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作者:奔跑的历史

文/水处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1722年,康熙帝去世。

三皇子胤祉因为参与了康熙晚年的皇储之争,被雍正直接圈禁。

继位的雍正对科学事业没有太大热情。

就这样,胤祉创办的“大清皇家科学院”——蒙养斋被废除,大清失去了追赶西方的机会...

其实,这不是大清第一次自毁长城。

01

时间回到康熙四年(1665年)三月十六,清廷议政王大臣会议作出了一桩判决:

拟钦天监正汤若望、刻漏科杜如预、五官挈壶正杨弘量、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等皆凌迟处死。

——《清圣祖实录》

判决中有一个名字显得尤为特殊,那就是著名的传教士汤若望,他当时是钦天监监正,而一同被判处凌迟的杜如预、杨宏量等人,也都是当时杰出的天文学家和历法家。

他们被判凌迟和汤若望编写的一部历法——《时宪历》有关。

因为《时宪历》封面写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被一个食古不化的老儒生——杨光先抓住了把柄,于是他污蔑汤若望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是“借大清之历,以张大其西洋”!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就这样,汤若望和他的钦天监团队被打入了大牢,被判凌迟。

好在,在孝庄太后的帮助下,汤若望捡回了一条命,但经过牢狱之灾后,汤若望身心俱疲。

康熙五年(1666年),汤若望在贫困交加中凄惨死去。

02

汤若望死后,杨光先上位成为了新的钦天监监正,但他并不开心。

因为他自己心里清楚,以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根本不足以胜任这个职位,他慌得一批,几次上书请辞,结果被驳回,只好硬着头皮走上了钦天监的工作岗位。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清代钦天监工作景象

水平不够咋办?老杨也有自己的小聪明。

他想了两招:

第一招是把吴明炫请来当自己的副手。

吴明炫的数学水平总比老杨高一些,把他请来当副手,多少也能起点儿作用。

第二招就猥琐了。

汤若望就已经预先把康熙五年、六年和七年的黄历编好了。

老杨改了个名字就据为己有了。

但到了康熙七年(1668年),老杨必须得编康熙八年(1669年)的黄历了,只好让吴明炫帮着编。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清朝黄历

没想到这一编就编出了一个大笑话。

03

按照吴明炫的计算,康熙八年(1669年)这一年应该有个闰十二月,老杨本身数学历算不精,看看老吴的计算,也看不出啥问题,就直接呈献给皇帝了。

康熙按惯例批准了这部新的黄历。

结果等到新的黄历颁行天下了,吴明炫突然发现自己算错了,这个闰十二月根本就不该有,于是赶紧让老杨上折子请求收回黄历。

黄历都颁下去了,你又让收回,这不是拿皇帝开玩笑吗?

康熙气的一批,但也没办法,收回是不可能收回的,可照着黄历过日子又会导致节气紊乱,误了农时。

于是只好下旨,向百姓宣布康熙八年的黄历里的“闰十二月”直接取消,大家过完十二月就可以过年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袁世凯复辟时颁行的“黄历”,黄历象征着皇权的施行

虽然下了旨,但还是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不但百姓都对此议论纷纷,就连大臣们也因此对杨光先的业务水平产生了怀疑。

康熙皇帝更是一头怒火,萌发了开除老杨的念头。

然而,此时他还无法把这个念头付诸实施。

因为此时老杨的靠山——辅政大臣鳌拜还把持着朝政,康熙说话也不一定好使。

但康熙一直在为汤若望翻案做准备。

因为顺治临终前,曾就继承人的问题咨询过汤若望的意见,他回答说:“三阿哥(即玄烨)已经出过天花,从科学的角度说,出过天花的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

就冲这一条理由,顺治最终选择了玄烨做继承人。

所以说汤若望是康熙的大恩人。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04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利用鳌拜单独朝见的机会,一举将其擒获,接着历数其三十条罪状,打入大狱,终身囚禁。

鳌拜扳倒了,下面就该清理鳌拜的党羽了,老杨当然也逃不过。

为了师出有名,他精心设计了一次比赛。

他下令,让汤若望的学生——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和钦天监的二把手吴明炫做一次天文测试比赛,测立春、雨水两节气及太阴火、木二星躔度。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结果南怀仁大获全胜。

05

老杨一看这情况急了。

比学术比不过,那就只能走政治正确的路线了。

于是乎,老杨给康熙上了个折子,通篇不提天文历算的学术问题,只谈了一堆“拳拳爱国之心”。

老杨说:

“皇上所正之位,乃尧舜相传之位也;皇上所承之统,乃尧舜相传之统也;皇上所颁之历,应用尧舜之历。皇上事事皆法尧舜,岂独于历有不然哉?”

——好家伙,上来就一顶好大的帽子,把历法这事儿和效法尧舜硬联系起来了;

老杨又说:

“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也。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法也?……岂可以八万里之外国,而毁我尧舜之仪器哉?”

——这帽子更大了,敢情用了西洋历法就是“毁弃尧舜!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杨光先的著作《不得已》

康熙彻底被老杨的胡搅蛮缠激怒了。

康熙八年七月,南怀仁正式上书康熙,详细讲述了康熙四年汤若望冤案的经过,并要求为自己的老师汤若望平反。

八月,康熙正式下旨:

“杨光先系妄生事端,殃及无辜,捏造无影之事,诬告汤若望谋叛。至于供奉天主,系沿伊国旧习,并无为恶实迹。决定恢复汤若望的‘通微教师’之名,照原品赐恤。”

按照康熙的指示,朝廷出资为汤若望修建了高规格的坟墓,将其并竖起了高大的墓碑,还亲自写了墓志铭,随后又和孝庄太后一起为汤若望祭扫。

汤若望终于沉冤昭雪。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汤若望墓碑背后镌刻着他的生平

至于杨光先,则被康熙下旨革职下狱。

刑部经过议罪,认定他诬陷汤若望、祸乱钦天监,罪不容赦,判处了死刑。

但刑部的意见报给康熙御时,他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他觉得老杨都七老八十了,就赦免了他的死罪,让他回老家去了。

不久,老杨在回家的路上背上长了个痈,一命呜呼。

汤若望平了反,老杨扑了街,康熙还要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

没想到,这件事却让他碰了钉子。

06

汤若望的悲惨遭遇让南怀仁十分心寒,他得到康熙的任命之后,马上上了一道奏折,表示自己从小立志为弘扬天主教而奉献一生,甘于清贫的生活,绝不接受任何官职。

他还以唐朝的僧一行为例,说僧一行一辈子为唐朝修订历法,也没有接受过唐朝的一官半职,臣愿意以僧一行为榜样。

一句话,我只做事,不做官。

康熙明白了他的心思,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但官可以不做,钦天监还是交给了南怀仁全权领导。

就这样,南怀仁没有监正的头衔,却一直管理着大清的钦天监,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至此,一场在清初掀起轩然大波的“康熙历狱”终于落下了帷幕。

在这场大案的背后,折射的却是一个古老国家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艰难历程和矛盾心态。

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后来的人们为之感叹……

参考文献:《汤若望传》(李兰琴版)、《清史稿》、《清圣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