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件文物一出土,专家就断定是古人的夜壶,看到其刻字后才知错了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数千年的岁月里,诞生过无数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东西经过时间的迁移而保留了下来,并传到了现在,也有一些东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再也没有出现。

因为那些东西没有流传下来,所以人们并不认识,也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途,甚至还可能认错了。比如有一种文物出土了很多年,专家一直以为它是夜壶,谁知道最后才发现竟认错了。

这件文物一出土,专家就断定是古人的夜壶,看到其刻字后才知错了

这个文物就是青釉虎子,它产自越窑,越窑是大陆早期最主要的窑场,主要盛产青瓷,又因为在南方,所以被称为“南青”。而和它同样出名的是北方的邢窑,邢窑盛产白瓷,所以被称为“北白”,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南青北白”。

这两种瓷器在大陆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特别是越窑产出的青瓷,其制窑技术在经过几个朝代的沉淀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唐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

越窑生产过不少稀奇古怪的瓷器,有些已经失传,有些则成功出土了,其中就包括这件“青釉虎子”,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文物,它和其他精美瓷器不同的是,它并非产自唐朝,而是在三国时期。而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造型非常奇特。

这件文物一出土,专家就断定是古人的夜壶,看到其刻字后才知错了

从外表来看,“青釉虎子”很像古人常用的夜壶,所以起初的时候,国内专家都认为它就是古代人使用的夜壶,并叫它“虎子”,虎子这名起源于战国时期,在汉朝和六朝时期最为盛行,由于它的外表形状很像匍匐着的老虎而得此名。

不过史书中也记载着说“虎子”的出现和西汉将军李广有关。据说,有一次,李广和他的弟弟在打猎时,射杀了一只卧虎,后来他就铸造了一个老虎形状的铜像,用来做夜壶,以此表示对老虎的厌恶和畏惧之情。所以后来古人便习惯了用老虎形状的瓷器作为夜壶。

这件文物一出土,专家就断定是古人的夜壶,看到其刻字后才知错了

到了现代,由于出土的很多“虎子”都是放在男性墓穴或夫妻合葬中男性那一边,而且就放在男性死者的脚下,所以专家们便认为“虎子”就是古人常用的夜壶。在1955年的时候,南京赵土岗出土了一件形似“虎子”的文物,这件文物高15.7厘米,长20.9厘米,全身呈淡青釉,外形神似一只老虎,虎头高高昂起,张嘴吐舌,眼睛直视远方,四肢呈收缩状,非常形象生动,精巧而质朴。

这件文物一出土,专家就断定是古人的夜壶,看到其刻字后才知错了

后来,专家经过鉴定,认为这件文物产自东吴时期,而且由于它和古代夜壶实在太像,所以专家们给它取名“青釉虎子”,并认定它就是古代的夜壶。在之后的几年里,人们始终认为它就是夜壶,直到有一次,人们在它的腹部发现了13个字,才发现认错了,它并不是古代的夜壶,而是有其他用途的另一种东西。

这13个字是“

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这件文物一出土,专家就断定是古人的夜壶,看到其刻字后才知错了

我们要知道,在古代,工匠只有制作精美且贵重的器具时,才会刻上自己的名字和制作的时间等,而如果青釉虎子只是一个夜壶的话,哪怕它是皇亲贵族使用的夜壶,显然也不该被刻上名字和时间的。

所以,专家们在经过仔细考证后,推翻了青釉虎子是夜壶的说法,认为它应该是古人用来盛水或盛酒的一种器皿,这样一来,它的历史价值就变得更大了。

这件文物一出土,专家就断定是古人的夜壶,看到其刻字后才知错了

如今青釉虎子就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而由于古人使用过的很多器具在经过数千年的时代迁移后,很多都已经消失了,如果仅依靠残留下来的几件器具和史书中的一些只字片语的话,专家们是很难完全复原和判定其用途的。所以有些文物难免就会被专家认错,就比如这件青釉虎子。

不过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得以出土,很多历史真相也将被还原,这一切都会让我们对古人生活有更深的认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