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永持心中的善良

永持心中的善良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说:“人的善良本性,就犹如水总是往低处流淌。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而水没有不往低处流的。”

无论人的善良是否如孟子所声称的那样,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必须在后天的人性中造就善良的品性。哲学家培根认为善良这种利人的品性是人类一切精神中最伟大的一种,是属于神的品格。

《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若想让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首先,我们必须成为别人的朋友,因为心要靠心来交换,感情只有用感情才能换取。一颗善良的心,往往不只是制止或改变了一种行为,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人的灵魂。如果我们播撒善的种子,那么,通过不断的循环,善还是会归还给我们自己。所以,学会善待他人,才能够让爱生爱。

也许,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的亲身经历,会让我们明白这一点。

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庄里,一位年轻的女孩嫁人了,原本,她以为自己婚后的生活,一定会非常幸福。然而,谁曾想却事与愿违,她与婆婆关系处得非常糟糕。她总觉得婆婆处处针对自己、为难自己,于是,她心里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对付自己的这个坏婆婆。

这一天,年轻的媳妇来到了一家医院,她悄悄的问一位慈祥的女医生道:“医生,有什么秘方可以毒死我的婆婆吗?我实在是受不了婆婆的虐待了!”

女医生听了,并没有直接阻止她,而是笑着对这位新媳妇说:“我给你开一剂‘酸泥丸’,你可以在每天吃饭之前,拿出一颗来给她吃,这是一种×××,可以让人死于非命,只不过在给你婆婆吃‘酸泥丸’的这段时间,你要故意装作很孝顺的样子伺候她,才不会让她起疑心。三个月后,你的婆婆就会有所变化,那时你再来这儿,我再给你加大药的剂量,到了第一百天,必有效果。”

年轻的媳妇听了这番话后,便高高兴兴地拿着医生开给自己的药回去了。回家后,新媳妇一改往日的敌对态度,开始善待起自己的婆婆来。每天按时给婆婆做饭,晚上也不乱跑了,陪着婆婆一起看电视。只要有空就守在婆婆身边,不是陪着聊天,就是给婆婆×××。当然,做这些改变的前提只有一个,那便是为了让婆婆吃下那颗医生开的“酸泥丸”!

三个月后,新媳妇来到了女医生那里,然而,这一次却并不是让医生加重剂量,而是对医生说:“医生,我不想毒死我的婆婆,你救救她吧!”。

女医生听后并不惊讶,而是问新媳妇:“你为什么改变主意了呢?”

“自从我听了你的话,便每天尽心尽力地侍候她,当她吃下几颗‘酸泥丸’以后,突然改变了对我的态度,变得对我非常和善,并且还经常抢着做家务,让我多休息,像我的母亲一样关怀我,所以我要救我的婆婆。”新媳妇说着,眼里流下了一行泪水。随后,她带着哭腔继续说道:“医生,你快给我开一剂解毒的药,我求求你了,赶快救救我的婆婆吧!”

慈祥的医生听完新媳妇的话,突然开怀一笑,紧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会来的,你放心好了,你的婆婆是不会死的。其实,‘酸泥丸’并不是什么毒药,而是一道可口的点心,因为你为让自己的婆婆吃‘酸泥丸’,你便学会了善待她,婆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当她感觉到你的孝顺,自然也会改变对你的态度,从此开始善待你了。”

善良使我们的每一颗心相互接近并沟通,从而带给我们人生许多美好的享受。在我们人类生命的长河中,善良有时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这就是前辈的善良作为一种馈赠,庇荫着我们后人,亦即佛家说的“善有善报”。

决不能把善良的形成想象的非常艰难。我们为一位陌生的人指路是善良,我们搀扶一位老人过街也是善良,我们甚至给予旁人一个个甜甜的微笑都是善良。所以,在我们的日常言行中随时能形成善良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