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留德华感言」 人在他乡,应如何融入?

作者:德语范儿

大家好,我是编辑部元音哥。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作为初到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如何融入当地社会?

遥想十多年前,走出慕尼黑机场的一瞬间,虽然已是晚上7点半,天却依然亮着。而满街的出租车都是奔驰。突然觉得,这个国度真是太土豪了。

「留德华感言」 人在他乡,应如何融入?

一、融入,先从语言开始

还在国内的时候,就听过德国人的冷漠以及中国人很难融入当地社会的传言。

对此,作为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在校学生,我们当时把原因归咎到语言障碍上。很多人觉得通过了德福考试,再去德国大学听课,适应一下就好了。

其实不然。进入德国大学后才发现,老师讲的只能听懂一小部分,同学之间的自由讨论让人捉摸不透。有一次进教室时同学问我:Kommst du mit? 我理解成了是不是要跟着进教室,就说Ja,他们看到我没有搞明白,就解释说:老师讲的内容我是否能跟上。

逐渐地我发现,很多口语表达书本上找不到的,这就需要和德国同学以及当地人经常地课下交流,特别是学习当地的一些口语习惯。就好像你是在东北上大学的南方人,要是不学点东北腔,怎么好意思到烧烤摊去撸串呢。

中国人到德国就是自带asiatischen Akzent。我所在拜仁州的弗兰肯地区,清浊辅音的发音同Hochdeutsch有一定的区别,即通过是否送气来区分,当地人自称weich和hart。例如:不了解的人会听成Bass scho,不知所云。其实人家在说Es passt schon.

上班的那段时间,老板有一次对我说:Haschne Frach? 我以为问我有没有结婚,其实人家在问,Hast du eine Frage?

还有一些口语习惯,比如Da ha ma...是在说Da hat man...或者Da haben wir...的意思。再比如颤音一般是大舌音、南德特有的疑问词gell,等等。

作为中国留学生,你不一定要模仿他们的当地方言或者口音,但是一定要做到能听懂最常用的几句话,(当然,纯当地方言是几乎听不懂的)特别重要的是: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绝对不要因为你自以为在讲Hochdeutsch而透露出对他们的口音的不屑。

回国后,对这一点我体会更深。有一次带拘谨的德国人到黑龙江谈项目,教他们学会了一句东北话“憋说话,干就完了”。学说方言,是对当地人的尊重,办起事来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了这些Buff加持,你就离融入当地社会更近一步了。

二、WG,快速融入的法宝

Wohngemeinschaft(合租)是我推荐的住宿形式。在德国,除了住学校或机构的宿舍外,也可以自己租房子,而WG是比较常见的。在比较国际范儿的大城市或者大学城,住WG的难度可能大一些。在小城市,则相对容易。

和德国人同住,是融入当地社会的捷径。因为在接触德国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你就在融入。住WG能够在做饭的时候交流,还能经常一起玩。

没有这样的机会,你可能只有在Party上才能和德国人“畅所欲言”。

「留德华感言」 人在他乡,应如何融入?

要找到WG,除了看校园里布告栏上面信息外,也可以在同学之间多多询问。再就是上网,选择面广,成功概率高一些。找到合适的房源之后就是打电话安排看房时间。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和房东直接谈,只要你态度友善,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有些房东或者室友不太愿意接受中国人,往往并不是因为歧视,而是担心能不能按时收到房租。这和之前中国难民有一定关联。90年代很多偷渡到德国打工的中国人,给当地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好。

所以中国同学一定不要灰心,不要被拒几次就气馁。这种事情在大学城是很正常的。越是international的地方,人们越容易对特定的外国族群形成偏见。

最早的时候,我也是和中国同学住在一个WG,但是发现不离开就很难融入当地社会,于是我毅然决定搬出。很快,通过班上的德国同学找到了一个有德国同学住的WG,我的德语水平才有不小的进步。

在德国本科毕业后,我搬到另一个城市去读研。坐火车去看了三次房源,没有成功,也没有申请到宿舍,只能暂时借宿在一个同学那里。不久申请到了一个机构提供的宿舍,是之前一个神学家去世时,把自己的住宅了捐出来、之后又扩建改造的。这些经历都丰富了我的见识和语言能力。

三、上课,你敢融入吗?

中国学生通常是相约一起去上课,这个习惯我个人觉得非常不好。

德国同学会认为你更喜欢待在国人的小圈子里,不愿意和他们交流。虽然你内心很渴望,但是很难跳出来。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和中国同学一起去教室,一定要选择和德国同学坐到一起。

「留德华感言」 人在他乡,应如何融入?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样不好吧,会引起中国同学误解。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要放弃中国人的圈子,才能融入德国人的圈子,你是否愿意做这样的取舍?

我们当年的第一堂化学实验课,老师发了一张表格,希望大家自己填好实验分组。当我们拿到时,发现德国人都已经填好,只剩下我们中国同学面面相觑。当其他中国同学填写时,我没有填,而是直接走上前去和老师说:我是刚来的中国学生,德语不好,请老师安排我和德国同学一组。

于是,我成了唯一与德国同学一组的中国人。

其实话说回来,不少中国同学就是因为“怕麻烦”,一步步地把自己封闭在国人的圈子里了。用德国同学的话说:Die anderen Chinesen trauen sich nicht. 不过他们也觉得,换作他们在中国留学,估计大概率也是这样的。

「留德华感言」 人在他乡,应如何融入?

还有一次匆匆赶去上课,明明教室已经满了,且后排站了好几个同学,但前面第二排还有一个空位。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黑人女生,德国人不愿意和她坐一起。我就坐下。一抬头,看到老师对我点了一下头,应该是表示敬意。

下课后我才了解到,德国同学对喀麦隆同学有着很深的偏见,而这主要是因为最早那批喀麦隆留学生表现不佳。加上语言不通,久而久之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后来这位喀麦隆女生对我说:德国人冷漠,而法国人很热情。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喀麦隆人和法国人没有语言障碍。

但你可知道:很多德国人喜欢学法语,认为发音好听,却认为喀麦隆人的口音难听;但是法国同学告诉我说,法国人都觉得喀麦隆口音好听。

「留德华感言」 人在他乡,应如何融入?

可见,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偏见是多么可怕!当然,这种偏见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或多或少存在。

四、社会活动

有特长的,或希望丰富业余生活的,可以参加当地的社会团体,或者报一些寒暑假班。特别是运动方面的,对学生都有很多优惠。

「留德华感言」 人在他乡,应如何融入?

除此之外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但不太建议去Zeitarbeit(打短工),因为没有太多交流的机会,而且钱也不多。

经济压力不大的同学,还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争取一年后找到公司实习的机会,做Praktikant和Werkstudent。

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比如做太极拳或者武术教练。在德国是很受欢迎的。限于篇幅,元音哥就不展开讲了。

如果感兴趣,请踊跃留言,我会单开一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