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是怎么过情人节的?历史上的“中国情人节”其实很浪漫

作者:品史杂谈
古人是怎么过情人节的?历史上的“中国情人节”其实很浪漫

上巳节:最古老的情人节

上巳节是中国最早的情人节,可以追溯到夏朝,比外国“情人节”起源早了上千年。《诗经》《周礼》《论语》《后汉书》和《夏仲御别传》都有相关记载,杜牧、白居易和杜甫等诗人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有相关描述。

古人是怎么过情人节的?历史上的“中国情人节”其实很浪漫

其实最早的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为农历三月初三,开始只是人们祭祀先祖、清扫房屋的节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日的含义不断扩充,特别是到了周朝,又增加了所有未婚和未约定婚配的适龄(十四岁以上)男女都要出来郊游的内容。每逢这一天,河冰解冻,花草复苏,男男女女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而且,这一天一些过激的举动,如“野合”、“私奔”等都是不会被惩罚的。

就这样,原先只是为了祛除不祥的节日就变成了最早的情人节。宋朝以后,程朱理学兴起,要求女人讲究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地位大幅下降,这一传承千年的节日就此没落,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尚有余韵可寻,当然在节日性质和内容上已发生了不少变化。

上元节:最喜庆的情人节

古人是怎么过情人节的?历史上的“中国情人节”其实很浪漫

上元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最早是祭祀的日子,古代人类在长期和自然做斗争的同时,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出现了许多信仰。用火炬“燔柴祭天”成为人类长期以来祭祀的主要方式。《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月,日在营室,其祀户……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与上帝。”可以看出,在元月祭祀上天的目的在于期盼丰收,又因为正月十五是元月的月圆之日,因此在这一天祭祀逐渐成为惯例。

发展到汉朝之后,上元节便在全国兴盛起来。据说汉朝时鼓励百姓在这天晚上到街上活动,为单身的青年男女相识、相会提供了便利。唐朝时期除了延续以往的风俗之外,还特别安排了三天全国假期。到了宋朝的时候,假期又延长到了七天,允许青年男女以看花灯为名,上街去和意中人约会。上元节的风俗习惯的演变使节日变得越来越热闹,节日期间才子佳人倾巢而出,展现自己的魅力,使上元节逐渐变成了一个“情人节”,延续至今已成为我们熟悉的“元宵节”。

七夕节:最浪漫的情人节

古人是怎么过情人节的?历史上的“中国情人节”其实很浪漫

七夕节起源已经不可考,《春秋命历序》、《汉书》和《易传》等都有记载,自古以来描述七夕节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现在一提到中国的情人节,很多人会想起七夕节。

但事实上,七夕节被视为情人节是一个误会。误会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一天相聚,误以为这天有情人节的含义。其实,七夕节原本跟男性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个女性的节日,最早叫“乞巧节”或者“女儿节”,是古代女子用来祈求天上的织女星赐给自己高超针线手艺的节日。

然而,提到针线就会让人们联想起牛郎织女那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到天宫,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七夕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就是以这一浪漫爱情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其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因脍炙人口而成为千古绝唱。

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从来都不缺少浪漫,丰富的活动引人入胜,动人的传说令人陶醉,暖心的氛围耐人回味。真希望现在的情人节能够回归本原,多一分情真意切,少一分物质崇拜,让人们在那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找回真实的浪漫。

最后,预祝看到此文的新老朋友情人节快乐!

古人是怎么过情人节的?历史上的“中国情人节”其实很浪漫

参考文献:《诗经》《周礼》《论语》《后汉书》《夏仲御别传》《春秋命历序》《汉书》《易传》等。

品评沧桑事,闲谈论古今。

欢迎您关注“品史杂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