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春走基层」探访养老公寓里的幸福时光

作者:新疆网
「新春走基层」探访养老公寓里的幸福时光

乌鲁木齐康惠养老公寓护理员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加饭。 (记者梁淑芳摄)

新疆网讯(记者梁淑芳)“今天三顿饭吃的啥,胃口好不好?”“药按时吃了没?”“娱乐活动都参与了吧?”……母亲朱翠英在老年公寓过得怎样是44岁的毕海霞最关心的事情。吃的钙片、爱喝的茶叶、穿的新衣……2月9日,从位于阿勒泰路的家出发前,又一次确认物品后,毕海霞按照预约时间来到了乌鲁木齐康惠养老公寓。

当日,记者跟随毕海霞,一起感受探望老人的幸福时光。

提前先预约亲属可探视

“请您提供一下预约的时间。”“最近是否去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10时20分,记者和毕海霞来到养老公寓入口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最近行程并测温验码。

大厅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卫生,她左手拿着消毒喷壶,右手拿着抹布仔细擦拭着门口的扶手。

养老公寓负责人李向军说,公寓目前住有173位老人,亲属来探望,只需提前预约。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同一天安排20名以内的老人与亲属会面,避免较多外来人员同时进入公寓。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我们乘坐电梯来到三楼。只见一些老人正伴着音乐跳着健身操,一些老人坐在轮椅上舞动着手里的扇子和红花加油助威,现场不时传来笑声。

在人群中,毕海霞一眼认出母亲,一路小跑到她身边。

“你咋又来了,我好着呢!”朱翠英嗔怪着。“妹子,娃娃这是牵挂你。”93岁的李淑珍笑着说。

两位老人是同房间的舍友,一起住了5年多了。“除夕,接我妈回去过年,吃完饭她就喊着回‘水泥厂’,因为李阿姨没回家,我们只好大年初一又送她回养老公寓。”毕海霞说。

“我想老姐姐,这里是我们的家。”朱翠英口中的“水泥厂”就是养老公寓所在的位置,自老伴去世后,老人提议来到养老公寓。“海霞是老小,3个儿子也挺孝顺。我一个人住,他们不放心,经常回来看我,我也担心他们在路上的安全。”老人跟记者聊起了家常。

在朱翠英看来,这里吃住都很方便,孩子们也不用担心,自己有养老金可以负担,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和朱翠英一样,李淑珍也主动选择了这里。“以往的观念是在家养老、儿孙绕膝,现在我们老年人也喜欢像年轻人一样组团找乐,找圈子。”老人精神矍铄,听觉灵敏,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住了6年了,刚来时拄着拐杖,护理员照顾得好,没几个月拐杖就扔了。”李淑珍说,这里有伙伴,还有好多集体活动,比在家里好。

配置专业化服务更贴心

衣柜、鞋柜、电视机……走进老人房间,只见床铺非常整洁,地面也干干净净。记者看到,每个房间的床头都装有连通护理员的呼叫按钮,确保老人突发疾病时可以获得及时救治。卫生间里配有扶手、栏杆和防滑垫,防止老人摔倒。

在这里,除了伙食好、医生定期回访、定时锻炼等贴心服务,朱翠英最享受的就是和老年朋友们一起晒太阳、拉家常、读书看报等。

说话间,护理员李芸利走了进来,手里端着温水和药片。“该吃药了,阿姨们。”记者看到,两位老人的床头卡上都写着高血压、冠心病护理。

“对我们可好了,和我孩子一样。”李淑珍拉着李芸利的手说。

“做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已经在养老公寓工作3年的李芸利说,对待老人必须要耐心、细心。“都说老小孩儿,我们就得把他们看护好。”

12时50分,老人们来到食堂用餐。刚坐在写有自己名字的餐桌前,护理员们便端来手工臊子面,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我要加个面。”92岁的郭士建笑着递上碗,“我老家西安的,喜欢吃面食。”

“你们也一起吃,我们这儿的饭可好吃了。”李芸利招呼着记者和毕海霞。“今天中午是手工臊子面,平时午饭晚饭都是三菜一汤,还有饭后水果。”

乌鲁木齐市民政局社会事务与社会福利科科长王艳荣说,目前乌鲁木齐有39个养老机构,近6000张床位。今年将全面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走出食堂路过活动室,记者看到一些老人在散步,一些老人在下棋聊天……墙上写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继续阅读