可是“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周人称呼他为“纣王”,那是极不尊重和轻蔑的语言。“纣,残义损善也。”在周人眼里他是荒淫无度、恶贯满盈的纣王。殷人眼里,他却是功在千秋、备受爱戴的帝辛。对同一个人,同一段历史,不同的族群有着迥然相异、两极分化的认知。历史是后人写的,到底如何?这个遥远得不能再遥远的时候,神话与现实交错,我们已经无法辨识了。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周人的正义来自于他们的口耳相传文王的遭遇,人言可畏的商纣残忍。而商朝发展到帝辛的时代,这个一国之主,正在努力改变国运。却不知不觉地触犯了内部贵族利益,让周人趁虚而入。

贵族公议制的废除,原本举足轻重的贵族大佬们,都失去了对国事的影响力,更是满腹牢骚,积怨已久。贵族内部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离心力,帝辛抵御东夷,经营东南。日趋强大的东夷企图向中原扩张,时常来犯,严重威胁商朝边境。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帝辛发起对东夷的大规模反击,经过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战争,打退了东夷,保卫了中原,然而长久地对其用兵,损耗巨大,“克东夷而殒其身”。战争还带来了新的负担,幅员辽阔的地盘需要经略,数目庞大的战俘亟待消化。一切都需要时间,才能慢慢平复战争的创伤。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而西侧的诸侯国周自季历起,开始大肆扩张。帝文丁十二年,杀季历。其子文王姬昌野心勃勃,又身负血海深仇,于是表面做小伏低,实则加快征伐。文王死后武王姬发更是雄心壮志,不仅蓄势待发,还大肆制造谣言,诋毁帝辛,发起舆论攻势,一边四处联结诸侯,结成利益同盟,孟津观兵之后便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此时的帝辛,苦心经营,却力有不及。一方面内部贵族离心离德,一方面外部忧患重重,百姓虽然爱戴君王,却在无休止的征战中消耗着生命,没有得到休养。而那些关于帝辛的谣言更是让人心生愤慨。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公元前1057年2月(目前这个时间还有争议,暂用此记录),周武王姬发率领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在牧野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的“70万”之师,终止了殷商王朝的6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从此,绵延3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并绘就出至高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弘历史。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为何,以小胜多,原因当然很多,但是舆论真的很恐怖,甚至超越了利器的作用。而当时商人军队的七十万人中,真正的商人却并不算多,大部分是俘获的奴隶,他们本来就没有归属感和信仰,揭竿而起在所难免。

假如,帝辛能攘外先安内,可能历史之走向未必是今天的样子,假如周人不扩张的同时,大肆舆论攻击,恐怕也不会轻易扭转乾坤。

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

这一场被后世儒家说成吊民伐罪的正义之战,也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更开辟了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的道路。

中国从炎黄子孙到华夏文明的确立,这个时候才真正有了归属感。虽然后世君王还有神权天授的幌子,但是已经远离了那种无法触及的神话时代。然而最后总结这场战役,儒家还曾经说: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这如神话一般的说法。这当然不可信。

然而,那些硝烟过后,中华文明又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是毋庸置疑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