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四川日报记者。
9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张"全家福"设置了2000多张笑脸。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以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齐聚一堂,迎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先进个人,记者很荣幸走进人民大会堂。与抗击新型冠肺炎疫情一样,记者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目击者、目击者,并记录参与者的识别过程。
"快乐相遇"
8日7时40分左右,天安门广场外人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前往人民大会堂,突然有人用粤语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康岩。"管东教授!"两人高兴地想出了一个肘部敬礼。五个多月后,康和他的"同志们"在这里团聚。
关湘东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康岩被外界称为"八分重病",两人在武汉期间有许多重症患者。"今天这个机会太难得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家医院周发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家医院俞开江......"康岩乐于向记者讲述他的老朋友,正是因为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的精诚合作,才让一个生命危险转向了安全。
回想一下,几个月前,在层层防护服下,有交流和协作,但他们从未见过彼此的笑容。"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说'见面并快乐'!""康说。
"特别的体验"
人民大会堂对大多数获奖代表来说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地方。进入领奖的过程,很多人都很难达到。
为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记者特意准备了一双五厘米高的高跟鞋。虽然在人民大会堂里"穿高跟鞋"对记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但记者们选择了挑战。记者观察到,在四川团队中,愿意接受挑战的不是女孩的代表,包括德阳市濮阳区医院(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余春平和成都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消化科第二病区护士长、内科副科长刘超。"我们经常一次停下来超过10个小时,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穿高跟鞋了。但今天,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我决定穿高跟鞋。"刘说。
赵勇是阿坝县汶川县三江镇乐百合村委会主任,此前从未打过平局。在这次离开之前,他选择了一条深红色的领带。那天早上,不到6点钟,他起床,让酒店工作人员把他的领带系好。他说,他代表整个村子接受这个奖项,"要有一种精神"。
"真爱启示录"
8点左右,来自全国各地的队伍走进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等待一张大合影。在等待的间隙,四川团队的工作人员特别忙。他一直抱着半蹲的姿势,为四川冠军拍照。
"关爱小组""认真小组""在方形小屋医院工作""医院感官区"...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在人民大会堂,在北京的特殊时间节点上接受认可,我们都希望根据不同的"标准"类别拍照,尽可能地留下一个美好的时刻,树立一段难得的友谊。
武汉疫情期间,记者联系了四川团队中的许多人。当时,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每天奔跑,忙着营救病人。对于他们来说,眼前放松拍照的场景,可谓是久违的"真情"。(四川日报记者李伟)
声明:本文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如果出现源标签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所有权证书联系本网,我们会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