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脑血管崩溃前有10个“危险信号”,出现3个就要警惕了

作者:国医大师健康

文章来源:CCTV生活圈

定期输液可以预防中风?

支架比搭桥更健康?

长期血压高可以引起肾脏损害?

......

传言一

不少老年人认为:每年定期输液2次,可以疏通血管,防止中风的发生。其实不然。

首先,输液不是用水冲水管子,一头进,一头出,而是需要进行密闭的体液循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肾脏的负担;

其次,对老年人来说,输液增加的容量负荷影响更大,易引起血压升高、心衰、肺部感染等。

更何况,药物治疗是把“双刃剑”,不仅要考虑脏器负担,还要警惕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一旦出现,比口服用药可能更危险。

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这样的慢性病,降低危险因素、坚持有效的降压、降脂、降糖、降尿酸等,并且将它们控制在理想的目标值范围内,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传言二

只要吃阿司匹林就能预防卒中?

阿司匹林被当做“救命三宝”之一,很多人都拿它来预防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甚至认为一旦出现卒中等危急情况,一口气吃三片能急救!它真的那么神奇吗?

阿司匹林≠保险箱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能防止血小板聚集,有预防动脉血栓的作用。

适宜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冠心病人群、中风或短暂脑缺血发作人群、心源性卒中等人群,且要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长期服用。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阿司匹林在健康人群中不能显著降低脑血管病的风险,反而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传言三

按摩活血=防治中风?

脑血管崩溃前有10个“危险信号”,出现3个就要警惕了

人体有很多穴位,通过按摩能疏通经络,缓解疲劳,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不专业的按摩,反而可能增加卒中风险。

颈部按摩力量过分大或屈曲旋转幅度过分大,会增加血管破裂,甚至中风的危险,特别是颈动脉。

动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及外膜三层构成,但血管内膜比较薄弱,受到外力时容易撕裂,从而导致血液顺着破裂的口子进入内膜与中膜之间,使血管内挤压,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诱发急性梗死。也可能导致血栓脱落,诱发脑中风等高危疾病。

建议:按摩最好到正规医院做,且尽量避免按摩颈动脉窦。

脑血管崩溃前的10个信号

1. 剧烈头痛或疼痛加重,可能还伴有恶心、耳鸣;

2. 眩晕难受,甚至摔倒在地;

3. 一侧麻木,尤其是肢体无力,情况更危急;

4. 眼前蒙黑,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一只眼睛视物不清,甚至有重影;

5. 舌根发硬,说不清话或吞咽困难;

6. 喝水、进食等过程中,经常莫名的出现呛咳;

7. 哈欠连天,是大脑缺氧的征兆;

8. 握力下降,如东西明显拿住时却掉在地上;

9. 常流鼻血,如果高血压患者经常流鼻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10. 白天嗜睡,非常疲惫、睡不够。

如果出现3个以上症状,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就要小心了。

答案:否

心脏是人体给全身供血的动力泵,类似于汽车的发动机。心脏本身也需要血液供应营养和氧气,这些血液是通过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如果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心肌就会缺血“闹饥荒”,也就是冠心病。

怎么让堵塞的血管变通畅呢?创伤小的方法就是通过放支架,把堵塞的血管撑开;搭桥就是取另外一根血管,绕开堵塞的部位,接到堵塞部位的远端供血,这个手术创伤要大。两者不存在谁健康,各有适用的情况,各有千秋。

是不是一旦吃了高血压药就得终身服药?

答案:是

高血压受很多因素影响,早期高血压通过限制盐的摄入(清淡饮食)、改变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如果采取这些措施后,血压控制不到正常,就需要服药治疗,一般需要终身服药。极个别的人服降压药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或偏低,停用降压药以后血压能够维持正常一段时间,即使是这种情况,也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

阿司匹林必须餐后服用?

我们常用的肠溶阿司匹林需要空腹吃,因为空腹时胃酸浓度高,胃里面是酸性的,这个时候肠溶阿司匹林在酸性环境下不会溶解,胃会把它排到肠道去吸收,这样就不会损伤胃。

长期血压高容易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而肾脏作为人体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之一,是原发性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据统计,高血压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第二位病因,在大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10%~15%将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终形成尿毒症,危害极大。

高血压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硬化病变以肾脏受累最明显,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现缺血硬化及肾小管缺血性病变,肾小管受损伤会出现浓缩功能障碍,表现为夜尿增多,这也是高血压肾病早期的重要信号,而肾小球病变,滤过屏障损伤,导致蛋白滤过过多,加上肾小管重吸收障碍,使滤过的蛋白无法吸收而引起蛋白尿;同时肾脏损伤还会引起自身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造成血压进一步升高,高血压和肾损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发展为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

高血压肾脏病除了与长期血压高对肾脏的影响直接相关外,还与年龄、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高血压肾病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阻止高血压肾病发生发展,不仅要控制好血压,还要针对其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理,重在预防,强调早期干预。

建议:

1. 严格控制血压(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是140/90mmHg以下,出现了高血压肾病后,血压控制目标是130/80mmHg以下);

2. 预防血压波动(定期测量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

3. 控制代谢紊乱(a.控制血糖;b.减重并控制血脂;c.控制尿酸);

4. 合理饮食,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适量蛋白饮食);

5. 避免肾损害的因素(积极抗感染,尽量避免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物、各种造影剂)。

下肢皮肤出现紫癜有可能合并肾脏损害?

答:皮肤紫癜,主要局限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臀部,躯干极少累及,紫癜大小不等,初呈深红色,按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形成瘀斑,数日内渐变成紫色、黄褐色、淡黄色,常成批反复发生、对称分布,可同时伴发皮肤水肿、荨麻疹。

过敏性紫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其中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情最为严重,在皮肤紫癜的基础上,因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炎症反应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偶见水肿、高血压及肾衰竭等表现。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约20%~55%患者发生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约2%~5%的紫癜性肾炎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因此,当出现下肢皮肤紫癜时(尤其是儿童),应及时关注肾脏问题。

建议:休息;脱敏、抗过敏治疗;完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若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及时行肾活检,进行下一步治疗。

夜尿增多可以是肾脏损害早期表现?

答:正常人白天尿量与夜间尿量比值为3~4:1,12小时夜尿量不超过750ml,夜尿增多是指尿排量失去昼夜改变,夜尿量超过全天总尿量的一半。

排除其他生理病理因素外,长期夜尿增多可能提示存在肾脏损害,常见于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伴有严重的间质病变、高血压肾损害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其原因均是由于肾小管间质受到明显损伤导致肾脏的浓缩功能减退,因此,夜尿量增加可能是肾脏病变的早期表现。

建议: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