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天夜里,冯贵把一万块钱放在了父母家的门前,又跪下磕了三个头,然后拿着斧子就去了于志家,于志的妻子看到冯贵,把屋门关紧,

这天夜里,冯贵把一万块钱放在了父母家的门前,又跪下磕了三个头,然后拿着斧子就去了于志家,于志的妻子看到冯贵,把屋门关紧,又给于志打电话让他回来。

于志接到妻子电话的时候,正在镇上的一家饭店和朋友吃饭,从妻子的口气里,于志知道冯贵是来者不善,他带着朋友一起赶紧往家走。

半个小时后,于志和朋友回到了家,但还是回来的晚了,他妻子已经被冯贵砍死了,于志拿出手机刚要报警,冯贵突然出现了,他不容分说,用斧子就砍在了于志的脑袋上,于志当时就没气了。于志的朋友想跑,冯贵拦住他说:你不用怕,我不会伤害你,我求你一件事,你是开车来的吧?

于志的朋友说:我是开车来的,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我听你的。

冯贵说:你把我送去警局,我要自首。

于志的朋友拉着冯贵去了警局,见到警方的工作人员,冯贵说出了他杀害于志和他妻子的原因。

冯贵说,于志在村里有个工厂,很多村民都在他的工厂打工,仗着有几个钱,于志横行乡里,村民对他敢怒不敢言。一年前,冯贵的儿子刚结婚,新媳妇过门后,冯贵找到于志,让于志给他儿媳妇在厂里安排个工作,于志答应了,让冯贵的儿媳妇明天去工厂找他。

第二天,冯贵的儿媳妇哭着回来了,她说于志在办公室里要非礼她。冯贵去了于志的工厂,找于志理论。于志问冯贵说:你有证据吗?

冯贵被问的哑口无言,是啊,他没有证据,于志不承认拿他也没有办法,冯贵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不久后,村里就传开了,说是冯贵的儿媳妇为了找个清闲的工作,主动讨好于志,于志做人光明磊落,拒绝了冯贵的儿媳妇,冯贵一家对于志就怀恨在心,反咬一口,说于志想欺负冯贵的儿媳妇,还勒索于志,为了息事宁人,于志只好给了冯贵一万块钱,让大家以后都离冯贵一家人远点。

冯贵的儿媳妇一时想不开,自我了断了。

这还不算,于志借题发挥,说是冯贵的儿媳妇因为精神有问题才走到这步的,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新婚妻子去世后,冯贵的儿子冯玉涛去了外地打工,在工厂里认识了离婚女子马茜,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两个人相爱了。一个月前,冯玉涛带着马茜回家了,冯贵夫妇对马茜很满意。

在家待了两天,冯玉涛和马茜回到了工厂,昨天,冯玉涛一个人又回来了,他说马茜和他分手了。冯贵问儿子:马茜为何与你分手?是你有什么事,惹她不高兴了吧?

冯玉涛说:不是我的问题,是于志老婆使坏,回到工厂后我才知道,马茜在咱家待的那两天,于志的老婆在路上遇到过马茜,她对马茜说咱们一家人没有一个好人,提醒马茜注意点。

冯贵问儿子:马茜相信了?

冯玉涛说:当时马茜是没相信,但我们回到工厂后,于志的老婆给马茜打电话,说她给马茜物色了一个更好的对象,男方是个老板,虽然年纪比马茜大了十几岁,但他有钱,让马茜离开我,因为这,马茜才与我分手的。

冯贵问儿子:你没和马茜解释解释?你没告诉马茜,于志夫妻是什么样的人?

冯玉涛说:和我分手的当天,马茜就辞职了,下午她就离开了工厂,我给她打电话她也不接。

冯贵说:分手就分手吧,你不要急,我托人给你介绍一个更好的。

儿子是上午回家的,下午的时候,村里的老马和冯贵关系不错,他也见过马茜。老马来到了冯贵家,说他在镇上遇到了于志夫妻带着马茜,在饭店和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起吃饭。

老马问冯贵:马茜不是和你儿子在谈恋爱吗?怎么又和于志夫妻走到了一起?你们两家的关系缓和了?

冯贵有苦难言,他应付了老马几句。老马走后,冯贵越想心里越憋屈,但也无可奈何。

冯贵心情不好,去村外散心,在村口遇到了从镇上回来的于志夫妻和马茜。冯贵不想搭理他们,但于志拦住了冯贵,于志对冯贵说:老冯,马茜下个月就要和老武结婚了,到时我给你一张请柬,你们一家一定要出席老武和马茜的婚礼啊,不管怎么说,马茜与你家还是有缘的。

老武不是别人,就是于志妻子给马茜介绍的对象。

马茜见到冯贵,有点不好意思,她对冯贵说:叔,你不要怪我,我这么做只是想生活的好点。

于志妻子对马茜说:你不要和冯贵这种人说话,以后也要离他们一家人远点,他们不是啥好人。

被于志妻子奚落了一顿,冯贵心里更不好过了。晚上,他晚饭都没吃就倒头躺下了,他越想越气,是于志一家害的儿子没了妻子又失去了女朋友。他悄悄走出了家,拿着儿子刚带回来了的一万块钱,去了父母家,他觉得对不起父母,不能再尽孝了,冯贵把钱留给了父母,又给父母磕了头,拿着斧子就去了于志家,他要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冯贵杀了于志夫妻,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原因,但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一样要接受惩罚。

素材取自《当代故事》:冯贵缺少法律意识,他可以举报于志,于志诬陷冯贵的儿媳妇,法律会对于志做出惩罚,给冯贵的儿媳妇一个公道,但冯贵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他做出了错误选择,让人唏嘘。

生活是一条漫长又坎坷的路,遇到问题在所难免,有了问题的时候,要用合理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能走错道路,误入歧途。有些事做了就没有悔改的机会,事前要慎重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